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揭開KPI真相:訂好三種KPI,掌握成長動能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職場

揭開KPI真相:訂好三種KPI,掌握成長動能

揭開KPI真相:訂好三種KPI,掌握成長動能
撰文者:邱奕嘉

策略會議定完策略方向,接下來要把目標落實到各部門,就是我們俗稱的「訂KPI」(績效指標)。

有一次我參加一家公司的策略會議,到了訂KPI的環節,我看大家開一整天會很無聊,我說我們來對賭。賭什麼?

我先請他們把明年要做的KPI中,只要與今年重複的都標出來,結果我發現絕大部份是與今年相同。我就說:我賭你們明年業績跟今年差不多,若有增加…那絕大部份是產業循環,跟你們無太大關係。若明年我說得對,你給我雙倍費用,如果我說錯,我還你雙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我們先把結果如何放一邊,這個小故事是要提醒領導人在訂KPI時,一定要留意,是否有跟策略做連結,還是只是訂出與營運管理有關的指標。

在各部門把目標分拆成各績效目標之前,我要請領導人攤開過去五年的KPI(或OKR又或者OGSM),如果其中的績效指標非常類似,而貴公司也有成長,這叫自然增長,否則就是靠「榨肝法」(壓榨員工的肝),而不是策略引導。

KPI、OKR或者OGSM,我們俗稱「目標管理工具」,目的在讓團隊聚焦。一般可分為三類(見圖一):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第一類叫做「結果導向型」指標,也就是跟財報或結果(outcomes)有關的指標,比如營收、獲利、市佔率等;

第二種叫做「營運導向型」指標,好比日常作業的品質標準、顧客滿意度,通常是重要而且會重複出現;

第三種叫做「策略導向型」指標,原則上「策略導向」代表跟策略有關,跟賽道、戰法的選擇有關,這部份做好…結果導向便能達到。

現在公司定完策略後、各部門定目標,問題會出在哪裡?

我們一定會設結果導向的指標,因為最容易設;也會設很多營運導向指標,因為每天都看到;然後我們有可能根本沒有策略導向的指標。

舉例來說,假設明年要營收增長二0%,扣掉自然增長、扣掉榨員工的肝,如果要超過20%,顯然要有不一樣的策略、作法,以及資源投入,才會超過20%;因此,理當要有不一樣的指標。如果沒有不一樣的指標,正常來講,不可能增長達標,如果還能做到增長且達標,原因就是靠八字跟榨肝。

而若公司每年都要追求成長的話,理當每年都要有不同做法,自然每年都應該要有不同的策略導向指標。

這三類指標中,結果導向的指標不需要花太多時間檢討,因為有達到便獎勵,沒達到要部屬去講什麼呢?聽他們找藉口,沒有任何意義。至於營運導向的指標,CEO看過一次就夠了,以後讓各單位主管自己去帶,不需拉到CEO層級檢討,否則很多CEO都忙著做低一階的事情。所以合理來說,CEO真正要看的是策略導向的指標,因為策略導向指標達成了,結果導向目標自然就會達成。。

此時,公司的管理可以掌握兩個節奏:一個用管理掌握既有的節奏。透過管理讓部屬把熟悉的事情做好,回到組織架構去展開,並聚焦在營運導向的目標上;另一個節奏是由CEO或各級主管帶頭做破圈、成長,並以策略導向目標為主。而今年的策略導向指標若做熟悉了,有可能就可以成為來年各單位的營運導向KPI。讓破圈(策略導向)與精實(營運導向),成為組織成長的兩大動能。

所以身為CEO,只要開策略相關的會,關注策略導向的指標。然後用管理與激勵制度去做結果導向指標,營運指標用管理回到各部門,最後確定策略導向的指標能夠滿足結果導向的指標,把這個環節點扣好,績效成長的檢核點就沒問題。

指標 CEO 管理 策略
商周CEO學院課堂筆記
商周CEO學院課堂筆記
商周CEO學院製作人群
展開箭頭

《商業周刊》累積30多年採訪經驗,薈萃10,000實戰個案,打造全台獨創的〈商周CEO學院〉——集結兩岸隱形冠軍、商周報導人物在此交流,客座教授群傳授經驗與心法,結合理論與實戰,培養更多企業領導人,做個打勝仗的CEO。想了解更多學程?歡迎來到商周CEO學院粉專了解更多:https://www.facebook.com/bwlearning

商周CEO學院官網:https://bwlearning.businessweekly.com.tw/ceo-college/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