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當名人開始不用手機…「聯繫不到」成為一種新的地位象徵?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當名人開始不用手機…「聯繫不到」成為一種新的地位象徵?

當名人開始不用手機…「聯繫不到」成為一種新的地位象徵?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馬克‧潘/梅樂迪斯‧芬曼
精選書摘 2021.02.04
摘要

1.使用掀蓋手機成為新地位象徵,代表你不需時刻查看電子郵件,自然會有人代勞。

2.無處不在的Wi-Fi,反而讓人們想刻意保持「離線」,同時也保障自己的隱私。

3.當《衛報》詢問年輕人,沒有了社交媒體是否變得比較快樂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表示,離線之後感到快樂許多。」

隨著全球漫遊上網,以及每家商店無所不在的Wi-Fi,我們需要採取非常刻意的行動才有辦法離線。離線夏令營和排毒營,是特別設計用來幫助美國人跟他們的智慧型手機分開的活動,這些活動已經成為吸引大批消費者的一門好生意。

絕大多數的美國人喜歡智慧型手機,大約有77%的美國人擁有智慧型手機,其中躍升最快的是收入較低,以及年齡較長的群體。提供一個數字給大家參考:在2011年,只有35%的美國人擁有iPhone或Android系統的智慧型手機。

掀蓋手機成新潮流?

儘管智慧型手機的購買和使用量大增,科技仇人(編注:英文稱這種人為「新盧德分子,New Luddites」,起源來自19世紀英國紡織工人盧德,因工作被機器搶走,憤而將老闆的紡織機砸爛,之後很多工人起而效尤,形成盧德運動。盧德分子現在則泛指那些向新科技說不的人)在2017年似乎正在重拾一些現在看起來已經過時的東西:掀蓋手機。根據2016年的一篇文章報導,掀蓋手機仍然可以用來打電話和傳簡訊,但沒有電子郵件和社交媒體,它讓人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離線狀態,因而顯得越來越有吸引力。

廣告

智慧型手機的銷售事實上已經停滯了,蘋果iPhone的銷售力日漸減弱。曾經一度被視為低階科技產品的掀蓋手機,現在代表了不同的意義。它已經回歸成為一種地位的象徵,反映出你太過重要,太過有名或太過富有,不需要一直查看電子郵件或簡訊。不沉迷於智慧型手機也暗示著,有人會幫你檢查電子郵件:你太過位高權重,不能被打擾。

《時尚》(Vogue)雜誌總編輯,同時也是時尚教母的安娜.溫圖就是帶著掀蓋手機,許多名人也一樣。有些名人則完全不用手機,過著一種極端不受干擾,名利雙收的生活;有人會幫他們查看簡訊。沒有人可以找到你,除非他們先跟某些人通過話。美國演員比爾.莫瑞以從來不用手機出名,並且有一個1-800免費播號電話,讓他的經紀人或公關人員可以跟他連繫。其他使用掀蓋手機或不用手機的名人還包括:凱特.貝琴薩、史嘉莉.喬韓森、達拉斯牛仔隊的老闆傑里.瓊斯、龐克教父伊吉.帕普、蕾哈娜,甚至巴菲特。這個名單只會越來越長。

誰會料想到,讓別人無法連繫得上,會變得這麼令人渴望呢?當每個人都擁有某些東西(網路、智慧型手機),對有錢人來說,這些東西就變得沒那麼有趣,因為那些窮人也跟你一樣都擁有了。如果他們想要重建這種尊榮感,這不失為是一種方法。而且,理所當然地,它已經開始成為一種趨勢。在2015年,有超過200萬支掀蓋手機,或非智慧型裝置被運到美國來。

人們渴望掌握「離線」的權利

拋棄iPhones的不僅是名人和有錢人。許多重度連網的千禧世代也意識到他們對智慧型手機成癮,並且企圖擺脫對它的依賴。總體來說,使用網際網路的美國人,有29%不把智慧型手機當作主要的手機在用,並且有15%的18~24歲美國人,以及13%的25~34歲美國人也是如此。放棄智慧型手機有很多好處:開支減少許多、電池續航力更久,而且手機本身壽命也是。

廣告

新科技仇人也拒絕遷徙到當前主流的電子郵件系統:Google的Gmail。相反地,他們使用速度較慢且過時的電子郵件伺服器,像是遠遠沒那麼受歡迎的AOL(美國線上)或Yahoo。有些Z世代發現,保有一個過時的電子郵件系統是一種叛逆或耍酷的表現,好像是在說:「我真的不在乎」誰想要連繫到我幫我升級,這是另一種「地位的象徵」。

