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放不下工作?有這7種症狀,你可能中了「過勞崇拜」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放不下工作?有這7種症狀,你可能中了「過勞崇拜」

 放不下工作?有這7種症狀,你可能中了「過勞崇拜」
工作本身就有一些特點會誘使我們過度勞動,一不留心,我們會輕易陷入超時工作模式,損害生理與心理健康、家庭關係、社交生活等。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麥可.海亞特(Michael Hyatt)、梅根.海亞特.米勒(Megan Hyatt Miller)
精選書摘 2023.12.07
摘要
  1. 要避免過勞工作,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難,因為工作本身就有一些特點會誘使我們過度勞動。
  2. 「過勞崇拜」包含了許多個人、文化和系統的因素,本文整理7種可能。
  3. 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大多數人都是透過工作來達成自我實現。而且,工時長、忙碌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被大眾和「地位高」的認知連結在一起。

過勞工作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些原因甚至關乎工作的本質,所以,要避免過勞工作的負面連鎖效應,可能比我們想像的還要難。以下是人們會過勞的原因,雖然未臻詳盡,但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面臨了什麼樣的挑戰。

1.工作其實很好玩

就算不喜歡工作的某些面向,我們還是熱愛解決問題、提早交件、送出報告、寄出產品帶來的美好感受。
就算不喜歡工作的某些面向,我們還是熱愛解決問題、提早交件、送出報告、寄出產品帶來的美好感受。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對今日大多數人而言,過度工作仍是一種源源不絕的誘惑。為什麼呢?我們懂,我們熱愛自己的工作。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工作的樂趣不該被打折扣。就算不喜歡工作的某些面向,或工作帶來的壓力,我們還是可以熱愛解決問題、提早交件、送出報告、寄出產品⋯⋯為我們帶來的美好感受。

「頂尖的專業人士就像這個時代的工藝職人。」《經濟學人》(Economist)資深編輯萊恩.亞凡特(Ryan Avent)說:「我們對文字、數字、程式碼等自選的素材進行設計、製造、打磨、精進、修整瑕疵並拋光。到了一天的尾聲時,我們可以往後靠向椅背,欣賞自己寫好的文章、談妥的案子、成功運作的手機應用程式,就像以往工匠欣賞自己的作品一樣。

2.帶來個人成長與認同

我們在不斷工作的同時,也達成自我實現。
我們在不斷工作的同時,也達成自我實現。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工作其實能滿足內心深處的需求,我們在不斷工作的同時,也在馬斯洛(Maslow)的需求層次中往上爬。不管你有沒有意識到,大多數人都是透過工作來達成自我實現(self-realization)。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艾德蒙.費爾普斯 (Edmund Phelps)指出,「自我實現」這個人類的基本需求,主要都是透過工作來實現,而且這個現象已經存在好一陣子了。哲學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就提到,「工作是提供生命意義的主要來源。」

我們可以討論這樣的說法是好是壞,但爭論這個問題其實並沒有意義。最好是要意識到,如果沒有留意工作的風險,那它可能會帶來反效果,並造成傷害,就跟很多好的嘗試一樣。如果不留心,我們就會因為追求成就而忽略其他需求,引發種種危機。

3.創造心流體驗

在工作時,很容易進入心流的狀態,忘卻自我,時間也快速流逝。
在工作時,很容易進入心流的狀態,忘卻自我,時間也快速流逝。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亞凡特還提到成就感與「工作過程」本身有關,尤其是我們全心沉浸在挑戰中的狀態,也就是心流(flow)。這個詞是由心理學家是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

契克森米哈伊說明,心流體驗來自清楚又困難的目標,這類目標需要我們發揮最佳思考能力與心力才能完成。處在心流狀態時,我們會全心專注在眼前的任務,忘卻自我,時間也快速流逝,完全沉浸在當下時刻與眼前的任務。

