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鎮刊之寶

全商周,他最懂經濟。但,他也是商周最常「引戰」的記者,因為觀點鮮明、筆鋒犀利,勇於說出跟主流相反的意見,常引起不同立場的網友論戰。
他是商周副總主筆楊少強。同事二十一年,我最佩服他腦裡龐大的知識庫,每次討論到經濟議題,少強總能旁徵博引理論、趨勢、數據,以理服人。
雖被稱作商周首席經濟學家,少強卻打趣地形容,「我屬豬,我是雜食性動物。」不只經濟學,他也看歷史、思想巨擘理論,除了家庭時間、吃飯睡覺,幾乎都在讀書,這使他滿腹經綸,知識含金量超高。
而自大學以來累積的研究功夫,從政府官員、企業大佬到財經KOL,不少名人都是少強的忠實讀者,「彭淮南偶爾會打電話來稱讚的文章,幾乎都是他寫的,」總編輯佩修就說,「有些人看商周是在看他。」
對很多記者來說,經濟學艱澀難懂,要寫得深入淺出,讓十六歲到六十歲都有收穫,並不簡單。
少強能做到,是因為,不管處理什麼議題,他都把讀者放在心中,「有沒有那樣的一句話,可以讓讀者立刻清楚我想講什麼,」這正是他寫文章的精神宗旨。
例如,他寫遊戲巨頭暴雪公司翻身的原因,對不碰電玩的讀者來說,看不懂、也沒興趣,但他找出最重要的「那句話」:「向罵最凶的鐵粉取經」,整篇文章變得精采又好理解,更讓所有需要經營客戶的讀者都深受啟發。
少強打開他的電腦資料夾,密密麻麻,股匯大逃殺、冷經濟、雙面中國…,盡是他無時無刻「看東看西」收集來的資訊,也成為他的題目庫。
他說,這些旁人眼中難解的議題,都是他的興趣,這便是他做研究的原則、給自己設定的工作條件:真心喜歡、寫了開心。
「初心很重要,每次報稿時,我都會自問:接下來要花那麼多時間,我開不開心?第一步讓自己爽,接著去找出讀者感興趣的,為讀者服務。」
「如果我自己都不開心、沒收穫,怎麼說服讀者?」就像一個遊戲開發商有沒有用心,玩家一玩就知道,寫文章亦然。
正因發自內心,對探索知識有源源不絕的熱情,從老子到馬基維利,都成為少強信手拈來的取材對象,讓他的文章格局更寬廣,更帶給讀者驚喜。
但看那麼多資料,哪記得住?原來,這都是「折角」的功勞。
少強說,當看書看到一句話很受用,就會折起來,缺乏靈感時,就去看這些折角;或趕緊把這些句子打下來,存進「名言錦句」資料夾。
「少強哥非常擅長把線索連結在一起、整理成一個現象,」記者惠群說,少強常引經據典,或用遊戲人物替文章畫龍點睛,就是這樣來的。
因為夠雜食,現在的少強,也變得跟以前不同了。
從前,若有人挑戰少強的想法,他會回,「如果你覺得我說的不對,那我推薦你看什麼書,」現在,他則笑說,「如果你覺得我說的不對,那你就是對的。」
「放下成見,讓我跟以前不一樣,」他坦承,以前寫專欄,罵了很多人,也被很多人罵,那時的他,常像被激怒的刺蝟,一碰到挑戰就直接筆戰,以為在救世濟民,「結果寫東西寫到讓讀者火冒三丈,我也不開心。」
「如果你手上拿的是槌子,看到什麼都像釘子,」過去的他,鑽研經濟學到快走火入魔,直到後來開始讀蘇格拉底、老子等思想家,讓他看事情更豁然開闊,更帶給他不少靈感。
他也跟兒子一起看動畫、影集、打電動,十年前的他,會覺得這些東西難登大雅之堂,如今,願意接受過去排斥的事物,還花時間去思考,為什麼受歡迎、有那麼多人支持。
多了份同理心,現在的少強,比以前更柔軟,「我現在寫文章,都會加『或許』、『恐怕』、『可能』,以前我都不會這樣耶!」
下次你翻開商周,看見少強的文章,想起這位雜食性的副總主筆,相信你會感受到他對求知的熱情和堅持,跟著他的文字,一起探索商業世界的奧義。
當然,如果有不同觀點,歡迎來信,少強不筆戰,但「意見交流」絕對沒問題!
商學院沒教、頂尖CEO不外傳的know how 都在這裡,讓商周集團執行長郭奕伶陪你打出一場場的勝仗!
立刻加入郭奕伶粉絲專頁,看執行長們的商業智慧和日常學習 ☛
https://www.facebook.com/BW.CEO.YILING.K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