親愛愛樂遠行維也納募款音樂會,在大家的期待中圓滿落幕,雖然天氣是個大雷雨的午後,但卻無法澆熄現場聽眾的熱情,如雷的掌聲久久無法停息。

這是一場很不一樣的音樂會。沒有殿堂的肅穆莊嚴,取而代之的是熱情、歡笑、感動與啟發。這群來自南投仁愛鄉親愛部落的小孩,身著原住民傳統服裝,赤著雙腳,沒有指揮、沒有琴譜,全憑著對音樂的熱愛與像一家人的默契,在舞台上演奏出一首首的生命樂章。

用實力 主動為自己圓夢

王子建老師開場時表示,「我們重視每個喜歡親愛愛樂的來賓,也相當珍惜這樣的面對面的互動。希望透過這樣的音樂會,讓支持親愛愛樂的聽眾,可以看到我們的成長。」每首音樂,透過子建老師詼諧且感動人心的解說,讓現場來賓更能進入每首音樂的意境,

從泰雅古調到阿美族歌謠,從莫扎特嬉遊曲到改編自國樂的馬卡道狂想曲,樂曲時而繽紛悠揚,時而壯闊交融,站在舞台上,即使有些微的緊張,但二個半小時精彩的演出,絲毫看不出團員們是演出當天才從南投搭遊覽車上來,沒有多的時間預先彩排,憑著的是平時的主動練習與努力,才有如此驚豔的表現,滿場的歡呼與掌聲也為他們即將的遠行帶來力量與勇氣。

主動傳愛 用音樂啟發生命力

用音樂  主動連結愛與希望

整場音樂會中,我們聽見的不只是感動,更是一份主動傳愛的精神與希望。子建老師說,其實樂團練習時間很少,但主動付出與學習的精神,是讓這群孩子持續進步的動力。他希望透過這次的出國機會,讓孩子們更能認識自己、反省自己,釐清自己未來的道路,同時也特別感謝這次活動,有安聯投信與商業周刊的主動支持與力挺。

因為商周一篇報導,自2015年起連續三年支持親愛愛樂的主動式基金專家安聯投信,一得知親愛愛樂即將舉辦募款音樂會,率先認購三百張門票,並透過與商周讀者的互動,票選出《阿里山之歌》這首代表台灣的歌曲。同時抽獎贈送出音樂會票券,拋磚引玉下,希望讓更多民眾可以親臨現場一同為小朋友加油打氣。

深受演出感動的兒童文學作家 柯倩華表示,這場音樂會無論是音色、感情都掌握的相當精準,相信小朋友們一定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專注與合作,才能達到這樣的實力,感謝親愛愛樂,讓我們看見主動是如此美好的事。長期推廣藝術活動的京桂藝術基金會 劉月桂董事長特地從高雄北上支持,她敬佩王老師對孩子們的啟發與引導,讓他們能擁有不一樣的思考高度,也感謝商業周刊與安聯投信拋磚引玉,引起社會共鳴。而商業周刊數位內容副總編輯王之杰也強調,從四年前的報導到現在,很欣慰親愛愛樂進步非常大,今年適逢商業周刊三十年,未來三十年也將在台灣土地上,持續挖掘像子建與姵文老師一樣為世界架橋、主動努力與付出的人,期待為台灣帶來新的能量與生命力。

延伸閱讀:《維也納聽見奧萬大》系列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