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台人在蘋果工作的觀察:你可能永遠不知道同事在幹嘛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台人在蘋果工作的觀察:你可能永遠不知道同事在幹嘛

台人在蘋果工作的觀察:你可能永遠不知道同事在幹嘛
蘋果「有需要才能知道」的企業文化,規定員工不能參與別人的專案,很有可能同事就坐在你旁邊,但你不知道對方做什麼。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尼可Nicolle
精選書摘 2022/10/31
摘要

1.雖然剛進蘋果就簽保密協議,但在剛就任的前3週,筆者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因為公司要觀察他是否可靠、不會洩密。

2.每當公司要執行高度機密的新專案時,保密措施更是滴水不漏。不僅參與的人會被隔離,公司也只對員工透露有限訊息,不會對專案有全面的了解。

3.蘋果和矽谷其他科技巨頭很不一樣,員工一進公司,會馬上進入作戰狀態。許多員工也以企業文化為傲,覺得自己背負著影響世界的使命。

蘋果的企業文化迥異於矽谷其他的公司,對公司出名的「搞神祕」所衍伸的種種規矩,我感到震驚與無所適從。

多數時刻,我覺得自己彷彿在為中情局工作。

保密防諜

雖然我早就簽了保密協議NDA(Non-disclosure agreement),但他們顯然無法充分信任新晉員工,剛就任的前3週,我完全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做什麼專案。雖然他們沒有明說,但我心知肚明,這3週其實是試用期,公司要觀察我是否可靠、不會洩密。我被警告:「曾有同事不小心洩露受訓的內容,隔天就被革職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門禁管制的說明會令我記憶猶新,我們進入每一棟建築時,被要求務必刷員工識別證,蘋果的員工再三強調:「絕對不能讓別人尾隨你進來。」有一次丹麥的測試員尾隨同事進餐廳,馬上被公司的人禁止,好像在抓現行犯似的。

每當公司要執行高度機密的新專案時,保密措施更是滴水不漏。這一天,Producer(製作人)會提早抵達辦公室,偌大的白色房間異常安靜,空氣中隱隱透著一股不安的氣氛。我們一抵達辦公室,屁股還沒坐熱,就收到一封電子郵件,公布哪些產品和語系的測試員,即將要被「圈禁」。

緊接著,Producer用黑色的簾幕,將辦公室一側的座位,整個包圍住,成為「非請勿入」的禁區。按照典獄長的指示,我們像沒戴手銬的獄卒,魚貫移動到禁區就定位,整個過程其實有點蠢。為了嚴防每一個可能的漏洞,我們的手機被沒收,統一放在另一個房間,下班才能跟典獄長領取。Producer再三告誡:「不能跟任何人吐露專案的內容,就連你的老爸或老婆也一樣。」

神祕專案通常會進行1~2天,公司只對員工透露有限的訊息,你不會對專案有全面的了解,只會得知「你需要知道的事情」,像是完成期限、在什麼設備做測試。測試時也不太鼓勵各國測試員交流溝通,搞得每個人噤若寒蟬、神經兮兮的。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需要才能知道

上述故事,正是蘋果「有需要才能知道」(need-to-know)的企業文化。公司不鼓勵員工談論正在進行的專案,並刻意把團隊裡的小組分開,規定員工不能參與別人的專案。很有可能同事就坐在你旁邊,但你不知道對方做什麼。

每次開會前,會議召集人必須到公司內部的網站,確認所有與會人員都簽了保密協議,網站包括所有專案的代碼、安全層級,和負責該專案的員工。一位負責iPad的前專案經理表示,「曾經有人沒有簽NDA,被當場請出會議室。」另外,員工不該對主管談論所負責的案子的細節,除非主管也簽了保密協議。

這種文化的好處是,讓員工更能專注自己的任務,有限的資訊也讓員工很難玩辦公室政治。但在缺乏足夠的資訊之下,有些經驗無法分享。例如,新人在專案上遇到困難,沒辦法主動向進行類似專案的人求助,因為對方得遵守保密條款。

除此之外,公司沒有組織圖,唯一的線索是內部通訊錄,可以查到每位員工的姓名、部門、直屬主管、電話、電子郵件,但很難由此判斷一個人從事的專案。我們就像蒙上眼、訓練有素的臥底,每個人只知道片面情報,不知道可能危及其他同伴的資訊,只有公司少數的高層知曉全貌。

