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心靈成長
成為樂齡老人:全心全意過好今天,當黑臉也不要客氣
- 養兒防老已過時,少子化時代,老後獨居也有可能是必然,因此,不能讓自己老得消極。
- 「創齡」一詞源自日本,是心態的養成或轉變,以全然不受限的「精神年齡」開創人生下半場。
- 日本國寶級人瑞醫生日野原高壽105歲,生前致力推廣「新老人運動」,他對銀髮生活有11個建議。
週末我常去市場買菜,市場通道只夠左右兩線的人一來一往,來採買的人很多,摩肩擦踵,若遇到有人行走緩慢、推著輪椅來,或買菜時菜籃車沒往攤商靠,都會造成回堵或塞車的狀況。
有回我聽到走在前面的年輕人抱怨,「市場一堆老人又走這麼慢,吼~」我心想,老人是怎樣?幸運的話,有天你也會老!
朋友不喜歡被稱「老」,是因為不想承受或接受這個社會印象,但有不少老人,就將其內化。尤其是75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常覺得自己不中用,生活態度消極,想要依賴兒孫。
每逢年節假期回婆家時,婆婆總會跟她幾個適婚年齡的孫子說,趕快找對象結婚生小孩,老了才不會孤單。偏偏這些孫子孫女都不著急,還有抱持不婚不生者,讓婆婆實在無奈又搞不清楚年輕人的想法。
這樣的光景在我面前,必須認清的事實是,養兒防老已過時,辛苦養大的孩子成年後,能把自己照顧好不成為啃老族就好。少子化時代,老後獨居也有可能是必然,因此,不能讓自己老得消極。
日前寫過一篇退休培養興趣的文稿,提到前嘉裕西服總經理江育誠退休前15年,花了1萬小時學畫,才讓自己卸下工作接續退休生活時能無縫接軌,過得精彩。這給了我一個啟發,剛年過50的我,也該開始規劃學習,為老後生活做準備。
台灣走向高齡化已是事實,國發會有一項統計數據推估,到了2034年,台灣50歲以上的人數將超過總人口的一半。我屬於統計數據之一,不想被年紀及社會刻板印象所制約,也不想成為社會的負擔,而是要體現許多可能性,所以我要當一個「創齡實習生」。
創齡生活的11個心態
「創齡」一詞源自日本,是心態的養成或轉變,即以全然不受限的精神年齡開創人生下半場。所以心態很重要,如何看待自己,也會決定別人跟社會如何看待你。
日本國寶級人瑞醫生日野原高壽105歲,生前致力推廣「新老人運動」,期勉高齡者應學習調整心態。他有幾個重要的提醒:
- 歡歡喜喜成為新老人。
- 扮演清楚說出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的黑臉角色。
- 貧窮和粗茶淡飯對健康沒有壞處。
- 逐漸停止便利和富裕的生活。
- 直到死亡前一刻,都是「人生工作者」。
- 無論到幾歲,都不忘要保持開創的胸襟。
- 全心全意過好今天。
- 尋找生活型態的好典範,並向典範學習。
- 悲傷的經驗,會令人變得溫柔。
- 人不管到了幾歲,都可以改變生活方式。
- 不要畏懼失去,而給予會帶來快樂。
*本文獲「創齡生活筆記」授權轉載,原文:《為老做準備,當創齡實習生》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與專業工作者一起學習在家庭、財富、人際方面做好準備,過上有品質、有尊嚴的老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