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心靈成長
一句簡單又神奇的話,幫助他過上更有意義的人生
- 當你覺得衝突開始醞釀、你和一個人的關係快破裂時,試著真誠、篤定的對自己說「我可能錯了」3遍。
- 通常你在最需要這句話的時候,很難想起它。但若真的想起它,它一定能發揮作用,讓你朝向更謙虛、更有建設性的方向前進。
- 人們很容易以為自己對眼前發生的事很了解,但通常並非如此。理解自己一無所知,就是一種智慧。
26歲時,瑞典經濟學家比約恩(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在即將成為跨國大企業最年輕的財務長時,拋下一切,轉而在泰國的叢林裡過起了森林僧人的生活。在森林寺院修行17年後,比約恩返鄉,「我可能錯了」這句話,幫他挺過憂鬱巨浪,以及罹患漸凍症逐漸走向死亡的日子。他在2022年逝世。
我們每週會有一次的通宵打坐冥想。我們有時唱誦梵唄、有時跪拜,但大部分時間都在安靜冥想中度過。我總是帶著憂喜參半的心情期待這個特別的夜晚,喜悅,是因為它們實在很美妙;憂心的原因,就是要保持清醒對我實在太難了。
有一個晚上,我記憶特別深刻。
那一夜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但我不曾忘記
這天的夜空高掛一輪明月,一片清朗澄淨,沒有風。我們坐在很美的禪堂裡,這裡的大窗口都沒有裝玻璃窗。窗外自然的熱帶叢林帶來多到不得了的各種聲音:鳥叫、蟲鳴,以及動物在地面上移動時,樹葉發出的沙沙聲。熏香與萬金油的熟悉氣味來來去去。數百根蠟燭照亮了這間用蓮花妝點得很漂亮的禪堂,還有兩尊閃閃發亮的黃銅大佛像端坐前方。
禪堂內滿是僧人與信眾。最後,大約會有150人在地板上盤腿冥想。好吧,應該說至少有149個人在冥想。我多半只是坐著,努力保持清醒,但絕大多數時候都不敵睡意。
對我來說,通宵冥想根本是一段漫長的練習丟臉時間,我很難不打瞌睡,我真的努力試過了。我猜自己的模樣應該有點像暗夜中的一艘船,在疲憊中來回搖擺。
很諷刺,不是嗎?我放棄了這麼多,就是為了這個。
我拋掉前途光明的工作、扔下自己擁有的一切、離開我愛的人──全是為了成為泰國的森林僧人。而比丘與比丘尼應該花很多時間做的一件事,我顯然完全辦不到。
讓我鬆一口氣的是,在午夜時分左右,情況開始好轉。有位來自美國、曾是爵士鋼琴家的沙彌,提著幾個鋁製茶水壺進來,他和其他幾名沙彌為大家準備了濃郁的甜咖啡。我們帶著虔敬的心喝著咖啡。
最後,我們的導師走上講台,開始當夜的講座。他是一位傑出的比丘──來自英國的阿姜.賈亞薩羅(Ajahn Jayasaro)。他盤腿而坐,調整自己那件赭色的長袍。阿姜.賈亞薩羅擁有寬大如海的心胸,敏銳如刀鋒的頭腦,是一個剛柔並濟的人。
禪堂裡的所有人,無論是僧人或信眾,都全神貫注。阿姜.賈亞薩羅是很厲害的講者,在這個特別的晚上,他開頭的第一句話就出乎大家的意料:「今晚,我要傳授你們一句有魔法的箴言。」
我們都大吃一驚。泰國森林修行派最著名的就是:摒除任何與魔法、神祕主義有關的事物;它認為這類事物不重要。阿姜.賈亞薩羅繼續用他那幾近無懈可擊的泰語平靜的說:
「下次,當你感覺到衝突開始悄悄醞釀、你和一個人的關係演變到快破裂的時候,只要用任何你喜歡的語言,真誠與篤定地對自己重複這句箴言3次,你的擔憂就會雲消霧散,就像夏日清晨草地上的露珠。」
他緊緊抓住我們的注意力。現場鴉雀無聲,每個人都傾耳急著想聽他接下來要說的話。他的身子微微向前傾,為了製造效果稍微停頓了一下才說:好的,你們還在聽嗎?這句有魔法的箴言是這樣的──
我可能錯了。
我可能錯了。
我可能錯了。
這一夜已經過去二十多年了,但我不曾忘記。有種感覺也許你知道:在大腦完全能理解一項真理之前,身體老早就已經察覺它,並做出反應了。這類的真理會深植於心,而且永遠牢記。
話雖這麼說,但在最需要這句箴言的時候,特別難想起它。但當我確實想起它時,它對我總是能發揮作用。它一直推動我朝更謙虛、有建設性的方向前進。這個智慧是永恆的,當然也不屬於任何特定的宗教。