「離線」也是出自對隱私的焦慮

近年來,避開社交媒體平台的美國人,比例也在不斷增長,這是新科技仇人採取行動的一個跡象。然而選擇不連線,與財富的多寡有相對應的關係。如果你擁有電腦或智慧型手機,而選擇不去用它,這是出於自願,而不是出於必須。根據皮尤中心研究,在2000年,有13%沒有使用網際網路的美國人屬於已經「戒掉」的人,也就是那些曾經體驗過,然後決定離線的人。

現代世界的超級連結狀態,也導致新科技仇人擔憂他們的隱私。一項針對300名退出臉書的用戶調查發現,他們其中有一半人離開是「出於隱私的考量」。正如同CNBC所報導的:「根據對於來自47個國家的臉書使用者和停用戶所做的研究,有些人表示網路關係的膚淺,以及感覺到自己對臉書成癮,是他們放棄虛擬社交生活的原因。」這群人正努力在這個永遠連線的世界裡建立真實的連繫,因為社交媒體已經被證明是膚淺又無法令人感到滿足。

不用天天24小時隨時查看電子郵件,會讓這些新科技仇人變得更快樂嗎?看來是如此。根據《衛報》的報導,許多停用戶(至少停用了社交媒體)感覺比之前好多了。由於千禧世代和Z世代的成長過程中,網際網路已經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許多人希望體驗不必在乎有多少人在他們的貼文上按讚的那種生活。在2011~2014年之間,超過1100萬名青少年離開臉書,而且當《衛報》詢問年輕人,沒有了社交媒體是否變得比較快樂時,「幾乎所有的人都表示,離線之後感到快樂許多。」

書籍簡介

未來十年微趨勢:洞察工作、科技、生活全新樣貌,掌握下一波成功商機

作者: 馬克‧潘,梅樂迪斯‧芬曼

譯者: 許芳菊,張家綺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19/03/01

作者簡介

馬克.潘(Mark Penn)

  「微趨勢」概念的始創者,《紐約時報》稱他為「細微小事的大師」(The Guru of Small Things)。

  畢業於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曾任微軟策略長,目前是哈里斯民意調查機構的董事長、數位行銷集團Stagwell Group的執行合夥人。過去四年來,他在哈佛大學政府學系擔任客座講師,傳授輿論民調。

  馬克.潘擁有逾四十年的民調、行銷與策略的資歷,是比爾.蓋茲和英國前首相布萊爾等世界級領袖所倚賴的顧問。他也是比爾.柯林頓和希拉蕊.柯林頓參選總統時的首席策略師,以眼尖發現影響力強大的「足球媽媽」風潮,成功將柯林頓送進白宮而著名。他曾為福特、麥當勞、默克製藥等企業擔任顧問,亦接受過二十餘國政府或政黨的委託,提出政策建議。

  他堅持趨勢觀察不能光靠肉眼,其趨勢報告一向以「科學、手術刀般精準」著稱,長年為《華爾街日報》《政客》雜誌和其他刊物撰稿。他的第一本書《微趨勢》甫出版即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排行榜。

梅樂迪斯.芬曼(Meredith Fineman)

  FinePoint公司的創辦人,該公司由公關公司轉型為提升領導力和職場專業能力的顧問公司,授課的重點對象是位高權重的女性,並提供媒體內容與趨勢的諮詢。芬曼擁有超過十三年的寫作經驗,經常為《哈佛商業評論》《富比世》《企業》(Inc.)《高速企業》(Fast Company)《美麗佳人》等雜誌撰稿。

譯者簡介

許芳菊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曾任《天下雜誌》副總編輯、《康健雜誌》總編輯、《親子天下》總主筆,目前為自由作家、譯者。著有《勇不放棄:唐獎得主的故事》等書,並且譯有《善待他人,也不委屈自己》《一鍵獲利》《這不是我們做事的方法!》等。

張家綺
  
  畢業於中興大學外國語文學系,英國新堡大學筆譯研究所,法國巴黎Spéos攝影學院新聞攝影,現任專職譯者/不專業攝影。譯作包括《如果我真的懂你,會是這種表情嗎?》《一流企業都在用的人才策略》《自由自造》等。


責任編輯:易佳蓉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隱私 不用手機 離線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