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心靈成長
珍貴的人生,都花在工作賺錢⋯「這樣做」不再被工作綁架
1.你是否計算過,你的美滿生活需要花多少錢?你也許會發現賺到的錢,其實遠多於美滿生活所需,你應該要把珍貴的時間,拿去做對自己更有意義的事。
2.職場中的老鳥,應該學著分開看待工作和收入。當工資和工作的聯繫被打破,另一種選擇也會打開,這會讓你的每個角色、任務和活動,都產生價值。
3.不論你現在對工作如何不滿意,只要覺得它非你所愛,你就應該告訴自己:不要安於現狀。尋找下一個能安頓身心的工作,並達成財務自主的目標。
為什麼每天庸碌的上班會是一個死胡同?因為除了賺錢之外,工作沒有辦法完成你的人生目標。
每天工作8到10個小時、一週5天、一年50週,要持續四十多年的人生。這引發了很多問題,當你的人生走到滿足曲線最高峰時,那時的生活需要多少錢?你的工作是否提供這個金額?你賺到的錢,會不會其實遠多於美滿生活所必需?
「多餘所得」的意義是什麼?如果沒有意義,你的工作時間是不是應該縮減一點?把珍貴的時間拿去做更有意義的事?如果工作確實能豐富人生,那麼你的人生目標是否清晰?是否與價值觀吻合?如果不是,你想改變嗎?
我們來探討一下,如果你重新定義工作,而且把工作與薪資分開來看,對人生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又如果,你把工作看成是完成人生目的的手段、而非賺錢工具,又會對人生產生怎樣的影響。
剛進社會的年輕人,以及職場歷練豐富的資深工作者,比較容易這樣做。不少千禧世代的年輕人,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才進入職場,當時股票市場價格下跌了一半。如果聽從父母的指示,依照父母的期望上大學背負學貸,迎接他們的,就是大幅衰退的經濟及萎縮的傳統就業市場。
他們被迫走向自行創業、打零工或是兼差的道路,適應這個機會稍縱即逝的社會。程式設計師、部落客、App設計師或自行創業,年輕人必須忍受長時間沒有收入、可能結果是一場空的環境。難怪,這世代的年輕人積極尋求財務獨立的可能。他們的生活有了更多不同面向,要賺錢,也要有興趣;熱情投入之餘,也會保留一些搞怪的空間。
在年齡光譜的另外一端,戰後嬰兒潮也已經快到退休年齡。靠社會福利過活的時候,他們也必須有另類、但不能離經叛道的方法賺錢,有了充足的退休收入,他們大可含飴弄孫;如果錢不夠多,他們也可以靠帶別人的孫子賺點小錢。他們的職業生涯大部分時間只為一家公司工作,因此需要很大的勇氣及能量,才能重入職場,特別是現在的世界年齡歧視非常嚴重。
這就是說,還在職場中的老鳥,更應該將工作和收入分開看待。這樣會激勵你改變與金錢的關係,更可能達成提前退休的目標,一個充滿自由、無所憂慮的退休。
1.重新定義工作,人生選擇更多
假設你天生是一個教書的料,卻因為薪資較高而選擇成為程式設計師(你以為你需要這麼多錢)。按照舊的思維方式,每當有人問你做什麼時,你都會被強迫說:「我是一名電腦程式設計師。」內在的自我感覺和外在表現間的長期不協調,對你其實已經產生影響,你可能因此不開心而不自知,也可能因此生病。
我的一位朋友就是這樣,她放棄成為鋼琴家的夢想,轉而成為程式設計師。她染上一種莫名其妙的怪病將近一年之久。在這樣不協調的情況下,可能會靠刷卡買東西,解決心理及生活的不平衡。
但你可能不會覺得問題出在職業,因為程式設計是你重要的謀生之道。當工資和工作之間的聯繫打破時,另一種選擇也會因此打開。當你被問到職業時,你可以肯定的說:「我骨子裡是一位老師,但是現在用撰寫程式來賺錢。」誠實面對你真實的身分,可以重新評估你的「職業」。
你可能開始存點錢,回到學校取得教師資格,也可能因此減少寫程式的時間,多留一點時間、擔任教學志工。你可能乾脆開始教別人寫程式,也因此會開發第三個興趣,例如泛舟,同時在週末時教程式、賺生活費。將工作和薪水分開,可以拆解你原本的生活,並以一種更好的模式翻新自己的生活。
2.減少工作量,可以活出內心真正想要的
