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心靈成長
50歲前是努力養家活口的業務員,孩子大了,他決定犒賞自己走上「繞路」人生
- 50歲後,若人生開始有享受「繞路」的餘裕,可以推開興趣之門,踏入新的世界,豐富人生體驗。
- 過了50歲,可以不用再以工作得失或公司評價作為唯一標準,要建立專屬於自己的人生衡量標準。
- 因為可以不受經濟或績效壓力影響,純粹做自己想做的事,50歲後可說是學習新事物的最佳時期。
走在人生這條路上,看起來像是單行道,實則不然。在前進的途中,路旁會出現幾扇門,推開門走進去又是截然不同的新世界,這就是人生的有趣之處。
到40歲為止,我們大概都沒有注意到周遭有門的存在。眼前有該做的工作,為了家庭也必須要不斷向前走,完全沒有環顧四周的餘裕,也就是「目不斜視」的前進。但是到了50歲,開始有一點可以享受繞路的餘裕了。
開始享受「繞路」的樂趣
所謂周遭的門,並非是多了不得的東西,興趣之門也是其中之一。應該有以前想做,但一直沒有機會去嘗試的興趣吧!
想騎機車到遠方去旅行,卻抽不出時間;想到國外去釣魚,卻沒有閒錢。人生中有很多總想著有一天要去實行,但卻無疾而終的事情。我覺得這非常可惜。
不要一開始就放棄,請先推開門,即使是一小步也好,就踏進去看看吧!
有人會說「我沒有任何嗜好」。真的會有完全沒有嗜好或興趣的人嗎?
沒有嗜好代表對任何事情都無感,但是,只要活著就不可能如此。「想吃美食」是一種興趣,「每天都要散步」也是很棒的興趣。把一些小事當成契機,試著走進未知的世界。
若要享受繞路的樂趣,最重要的是「心態」,不要將事物只分為善惡或正負。
四十多歲時,很容易將任何事情都看成好壞二擇一。工作不是成功就是失敗、在公司不是受重用就是被忽視、不是賺錢就是賠錢、對自己沒有好處就是壞處。
由於在不知不覺中就會陷入上述的思考模式,因此也會避開所有無利可圖的行為,若有繞路的想法,馬上就會被勸阻。即便覺得似乎很有趣,一旦知道沒有好處,就會放棄去開門。雖然這種想法也是無可奈何,但是如果只執著於得失,人生路必定越走越窄。
所謂的「有好處」到底是什麼?營業額提高、做出績效等,的確對公司有助益。只要還在公司上班,以此為目標無可厚非。但是面對自己的人生時,對公司有好處的事,不見得百分之百對自己也有益。你是不是一廂情願的以為兩者是一致的呢?
並不是一切都要以工作為主。上班時必須努力為公司創造利益,但你要知道,這並非是人生的全部。公司的評價不代表一切。工作上的得失和人生的得失不能混為一談,完全是兩回事。
過了50歲,你要有專屬於自己的衡量標準。離開以往的單行道,稍微往旁邊的小路走過去。這不是逃避,也不是走捷徑,而是讓自己的人生更豐富。
50歲後,更適合學習新事物
有位大叔五十多歲時去讀研究所,他從年輕時就很喜歡古典文學,夢想是讀研究所並成為學者。但是那時候沒辦法讀研究所,而且即便入學,古典文學這條路也難以養家活口,所以這位大叔就進了跟文學完全無關的食品製造商工作。
在50歲之前,他都只是業務員。等孩子們長大成人後,工作也比較有餘裕,他決定去讀研究所在職專班。五十多歲的年紀即使研究所順利畢業,今後也很難成為學者,辭掉工作靠古典文學吃飯更不可能,而且還要花錢付學費,經濟上一點幫助都沒有。
但是那位大叔開始讀研究所之後,心靈卻感受到無比充實。他不擔心未來,也不在意得失或評價,在這種環境下學習古典文學,其樂趣是年輕時無法比擬的。
我想,這位大叔一定是找到另一個衡量的標準。從這個觀點來看,50歲後,是學習新事物最適合的時期。
這樣做賺得到錢嗎?有沒有方法能讓考績更好?在沒有這些多餘的煩惱後,可以純粹的做自己想做的事。只要不會給家庭或社會帶來困擾,做什麼都自由自在,想打開哪扇門都無所謂。
以往拚命的走在單行道上,為了公司和家庭盡心盡力,心無旁騖。50歲後,就好好犒賞自己吧!
「繞路」正是對人生的犒賞。請盡情享受吧!
*本文摘自聯經出版《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
《50歲後,隨心所欲的生活:捨棄、放手、不強求,這一次,你要為自己而活!》
作者:枡野俊明
譯者:張佳雯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24/10/03
作者簡介
枡野俊明(Shunmyo Masuno)
1953年生於日本神奈川縣。現任曹洞宗德雄山建功寺住持、庭園設計師、多摩美術大學名譽教授。自玉川大學農學系畢業後,以遊僧身分於大本山總持寺修行,之後融合禪思想及日本傳統文化來進行庭園設計創作,於國內外獲得好評。曾以庭園設計榮獲藝術選獎文部大臣新人獎,並獲頒外務大臣表彰、加拿大總督褒章、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功勞勳章功勞十字小綬章等各種榮譽。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