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阿德勒學派溝通術》每次傳Line都快吵起來?3步驟「有溫度」傳訊息
傳送訊息時常因為訊息看起來沒有溫度,而產生不必要的誤會。我訊息由「感受、事實以及期待」3個要素組成,詳細作法和舉例:我覺得……(我的感受)、因為……(客觀事實)、我希望……(具體建言),不論在面對面溝通,或是訊息對話中都可以適用。
常見NG對話:責怪、抱怨對方
「你在搞什麼?不要任性了,趕快給我去坐好!」
「如果你繼續鬧,媽媽就要生氣囉!」
「不用你說我就會去做了!」
「你都不懂啦!」
溝通其實就是表達跟接收訊息的藝術。當有問題需要溝通時,鮮少只有單方面陳述就能解決的,我們鼓勵大家在開放心態、互相雙向的對話,共同找到答案。那麼,如何精準而適切的表達就很重要了。今天我們要談的是「我訊息」。「我訊息」是著重表達我的想法,而非指責對方「你都怎樣……你在搞什麼」。其實,當我們在講「如果你繼續鬧,媽媽就要生氣囉」,其實背後隱含的意思可能是「媽媽希望你能夠安靜下來」。不夠精準的表達,往往是親子關係的殺手,我們以為對方了解我們的意思,但也許對方沒有接收到「我的行為會影響其他人」的訊息。
此外,當我們用了情緒的詞彙,並且將所有矛頭指向「你」時,其實是沒有顧慮對方的感受的,對方可能會因此出現更多反擊行為。親子要避免以上的情境,可以從2個方面著手:一是先釐清自己內心深處,在不高興之下的感受是什麼;二是試著用「我訊息」進行對話,溫和而堅定地表達出來讓對方理解。
Step1:釐清自己真實感受
有鑑於下一步驟是要說出自己的感受(我覺得……),因此先釐清自己的感受是什麼非常重要!這裡說的「感受」並非不爽、不高興這種表層的情緒,而是更深層的感受。試著先深呼吸冷靜一下,然後問自己「我為什麼覺得不高興?」可能是失望、擔心、沮喪、難過、委屈、緊張……,這些是我們真正的感受,也是最需要被好好表達出來讓對方知道的部分,這樣對方才能真正理解為何你無法接受、開啟溝通的重要性何在。詳細的覺察方法,可以看情緒冰山懶人包:別讓愛深埋珊瑚海,深掘情緒冰山樣貌。
Step2:如何使用「我訊息」
我訊息則相對於你訊息,以「我」開頭,從個人真實感受出發,加上事實敘述,更能清楚表達自己的看法及期待。(編按:阿德勒學派認為,父母的鼓勵和肯定是讓孩子感受到價值感的不二法門。而「我訊息」是由臨床心理學家Thomas Gordon於1970年在《父母效能訓練》一書中提出,是一種積極傾聽的溝通技巧,常被應用在親子、師生間溝通。)我訊息由「感受、事實以及期待」3個要素組成,詳細作法和舉例:
小心「我訊息」誤區!
這邊要特別注意,並不是所有以我開頭的句子都是我訊息,比如說:「我覺得你這樣不對」——背後有指導的意味,預設我比你好的立場;「我見過的小孩中,你是最差的那一個」——以自己的經驗批評對方。我訊息應設立在「關於我的事實」,也就是我的感受、我所見的真相或後果等等,而非怪罪。我們相信,若關係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當我們邀請對方看見我們的真實感受時,就會出現改變的契機。
Before&After大不同,親子對話大不同
公視拍的這段親子對話,正好反映出使用我訊息,且全然專注、用心聆聽、互相表達出彼此想法後,如何產生「相互理解後的魔法」,即使問題沒有瞬間獲得解方,但非常明顯地,親子之間心的距離已經大大拉近了,不再覺得對方針對自己,也能夠真的用對方的角度來思考,可以怎麼相互調整作法。
竹山高中輔導老師林志欣「比起結果的輸贏,溝通更重要的是在過程中,如何去聽對方想告訴我的事情,也把我想說的事情讓對方能夠理解。說的時候,以我為出發點,描述我感覺/覺得……因為…….我期待/希望……口氣要非常溫和、態度軟化」。
-以下摘自影片對話內容-
子:「我覺得回家以後,媽媽可以不用讓我交手機給你,因為這樣同學會覺得我很像小朋友,所以我希望你可以給我們自由使用。」親:「我覺得手機這件事情讓媽媽很挫折,因為我覺得手機對你們有很大的傷害,所以我希望我們是不是訂出一個使用的原則,這樣對大家都好。」
媽媽也發現,孩子平常沒有一個說出來的機會,為了避免爭吵,常常以:嗯喔好……帶過問題,媽媽現在才知道孩子真正的感覺是什麼。
子:「我覺得我很沒有安全感,因為只有剛剛好的錢,我如果沒有回家的話,我就會餓肚子。」親:「我期待你能夠善用自己的零用錢,好好的思考,在這樣子的分配底下,如何做妥善的應用。」
子:「今天爸爸在跟我溝通的時候,他有好好用他的雙眼看我的眼睛,讓我知道,他真的知道了我的需求,平常我在跟他討論的時候,他常常一邊在做別的事情,在這樣的溝通底下,我覺得我沒有辦法判斷他當下的情緒到底是什麼」親:「我一直以來沒有察覺到自己在跟別人溝通的時候,在眼神的接觸也好、討論事情的專注度也好,並沒有專心的在跟家人溝通」
子:「在我5、6歲的時候,我們剛剛搬新家,然後弟弟剛出生,那個時候我其實很需要你或家裡的誰,陪伴我適應新的環境,陪伴我或鼓勵我,可是那個時候其實我常常被晾在旁邊。我覺得我的需求在你們眼中、你們的生活哩,好像沒有被看見」親:「一直到現在為止,我也是第一次知道,第一次察覺,那我覺得也很抱歉,謝謝你那段時間過來了,我們再把這一段親子的感情,再做一個修補和彌補」
聖惟說道,爸爸有聽進去、有感覺的反應,對他來說比是不是真的去彌補什麼更重要。我們常常,只是需要一個被全然專注地聆聽與理解、被接住感受的在乎。
「謝謝你願意告訴我,讓我更了解你」
文/雞湯來了陳世芃、蕭子喬
校稿/雞湯來了張芷晴
製圖/雞湯來了黃珮甄
編輯/雞湯來了蕭子喬
*本文獲「雞湯來了」授權,原文:雙贏溝通(下)「我訊息」溫和而堅定表達出自己想法
責任編輯:易佳蓉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