我們大多數人是因外在環境,決定自己的角色和生活方式。就像中式餐廳的料理一樣,每個人制式的從大分類中選擇自己要的;從求職廣告分類中選擇「消防員」;從擇偶條件中選擇「金髮碧眼」;從要生幾個小孩的問題中選擇「兩個」;在個人風格中選擇當一個「隨性」的人;在諸多汽車品牌中選擇「豐田」⋯⋯。
我們將多元的面貌塞入工作要求的條件中,除非是藝術家或企業家,否則必須按照別人安排好的事項行事,才能拿到薪水。職場中存在一種微妙而不負責任的氛圍,因為我們總是在別人的要求下做事,並盡量取悅其他人。
在大公司中,大多數員工都不知道究竟是誰制定了這樣的工作規則,迫使我們在這框架下努力。而且這些公司不僅控制職涯,還控制我們個性的發展,看不見的企業文化,甚至管制我們與誰談話、穿什麼;必須加多少班,才會被長官「看到」,更影響日常生活的各種選擇。
如果把賺錢當作目標,我們就會想方設法,企圖在職場中過上好日子。但是,如果你把自我與賺錢拆開來,就像你將工作與薪資的關聯被切斷一樣,你就可以重拾失去的自我。當你重新認識自己,重新釐清價值觀、信念、什麼事是你該關心的,你才能舒坦的工作與賺錢。
3.重新定義工作,讓我們成為自己生活的設計師,而非只是賺錢工具
在工業革命之前,大多數人都是農民,他們大都能夠打造、維護和修復日常生活所需的一切。工業革命之後,特別是資訊和科技革命,讓我們開始出售自己一小部分的才華及時間,換取所需的一切。失去工作就沒有了收入來源,但仍然必須背負抵押貸款、車貸和卡債。然而,切斷工作與薪資之間的掛鉤,你對人生「剩下的時間」就開始有主導權。
我們可能沒辦法回到以前那種凡事親力親為的生活環境,但只要越能享受無薪工作,債務就會越來越低。我們可以開始學習親手處理各種雜事,或者自己建造露台,或架設一個網站或部落格⋯⋯,當停止為金錢工作時,我們可能會失業,但並沒有失去工作。你的所有作為最終都可能成為薪酬,你在生活中學到的技能,以後可能會成為你的報酬;在一項工作中獲得的技能,可能會成為另一項工作的收入。無論是否有薪資,你都是自己的老闆,開拓自己的道路。
4.重新定義工作,為退休生活增添生機
退休並不意味著停止工作,而是意味著你可以停止為錢而工作。我們都希望對他人有貢獻,並希望貢獻被認可。如果認為有償工作是人生中唯一可受人尊敬的貢獻方式,那麼誰願意退休?沒有人想成為一個被時代淘汰、被丟在一旁沒人聞問的廢物。
把工作和薪水分開,意味著你在每一個角色、任務和活動中都是有價值的,它可以讓你早日退休,你就可以把更多的自己貢獻出來。
5.重新界定工作,重視無償活動
南茜厭倦聽到自己說:「我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每天晚上她都看著自己的行程感嘆,為何事情還有這麼多沒做?但她開始記錄自己的支出,每隔15分鐘,她就會記錄一下自己的錢及時間花到哪裡去。她很快的了解,她把大部分時間花在不重要的活動上:清潔、烹飪、購物和與家人聊天。
她的行事曆上只記載了與工作相關的事物,與同事會面、回覆電子郵件,其他大部分時間都不在行事曆上。她發現,如果打掃房子能夠賺錢,她會把它列入清單。打掃家裡當然沒人會付她錢,因此不會出現在紀錄上。
現在她記錄所有自己做過的事,為所有的有償和無償工作都感到自豪。無如果沒賺錢、沒有職業、也沒有受雇,就是一個無用的人。其實,只要內心開始自我發展,心靈也逐漸邁向成熟,還能夠評斷自己的作為,這就是一種工作,與有償工作及家庭雜務一樣重要。
花時間去了解自己,思考、禱告,發展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學和道德規範,設定個人目標和評估進度。將工作和薪資的關係切斷,停止接受工作賦予的自我認同。
6.重新定義工作,讓工作及玩樂完美結合
工作是認真的,玩樂是輕浮的;工作是大人做的事,玩耍是幼稚的;工作是有用的,玩是無用的。有時候,工作會讓人覺得非常像玩,人們會說(帶點愧疚),「這份工作非常有趣,我不應該拿薪水的。」如何分辨工作和娛樂之間的差異呢?玩耍和工作都可以有競爭性,也可以是合作的。
它們既能建立技能,也能獲得成就感,兩者都讓你進入專注、集中及心流的狀態。事實上,一個人若完全投入一項活動,外面的人會不知道他是在玩,還是在賺錢。這是把工作和薪資分開看待的力量,你可以重新連結工作和娛樂,人生會變得很享受。