諷刺的是,這幾年要求企業更開放、透明的訴求,成為不可逆的趨勢,所有商管書幾乎都在談論企業透明度的重要性。但全球最成功、市值最高的企業(編按:由國際會計事務所普華永道(PwC)所做的2022年全球市值總額百強企業,蘋果以2.85兆美元的市值總額登上第一。),卻反其道而行。

事實上,保密文化對員工的健康是有影響的,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家麥可.史列皮恩(Michael Slepian)的研究發現,越常保守祕密的人,越容易認為自己會因此變得不幸福,且自認為越不健康。難怪我在這裡工作時,時常感到焦慮,有的同事甚至出現失眠、掉髮等症狀。

這種保密到家的企業文化,始於蘋果具傳奇色彩的創辦人史蒂夫.賈伯斯(Steven Jobs)。

美國鴻海

蘋果的員工對於已故的賈伯斯,有近乎宗教般的崇拜,他們喜歡訴說怎麼跟賈伯斯在走廊相遇、賈伯斯說了什麼,以及他的傳奇事蹟。

我朋友Rick之前是這間公司的產品經理,有一次在員工餐廳點墨西哥捲餅,他和後面的人點了菠菜口味的麵皮,餐廳剛好用完麵皮,「我第一次看到有人跑步去拿麵皮。」此時他的同事剛好走過來,Rick跟同事打招呼,同事卻完全沒理睬他就走了。

他納悶不已,直到餐廳員工拿麵皮回來後,Rick回頭一看,發現後面站的竟然是賈伯斯。Rick手心冒汗,對賈伯斯說:「你可以先沒有關係。」賈伯斯冷冷的對他說:「我讓你先,因為我想讓你先回去工作。」

矽谷許多人私底下說這家公司是「美國的鴻海」。

它跟谷歌、臉書活潑的企業文化截然不同。走進谷歌的總部園區,你會看到戴著墨鏡的員工,躺在漆成綠色的海灘木椅上用筆電;有人從廚房冰箱拿出燕麥奶,把咖啡粉放入義式濃縮咖啡機。辦公室裡甚至有睡覺室、按摩室和遊戲室,谷歌還提供免費的健身課程和各種專業嗜好課程,舉凡花藝、品酒或養蜂,應有盡有。

蘋果不提供以上福利,健身房和員工餐都要付錢。員工一進公司,彼此不太會閒聊,或問候對方週末過得如何,而是馬上進入作戰狀態。現任和前任執行長都是工作狂,這種長時間努力工作的文化,也貫徹到基層員工之中。

在這裡,從工程師到總機小姐都非常敬業,工作時不苟言笑,凌晨和週末都能收到他們的電子郵件。他們手機不離身,就連上廁所也不例外,有一次在洗手間,我聽到一位Producer接到主管電話,她就邊如廁邊進行電話會議。

這家公司的薪資上雖然在矽谷有競爭力,但不算特別高,福利馬馬虎虎,但工作氣氛異常嚴肅。很顯然,員工賣命工作不只是為了錢,而是被一股使命感,或企業文化驅動著,這股精神讓我深感佩服,我尊敬這一群以自身的能力和努力,在競爭激烈的矽谷奮力向上的同事。

此外,他們認為自己的工作對全世界,和科技的發展有重大的影響,一位資深工程師說:「我覺得我在研發的產品真的能改變世界。」

書籍簡介

《矽谷傳說臥底報告》

作者:尼可Nicolle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22/09/27

作者簡介

尼可Nicolle

「你可學苑」和「你Ker這樣說」音頻節目的創辦人。歷練百大企業、矽谷跨國科技公司和新創公司多年後,選擇在家創業,現為品牌經營顧問和《天下雜誌換日線》專欄作家,撰寫矽谷職場、時事相關文章。

畢業於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廣告研究所,喜歡旅行、咖啡,和挖掘有趣的生命故事,另著有《舊金山人的口袋地圖》。

個人網站:尼可 | Nicolle Huang 
粉絲專頁:Nicolle尼可 矽谷Bonjour
IG:sjbonjour
音頻節目:你Ker這樣說

責任編輯:倪旻勤
核稿編輯:陳瑋鴻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