並不是任何工作、任何時刻都能進入心流。有時候,工作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很爛,這時候我們就會擔憂、焦慮,甚至恐懼。雖然工作有很多討厭的地方,但工作也讓我們有很多機會可以體驗心流。

4.給予明確成就

工作能給予我們明確的成就,生活的其他面向就很難有這樣的感受,我們永遠都沒辦法確定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
工作能給予我們明確的成就,在生活的其他面向就很難獲得這樣的感受,我們永遠都沒辦法確定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工作以外的生活面向,有時候不太能讓人進入心流。產生心流的其中一個條件是「回饋」,也就是讓你知道做得好不好的績效指標。我們在心流中處理當下得到的回饋,並提升表現。工作不僅擁有清楚的目標,精進我們的技能,還會在過程中提供回饋,讓我們衡量自己的表現。

生活的其他面向就不太會這樣,我們永遠都沒辦法確定自己到底做得好不好。比如說在家裡,有很多狀況就無法衡量。家事很難像工作一樣,有這麼清楚明瞭的勝利。不是說家事沒價值,而是這些事需要的投入程度與工作不同。親密關係、親職教養、居家修繕、打掃、備餐、洗衣服⋯⋯這些事根本沒有結束的一天,有些可能一點都不好玩。

看到這些麻煩,就可以想見為什麼我們會花更多時間在工作上,因為工作帶來的獎勵很清晰。

工作也可以變成一種解脫,漫畫家提姆.克里德(Tim Kreider)把這種情況稱作「忙碌陷阱」(the busy trap),不只沉迷於忙碌中,而且「害怕面對沒有工作時可能需要面對的事情」。尿布、碗盤、掃除、小狗全都聲聲召喚,這不是假裝沒看到就會消失的。有時候,過度工作代表我們更沒有心力處理這些雜事,不知不覺把情況搞得更糟。

5.標誌身分地位和價值

保持忙碌的氛圍,是培養名聲的一種方法;有好的名聲,代表同儕和上司可以看到我們的價值。誰不想讓大家覺得自很重要?
保持忙碌的氛圍,是培養名聲的一種方法;有好的名聲,代表同儕和上司可以看到我們的價值。誰不想讓大家覺得自很重要?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最近怎麼樣?」有人問。「忙瘋了。」我們回答。這是表示我們身分地位和價值的一種方式,還可能有一點點討拍的成分。

「壓力讓美國人覺得自己忙碌、重要、被需要,」《國家評論》雜誌(National Review)專欄作家佛羅倫斯.金(Florence King)說:「同時又覺得自己遭到剝奪、忽略與傷害,簡單來說,壓力已成為一種地位的象徵。」

金的這段話是在2001年說的。2017年,3位研究者的共同研究證實了這個說法。他們把在社群媒體上「假謙虛,真炫耀」工時長的行為,和地位高的認知連結在一起。研究者發現:「工時長、沒空休息,讓忙碌的人在人力資源方面得到更高的評價,大家覺得這個人很珍貴、很受歡迎,最後就變成正向的身分地位特徵。」

把事情做好,得到的名聲就有其客觀價值;而保持忙碌的氛圍,則是培養名聲的一種方法。有好的名聲,代表同儕和上司可以看到我們的價值。誰不想讓大家覺得自己很受歡迎、很重要?如果可以讓事業更上一層樓,那不就會更想做嗎?

6.對自己有超高期待

「忙到不行」是老闆和我們自己都期待會發生的事。
「忙到不行」是老闆和我們自己都期待會發生的事。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忙到不行」是老闆和我們都期待會發生的事。當你踏入企業界時,其實是進入了一種商業環境,可能會要求員工犧牲自己的優先事項,以公司的目標為目標。

晚上和週末加班,因而成為聘僱合約的一部分,即使沒有白紙黑字寫出來也一樣。想升遷或保住工作,就得把自己全部奉獻出去。到後來,恐懼也會成為一種超時工作的強大驅動力,不只是害怕被發現不夠資格,還會怕自己無法負擔指派的工作量,尤其用時數或日子來算的時候更是如此。

