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心靈成長
怕別人失望就總是說「好」?3個練習停止過度投入,你不必那樣生活!

- 工作中的努力與回報失衡,可能導致職業倦怠和增加憂鬱風險。學術研究的結果也表明,男性自認在職場中感受高壓與高努力、卻只有低回報,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是沒有上述自覺的兩倍。
- 如何從努力與回報失衡中自救,專家建議第一步是事實盤點,你的價值真的被低估了嗎?若是,請採取建設性的行動去爭取公平對待。最終,如果爭取未果,請你停止過度投入。
- 停止過度投入並不容易,但你可以試試以下三種方法。第一,留意身體的健康訊號,即時減速;第二,多拒絕,少說是;第三,試想你希望在退休派對上聽到你的親朋好友怎麼形容你?把它當成未來的行動指南。
覺得自己快被工作榨乾了嗎?一分耕耘,收穫卻不到半分,讓你倦怠了嗎?小心!這樣的負面情緒,可能會帶來長期的傷害。
《紐約時報》報導,想要獲得公平的對待,是人類本能的反應。若人們認為自己在同工的狀態下,獲得的回報卻比別人少,不只會導致職業倦怠,更可能提高陷入憂鬱的風險。
心理學家曾做一項著名實驗,他們訓練兩隻卷捲尾猴,給牠們代幣以換取黃瓜零食。一開始,兩隻猴子都感到滿意。直到其中一隻收到了更美味的葡萄,讓另一隻繼續收到黃瓜的猴子不滿發脾氣,搖動了圍欄。
感到不公平的捲尾猴,將黃瓜扔到了搆不到的地方——牠寧願一無所有,也不願得到低劣的回報。
放到職場上,心理學家將努力與回報不相稱的情況,稱之為付出回饋失衡(Effort-Reward imbalance)。
努力,指的是完成一項任務而投入的時間、精力和情緒勞動;回報,則是從工作中所得到的回報,例如薪酬、福利、認可和機會。兩者不對等,尤其高努力、低回報的職場生活,不只是讓人心理上覺得委屈,甚至還會增加生理上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9月引述一篇經同儕審查學術論文,指出工作壓力、加上付出回饋失衡,兩者綜合的影響,與肥胖所帶來的心臟病風險相當。
該研究在2000年到2018年間,進行了長達18年的追蹤,針對近6500名平均年齡為45歲、無心臟病史的白領工作者。結果表明,自覺工作壓力大,高努力、低回報的男性,其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是沒有同樣情況男性的2倍。
為了打破付出回饋失衡的困境,第一步,你可先事實盤點做起。
紐約組織心理學家兼高階管理人員職場教練達特納(Ben Dattner)指出,你對自己的技能與競爭力的認知,可能與其他人不同,得先想清楚:公司、團隊或經理真的低估我的價值了嗎?
第二步,採取建設性行動。他建議,你可以與主管進行直接面談,在過程中盡可能具體地表達你想要什麼,例如想加薪,就客觀的闡述你替公司帶來哪些價值。
最後,請停止過度投入(overcommitting)。若你已經盡了最大努力,仍然沒有受到公平對待,「你不必那樣生活,」達特納說。
這並不容易,尤其此刻,科技讓人們隨時隨地都可以保有聯繫,也更難擺脫工作。因此,針對如何避免過度投入,來自富比士教練委員會(Forbes Coaches Council)的多位專家則有以下建議:
1.留意身體的訊息
在一個人真正達到倦怠之前,可能會出現生病、沮喪、提不起勁等症狀。
規則很簡單,關注這些跡象,輕輕踩下剎車,這是減速而非硬停下來。放鬆是為了找到更永續的步伐。「更多」努力聽起來很誘人,但你需要不斷自問:這是在增加你的能量,還是在耗盡你的能量?
2.將No設為預設值,替Yes設定高標準
其實做每一件事情都有時間成本,答應每一個任務的Yes,代表你必須對其他的事物說No。因此,你必須像安排股票投資組合一樣,定期檢視並重新平衡你的承諾,也可以改變方向,就像脫手沒未來性的股票,越早越好。
時間精力更是寶貴的資源,少說是,多說不,更能夠繳出超乎預期的表現,而非過度承諾。
3. 想像一下你的退休派對,想要留給大家什麼樣的評價?
你希望你的伴侶、孩子、鄰居、最好的朋友們,拿起麥克風說些什麼?把這些回應寫下來,這份文件,可以是你未來的行動憲章。
核稿編輯:吳和懋
責任編輯:林易萱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