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創意思考之父狄波諾:「思考的目的就是不再思考!」6個心智模型,幫助你快速做出好決策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創意思考之父狄波諾:「思考的目的就是不再思考!」6個心智模型,幫助你快速做出好決策

創意思考之父狄波諾:「思考的目的就是不再思考!」6個心智模型,幫助你快速做出好決策
《狄波諾思考力實踐手冊:讓思考成為第二天性, 「六頂思考帽」創意大師經典11講》/商業周刊出版
撰文者:愛德華‧狄波諾
商周讀書會 2023.11.14
摘要

1. 思考的目的是為了不再思考。

2. 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思考都發生在知覺層面,也就是我們如何看待事情。

3. 高超的爬牆技巧,不足以保證你會爬對牆,因為優越的處理無法彌補知覺的不足。所以了解自己如何判斷事情、方向正不正確,才是加強思考的第一步。

思考的主要目的是什麼?

思考的主要目的是不再思考。心智的運作是要從混亂與不確定中理出頭緒,是要從外在世界中辨識出熟悉的模式。辨識出有這樣一個模式存在,心智運作立即套入並遵循其模式——不需要再有進一步的思索。這有點像開車,一旦開到了熟識的道路,你就不再看地圖、丟開羅盤、停止問路,甚至連路上的交通標誌都忽略了。在某種程度上,我們的思考就是持續的在尋找這些熟識的道路,最終達到不需思考的的地步。

不過,究竟這些模式是如何形成的?心智又如何運用它們?這一切如何影響我們的思考,我們又該怎麼面對?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為了了解思考,必須知道心智在發揮資訊處理系統的功能時如何運作。這就是我接下來打算闡述的議題。

會爬牆不如爬對牆

在《思考探奇》這本我的著作中提到下面的故事。

到牛津的第一天,下班後我得去參加倫敦的一場聚會,回來時學院大門一定關閉了,因此我問一位老鳥怎麼爬牆回學院。他說很簡單:「先爬過一道牆,再爬第二道牆,接著再從腳踏車棚的棚頂跳下學院方庭。」我大約在凌晨三點回到牛津,開始爬高約十五呎的第一道牆。跳下牆的另一面後,來到差不多高度的第二道牆,爬上去再跳到另一面。

好一陣子之後我才明白,我又回到外面的草皮上了:如下圖所示,我爬進又爬出了一個牆角落,只好從頭再來一次。這一次我更小心勘查第二道牆,我發現了一道鐵門,看來比較容易爬。但當我爬上鐵門頂端時,鐵門卻緩緩地旋轉開來——門根本沒鎖。我就這麼回到了學院。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在一次會議中,我對著電腦事業群的人敘述上面這個故事時,其中一人說他也有類似的經驗,而且就在相同的地點。然而他似乎酒喝得比我更多一點,他爬到牆上後失足跌落。不過這並沒有造成什麼大礙,所以他站起來繼續爬牆,不幸的是,他跌到牆裡面去了。所以他發現,他和我一樣爬回外面的草皮上。

這兩個故事的教訓非常清楚:高超的爬牆技巧,不足以保證你會爬對牆。這個教訓對思考極為重要,因為「爬牆」代表「處理」,而「牆的認定」代表「知覺」。所以我們學到:優越的處理無法彌補知覺的不足

知覺是我們看待事情的方式。處理是有了那樣的知覺後我們要做什麼。在我們的思想中已經接受了三個謬論:第一,你從哪裡開始都無所謂(亦即你的知覺),因為如果你的思考夠優秀,你會找到對的答案;第二,由身處的情勢以及藉由更多的處理程序,你可以確認應該從哪兒開始;第三,傳統的知覺足以應付,因為它是長時間的嘗試錯誤得來的成果。這三個謬論使我們關注於處理程序,而我們也確實發展出許多了不起的工具,例如數學。我們忽略了知覺層面,因為我們能做的似乎不多。

現實生活中的大部分思考都發生在知覺層面:我們如何看待事情。只有在很特殊的情況下,我們才會著手複雜的處理程序。因為愈來愈多的處理工作未來將交由電腦完成,知覺方面的思考則留給人類,我們在這方面必須做得更好。

知覺的目的是要建立模式,然後使用它們。就如同我所說的,思考的目的是要找出類似的模式,免得我們還得再度思考。我們可以在很多標題當中看到這樣的模式應用。

一、辨識:人類心智最了不起的特質

看到潦草的字跡時,一開始辨認起來可能很花時間,但突然之間就會變得比較好認;而在閱讀印刷字體時,我們只會快速瞄過,幾乎不會察覺到這種「模式辨識」。只有在發生困難時(譬如在電話通訊不良的情況下,辨認熟悉的聲音),我們才會察覺主動辨識的程序:辨別模式的努力。

成年人常常會花上好幾個小時或好幾天才拼得好魔術方塊,小孩子卻只要幾分鐘就能完成,最快紀錄約二十五秒左右。顯然這裡解決問題的重點不是多少時間,而是模式辨識。辨認出特定的模式會引發連續的行為反應,觸動另一個模式,接著再引發其他的連續行為反應,如此直到最後。

這種模式辨識,是人類心智最了不起的特質,讓我們能夠招呼朋友和使用語言,讓我們能夠吃喝和生存。整個有意識的生活都根基於此,在知覺中,所有的努力都指向辨識出熟悉的模式。

二、 抽取:隱藏的模式

心智擅長辨識整體模式,例如臉孔、字母或單字。它也非常善於萃取或抽取隱藏的模式。假設你隨機選出八樣東西,將名稱寫在紙上,很可能看到這個名單的人就會將它們以某種模式區分成兩組,每組四個——即使這些詞彙都是隨機選出的。想想下列的名單:



雨傘

汽車
牙膏
桌子
帽子


你有多少種可以將它們均分成兩組的方式?你可以隨便選八個詞彙做練習。如果你與一群人一起做練習,你會更驚訝於有多少種抽取方式。

抽取的模式是以題材、還是以我們所選擇的方式來考量?這些模式是受到題材的啟發,最後再以它來檢驗題材;不過模式必須先存在於我們的腦海中,才有可能拿來運用。

三、 歸類:要歸併,也要分化

歸類的程序讓生活變得容易許多。我們不會去一一認識每輛汽車,而是把它們全部歸為一大類「汽車」,並且根據某些目的(例如過馬路),將它們全視為同性質的東西。

歸類和分級也能讓我們對事物做一些預測。我們辨識出某樣東西屬於一個類別(譬如車輛屬於「汽車」類別),於是接著推斷那樣東西具有該類別的特性(車輛具有方向盤)。這是正統哲理的根基。我們真正要說的是,我們期待某些特性的組合能搭配在一起,使我們一旦辨識出某些特質後,就能利用已建立的模式預測其他的。

所謂「歸併者」(Lumper),是那些著眼於共同特點而將東西歸併為同一類的人;「分化者」(Splitter)指的,則是那些著眼於差異點而將東西分門別類的人。歸併與分化的明智組合是科學的根基。

四、 分析:拆解,檢視

分析有兩大類型。第一類是我們努力將複雜的狀況拆解成熟悉而可辨識的模式,我們假設這些元素實際組合起來後會還原成當初狀況:它們是構成的組件。第二類分析則更像解釋,我們檢視該狀況、嘗試辨認出我們熟悉的模式,只是不會假設它們實際上是構成組件。後者的分析方式,非常接近抽象化思考。

中國的科學相當先進,遠早於西方科學的發展。為什麼後來此消彼長?西方理論學家開始研究並提出各種解釋:心靈層級的差異和好談怪力亂神,促使事件以特定的方式發生,讓科學消失了。這是一種解釋形態的分析。西方科學試圖遵循「組成」形態的分析,避開怪力亂神的方法。然而面臨的兩難處境是:太多的概念會拖累議題(因為所有事情都有可能),而太少的概念一樣拖累議題(因為證據是由概念導出的)。

五、 覺察、覺察再覺察

我們必須覺察到思考的知覺部分極為重要

我們必須覺察到心智的運作在知覺中有如自我組織資訊系統(主動系統),它可使新體驗自我組織、編入模式中。這是一個十分了不起的系統,使我們能理解世界,少了它根本不可能生活。我們必須覺察到,思考的目的是要搜尋這些熟悉的模式,然後停止思考快速進入模式中。

我們必須覺察到自己或許常會陷入錯誤的模式中。

我們更必須覺察到,存在於我們心裡的模式指令將會決定我們的辨識、抽象化能力、分類的分析和思考。

六、 藝術:經驗的特殊管道

藝術的目的之一,是要幫助我們的心智囤積額外的模式。藝術使經驗的模式定型,我們因此能夠吸收它們,無須親身經歷再藉由緩慢的歸納程序才能習得。藝術還能給予我們一連串別處無法得到的經驗。在某種意義上,藝術是一種加速的生命機器。

養成思考的習慣

倘若我們能夠養成習慣,先退一步,再試著挑出特定情境下可能會使用到的模式,將有莫大的助益。舉例來說,目前有許多心理治療法依舊沿用佛洛伊德學派的模式:深入內心挖掘,找出對感情和行為的潛意識解釋。在教育上的模式,則是提供資訊,再讓心智在處理資訊的同時養成思考習慣,這樣就夠了。政治上則是當事人進行主義(adversary system),反對黨主張其思想意識的正當性,透過選舉取得多數同意後,將其思想意識強加在每個人身上。

《狄波諾思考力實踐手冊 :讓思考成為第二天性,「六頂思考帽」創意大師經典11講》☛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書籍簡介

《狄波諾思考力實踐手冊:讓思考成為第二天性,「六頂思考帽」創意大師經典11講》

作者:愛德華.狄波諾

譯者:吳春瑜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3/10/23

作者簡介

愛德華.狄波諾(Edward de Bono,1933-2021)
創意思考之父、最具影響力的五十位商業思想家、牛津大學心理學教授

狄波諾擁有心理學、物理學榮譽學位、醫學博士學位,同時也是牛津大學羅德學者,並曾任教於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劍橋大學與哈佛大學。
他的CoRT思維訓練課程廣布世界各國,亦為許多知名企業、政府機關如花旗銀行、NTT、易利信、荷蘭海尼根、IBM、杜邦、麥肯錫、保德信人壽、殼牌石油、福特等等擔任顧問。
狄波諾除了學生遍布世界之外,他的著作等身,創造力驚人,著有70本書,譯為38種語言。其新創的「水平思考」一詞(lateral thinking)被收錄在《牛津英文辭典》中,已成為創意思考的代名詞。狄波諾產出許多簡單、日常應用、有力的思考技巧,自此改變了全世界的思考模式。

責任編輯:高郁捷
核稿編輯:張勝宗

水平思考 模式 知覺 思考
商周讀書會
商周讀書會
商業周刊出版部
展開箭頭

「商周讀書會」集結《商業周刊》出版的精選書摘。歡迎加入FB粉絲團商周讀書會商周閱讀網,精彩好書不錯過!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