過勞工作之後,我們可能會成為擁有一夜成功故事的明星員工。我們可能會說服自己,這些努力總有一天會值得的。只要我們可以交出好成績,或至少把表面維持好,就感覺一切都很沒事,但其實眼前所行走的橋早就中斷,我們卻沒有看到即將到來的災難。

7.跑步機效應

我們為了工作目標而勞動,而這個目標總有完成的一天,所以我們會做的事,就是再找一個目標、再起一個計畫。如此一來,我們便踏上了永無止盡的跑步機。
我們為了工作目標而勞動,而這個目標總有完成的一天,所以我們會做的事,就是再找一個目標、再起一個計畫。如此一來,我們便踏上了永無止盡的跑步機。 (攝影者:Dreamstime/典匠影像)

每一個工作任務都會有結果,也等於結束,我們為了工作目標而勞動,而這個目標總有完成的一天。就如天主教本篤會老修士大衛.斯坦德拉(David Steindl-Rast)提出的問題:「一旦你的車修好了,你要怎麼再修你的車?」

如果我們從工作得到這麼多樂趣、滿足和意義感,那工作結束可能會讓我們五味雜陳。對成功人士而言,完成一個目標或計畫可能會讓他們興奮與失望參半。「計畫成功,就代表計畫本身的終結。」哲學家基蘭.賽蒂亞(Kieran Setiya)說。興奮感消退後,徒留失落在心中。

如果我們樂趣、滿足、意義感的主要來源是工作,那沒有工作的時候,我們甚至會感到空虛或憂鬱,所以我們會做的事可想而知,就是再找一個目標、再起一個計畫。如此一來,我們便踏上了永無止盡的跑步機,跑離失望,跑向成功。一旦抵達成功,又會再次陷入失望的情緒中。

工作自有其道理,才能推動它本身和我們一同前進。但如果我們想從工作上得到它給不了的東西,我們終究會心力交瘁。

再次提醒讀者,上述理由無法概括所有情況,對於過勞工作的崇拜還包含了許多個人、文化和系統的因素,但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工作本身就有一些特點會誘使我們過度勞動,就跟酒精、食物、運動這種大家有時候會做過頭的好事一樣。如果不留心工作的風險,我們就會輕易陷入超時工作模式,損害生理與心理健康、家庭關係、社交生活等。

*本文摘自樂金文化《贏回自主人生,終結過勞崇拜

書籍簡介

《贏回自主人生,終結過勞崇拜》

作者:麥可.海亞特(Michael Hyatt)、梅根.海亞特.米勒(Megan Hyatt Miller)
譯者: 鍾榕芳
出版社:樂金文化
出版日期:2023/12/01

作者簡介

麥可.海亞特(Michael Hyatt)

麥可海亞特公司(Michael Hyatt & Co.)的創辦人兼董事長,該公司幫助領導者學習贏在職場也贏在生活。他曾任湯馬斯尼爾森(Thomas Nelson,全美第七大出版社)出版社的董事長兼執行長,開創幫助讀者專注於自己人生重要事物的「完全專注行事曆」(Full Focus Planner),更是多本暢銷書的作者包括:《讓部屬甘心跟著你》、《最棒的一年》、《把想要的人生找回來》。欲知更多資訊請上MichaelHyatt.com網站查詢。

梅根.海亞特.米勒(Megan Hyatt Miller)

麥可.海亞特的女兒。她是麥可海亞特公司的執行長,也是 Apple 前一百名播客節目「領導力贏家」(Lead to Win)的聯合主持人。做為形塑傑出公司文化的操盤手,她致力於幫助公司團隊在工作中取勝、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同時也為客戶帶來非凡的成果。在她的領導下,該公司被《公司》(Inc.)雜誌評選為2020年全美頂尖企業員工投入工作程度評比的最佳職場之一。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過勞 心流 忙碌 工作 職場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