「我可能錯了。」如此簡單、如此真實,又如此容易忘記。
理解自己並非一無所知,就是一種智慧
在一次我妻子伊莉莎白也在場的演講中,我提到這句有魔法的箴言。第二天早上,我們在早餐時為了一些事起爭執。有時候,我內在那頑固的4歲小孩非常容易出現,所以我會為了一些芝麻小事惱怒。
我很惱火是因為知道:就算生氣,但完全沒有好的論據,我根本站不住腳。我明白為了這種事抓狂荒謬透頂,但還是生氣了,而且無法像自己希望的那樣迅速放下。所幸我很有福氣,有一個比我考慮更周全、情感更成熟的妻子。因此,她冷靜、帶著一絲幽默感的說:「比約恩,你昨天說的那句箴言,也許現在是使用的好時機?」
我坐在早餐煎蛋的對面,然後那個像4歲小孩的我暴躁的噘起嘴,咕噥道:「不對,我現在用的是不同箴言──妳可能錯了。」
當然,我這時是有點耍嘴皮。此外,如果你有異議,覺得這句箴言過於簡化,我也能理解。
但我可以告訴你,能有這麼謙虛的觀點,可真是不容易,尤其在氣頭上的時候!在這整個世界上,是否有人的小我會認為說出「我可能錯了」,是輕鬆與自然的一件事?
答案是否定的。
生而為人,是否可以進入更成熟的狀態,總是能完全意識到事情可能錯了?
當然可以。
想像一下,如果大部分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都能想起自己可能是錯的,這世界將會是什麼樣貌。想想這種情況下的對話會變成什麼樣子。
我記得後來我到英國的寺院過出家生活時,有一次和人為了一件事情吵架。我們寺院那位相當傑出的住持阿姜.蘇西托(Ajahn Sucitto)看著我說:「正確從來就不是重點。」
那當然!只不過,這種念頭在我們心中根深柢固!但沒有人需要打一開始就擅長從未練習過的事。每一個人都有嘗試的權利,而且我們自然而然比較想嘗試能提升自己幸福感的事情。碰巧的是,最能保證這種幸福感的,莫過於漸漸習慣「我可能錯了」、「我可能並非無所不知」的想法。
人都很喜歡認為自己對眼前發生的事很了解,也能準確解讀各類事件與周遭世界,覺得自己就是瞭若指掌,也自認可以決定與斷定各種現象的是非好壞。我們往往認定,生活應該按照自己的希望與計畫發展,但通常情況並非如此。
不預期生活按照自己認定的方式發展,這是一種智慧,理解自己其實一無所知,就是一種智慧。
*本文摘自先覺出版《我可能錯了》
《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作者: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卡洛琳.班克勒(Caroline Bankler)、納維德.莫迪里(Navid Modiri)
譯者: 郭騰堅
繪者: 托馬斯.桑切斯(Tomás Sánchez)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3/02/01
作者簡介
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Björn Natthiko Lindeblad,1961~2022年)
瑞典經濟學家、講師、企業界主管,曾經於1992至2008年之間出家為僧。26歲時,比約恩放棄了企業主管的職業,轉而在泰國的叢林裡過起了森林僧人的生活。在那裡,他被授予Natthiko這個名字,意思是「在智慧中成長的人」。他的《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一書贏得了瑞典人民的喜愛,講述了比約恩的人生旅程,以及他對一個人如何能過上更自由、更有意義的生活所獲得的來之不易見解,甫出版就成為排行榜冠軍書。
卡洛琳.班克勒(Caroline Bankler)
生於1983年,是瑞典作家、製片人和專案經理。卡洛琳是比約恩.納提科.林德布勞廣受好評的全國巡迴演出《通往自由之鑰》的製作人。
納維德.莫迪里(Navid Modiri)
1983年生,伊朗裔的瑞典籍節目主持人、作家、藝術家、音樂家與講師。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