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主管出現5症狀,代表他焦慮爆表了!高潛力人才都怎麼應對
1.主管也是人,也會有情緒、會焦慮、有壓力超過負荷的時候。作者針對6個與主管相處時可能發生衝突的情境,分享適當的回應方式。
2.當主管一直打斷你說話的時候,很可能是他被焦慮的心情淹沒了。此時最好先傾聽他的話,先讓他抒發,再協助整理他的觀點與意見。
3.當你發現自己真的快忍不住想吵架的情緒時,可試著回覆「我評估看看」、「了解,我留意、再觀察看看」等語句,儘速讓自己離開衝突場景、遠離風險。
主管也是人,也會有情緒、會焦慮、有壓力超過負荷的時候。當主管出現這些情況時,身為下屬的人該如何對應?
1.突然在週末深夜傳訊息來問問題
如果主管突然在週末深夜傳訊息問你公事,還追問細節。我會選擇直接回電,詢問他是不是有什麼緊急事件?還是被投資人詢問,或是有重要場合需要準備資訊?另外,也會主動詢問需要準備哪些資料、截止日期是何時,以便我可以完整整理好給他。
當特殊情況發生時,及時、有效率的協助主管是非常重要的。深夜不是正常主管會交辦事項的時間,心中的警鈴要響起。選擇已讀不回、週一再處理,讓主管獨自處理,不太妥當。
2.當主管一直打斷你的話、反駁你、要你聽他說
很可能是主管被焦慮的心情淹沒了。此時最好先傾聽他的話,先讓他抒發,再協助整理他的觀點與意見。之後可以說幾句看法,來測試一下主管能否聽得進你意見。如果不行,就可以回覆他「好,記下來了」,下次再找適合的機會溝通。
溝通的時機點很重要,適合的時間是主管準備好,而非你準備好了。
3.當主管表達不滿意的觀點,但引述資訊不正確、不全面時
先收拾起自己不滿的心情、忍住想回嘴的衝度。詢問主管,他的資訊來源、報表與計算方法等客觀資訊。先聽完主管意見,再細讀資訊,如此就事論事、各自表述觀點,才比較不傷感情。
就事論事最好的方法,是透過客觀數據資訊表達意見,因為是針對數據、計算方法、改善措施有意見,而非對個人有意見。
4.當主管的溝通態度與管理方式讓你不舒服
向主管表達你的感受,並說出具體案例。描述主管的言語及溝通情境,如何引起你的不舒服?以及這會如何影響你的工作效率與表現?
與主管溝通的時機點,最好選在感到不舒服的隔幾天,並已累積了數個相同案例後再進行,確保自己並非是這段時間感受太敏感。也別害怕表達,如果你說出來,主管也願意改變。對公司而言,能留住你這名好員工,也是給公司機會。
5.當你感覺主管拐彎指責你時
當主管說出:「像某某某,他們都會這樣做,我看我們幾乎沒有掌握到這件事。」「以前我們都會這樣做,現在卻沒有了。」
當主管三番兩次拐彎抹角指責你,你不妨直球對決,詢問主管是否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收拾起玻璃心、聽真話,會讓彼此的合作更順利。
如果你覺得指責是主管的主觀感受,而且觀點不全面,那該評估自己能否透過溝通,來改善這種情況,否則你越做、主管越嫌棄你,這種合作關係難以長久。
主管不一定是對的,但你也不能認定自己做的事是正確的。職場高手會把主管的錯誤指令做對,並回覆主管:「謝謝主管上次的提醒,讓我想到可以改成OO做法,非常有效,謝謝!」顯示出錯的指令能帶來新啟發,是有價值的。
當你忍不住要跟主管起衝突時
當你發現自己真的快忍不住想吵架的情緒時,請參考以下的回應,儘速讓自己離開衝突場景、遠離風險。
「我可以想像。」
「我評估看看。」
「我盡量,好的,我試試。」
「了解。」
「我先忙、我去開一個會。」
「了解,我留意、再觀察看看。」
面對主管的批評、情緒投射,我們可以選擇不受傷。
結果,我最近一直收到同事回給我:「了解、好的,我去開下個會。」看來是該反省自己最近的表達方式了。
以上應對技巧分享給各位,共勉之。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黃昭瑛Yuki Huang,永遠帶著赤子之心探索世界的旅遊愛好者,也是擁抱創新、積極正向並樂於分享經驗的最佳團隊導師。以網路產業與實體零售業雙重思維,率領年輕人才在各國市場的激烈競爭中以創新策略突圍。在數位行銷的路上,和大家一起切磋交流。曾任職KKday擔任營銷長、Yahoo奇摩、威富集團。
作者: 黃昭瑛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