7.重新定義工作,讓人們享受更多休閒娛樂
對於希臘人來說,休閒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是自由的本質,一段自我發展的時間和更高層次的人生追尋。然而,身處於21世紀初的我們,無法真正放鬆和享受休閒。即使在字面上,我們把休息時間稱為「暫停」(Time off),但其實只休息了幾分鐘,就又回頭去工作,當一顆充滿生產力的螺絲釘。
如果我們沒有為錢做事,就能享受休閒時間。玩樂在人生中絕對是必要的,在樹蔭下放鬆聽小鳥啁啾是應該做的事情,隨意散步也很值得。花一些時間獨處,做你任何想做的事;無所事事到處找樂子,也是人生必備;休閒不會讓你失去自我,只要你別只為工作而存在。
也許因為工作深入到人生中的每一個小時,我們沒辦法認真的休閒,只能抽空小旅行,三不五時還必須查看手機、看看朋友的訊息、社交媒體的動態,或是追劇。一旦將工作與薪資分開看待之後,我們在工作時會比較專注,休閒時也會集中精神在自己選擇的活動上。
8.重新定義工作,為「生計」打開新曙光
「理想的生計」,指的是找到你真正想要從事的行業,或真正喜愛的工作。沒有人可以向你保證,你會找到真正願意賣命工作的老闆。就算你自己創業,可能會花上許多年的時間尋找生意機會,或是找出對的方法、對的技術能力,才會有人願意投資。
選擇離開受薪人生,也許可以讓你的生命更完整;你可以自己做主賺錢,也可以追隨內心真正想做的事情。你可以提前做退休計畫,把上班的歲月當成是實現夢想的先修班。在這段受雇時期累積自己的經驗、工作技巧,當然,建立自己的人際網絡也非常重要。
不論你現在對工作如何的不滿意,如果覺得它非你所愛,就告訴自己,不要安於現狀,積極尋找下一個能安頓身心的工作,及達成財務自主的目標。
在生物學中,動物學家莫里斯(Desmond Morris)曾進行一個實驗,教猿猴成為藝術家,畫出非常可愛的圖畫。一旦牠們的「藝術」作品完成,他就開始付錢,用花生獎勵猿猴。在獎勵制度下,藝術作品的品質快速變差,為了獲得花生,動物們開始敷衍了事。「商業主義」摧毀猿猴完成藝術作品的動機,爭先恐後的搶食花生。
如果把你的工作與使命看成是同一件事情,你的生活重心將逐漸從使命轉向金錢。為了實現財務自主,你必須解放思想,最終才能釋放你的時間。如果你認為工作和薪資脫鉤,你應該知道「真正的工作」是什麼,並評估能否在不用妥協的情況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對你收入的影響
如果,對於現在的工作,你只把它當成人生的過渡階段、只是要領一份薪水餬口(不論你喜歡還是討厭這份工作),你可以評估一下,把珍貴的生命能量花在這上面值不值得。
雖然,你的人生比工作更重要,但找一份待遇很好「工作」、存到自己想要的錢,也是必要的。
《跟錢好好相處(修訂版):幸福的關鍵,是找到金錢與人生的平衡點》☛立即購書:商周store、博客來
《跟錢好好相處(修訂版):幸福的關鍵,是找到金錢與人生的平衡點》
作者:薇琪.魯賓(Vicki Robin)、喬.杜明桂(Joe Dominguez)
譯者:王之杰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3/08/03
作者簡介
薇琪.魯賓(Vicki Robin)
著名創新者、作家和講者。除了是暢銷書作家外,還致力於永續生活運動的前沿發起人。她曾獲得美國西北永續生活獎,並曾受邀上《歐普拉秀》、《早安美國》等節目,《人物雜誌》、《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媒體更稱她為消費減量先驅。
喬.杜明桂(Joe Dominguez,1938-1997)
華爾街金融分析師,本書所述的財務獨立步驟、記錄「每月結算表」方法就是他的發明,他也具體落實在自身,31歲就退休。透過有聲課程《改變你與金錢的關係及達成財務獨立》,喬的理念得以在過世之後流傳。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