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台灣人最愛說的3句口頭禪,其中一句竟是「社交殺手」?
一直說「不」,讓人引發怒氣
我在史丹佛大學時,也出席了一堂運用戲劇手法來表現情境的有趣課程。這和「三明治口味」一樣,至今都對我受益良多。
這是一堂完全沒有教科書和講義的特別課程,老師將六十名學生分為十組。沒有組別討論的時間,就突然指定其中一組,上台表演「即興」短劇。
六位組員的其中一人被指派為「意見領袖」,只有這個人的發言內容需要遵守規則。其他五人則是以準備派對為內容,即興演出。在所有同學面前,老師下了「演出三種類型」的指示。
第一種的規則是,意見領袖不管聽到什麼都要回答「不」。
「這個週末,來舉辦派對吧!」當老師說完,表演就開始了。
因為開始得太過突然,除了意見領袖以外的五個人都一臉茫然,雖然他們一直在思考。不久後,一名組員惶恐地發出聲音。
「派對上的料理就用壽司吧!」
那個人有點害羞地說,意見領袖反射性地,按照老師的指示回答「不要」,教室所有人瞬間哄堂大笑。
「這樣啊,那漢堡怎麼樣?我家有烤肉設備,我把那個帶來烤吧!」
「不要。」
「嗯......你漢堡也不喜歡啊?那吃熱狗吧!」
「不要。」
面對各種提案都給予否定態度的意見領袖,使另外五個人漸漸變得不耐煩。
最後大家的怒氣也到達頂點,大叫:「不然就不要食物了,總之就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吧!」
聽到這句話,原本必須繼續說「不要」的意見領袖也忍不住笑了。
說「好」,能讓氣氛變好
在這堂課程,沒有中場休息時間,老師就宣布「第二種類型」的表演。
第二種類型中,意見領袖被規定,面對來自組員的各種意見都必須回答「好」。
此時教室的空氣裡瀰漫著一種,這樣看來比較容易的氛圍。
面對「週末就來辦壽司派對吧」的提議,意見領袖馬上就回答:「好!」
和先前的態度完全不同,大家的情緒也被挑起,大聲說著「好,來吧、開始吧。」
「壽司的話,雖然超市也有在賣,但我之前聽日本朋友說,他們在家舉辦了讓參加者自己捲壽司的派對。我們自己做的話怎麼樣?」
「好!」意見領袖回應。
「我有個剛到這裡的日本朋友,他家裡有做壽司飯的木桶,我想我們可以跟他借,用木桶做醋飯。我可以約他來參加嗎?」
「好!」
「啊!這樣的話,我可以負責買材料。我家附近有賣日本食材的超市,可以買到魚和海苔。也買個酪梨給不敢吃生魚片的人。」
「好!」
表演進行得越來越有趣,已經到了老師不得不喊停的地步。
「好啊,但是」讓人困擾
結束「只說好」的表演之後,課程終於進行到最後一種類型。那就是意見領袖必須回答「好啊,但是」的類型,剛剛「只說好」的表演讓大家不亦樂乎,大家躍躍欲試的模樣至今我仍印象深刻。「那麼,週末來辦個壽司派對吧!」
表演同樣從這句話開始。
和前面不同的是,這次意見領袖回答:「好啊,但是......」
「但是什麼?」大家回頭對著意見領袖問。
意見領袖扭捏地小聲說:「沒有,我是說,壽司我是很喜歡啦!但會不會有不喜歡的人?」
成員也沒有因此停下來,似乎是因為有了第一次不停被拒絕的表演經驗,使成員都對此免疫,我覺得這次的對話變得不一樣了。
「我知道了,那為了不喜歡壽司的人,也加入酪梨吧!」
「好啊,但是......」意見領袖再次扭捏地說。
「這次是怎麼了?」
「我覺得也會有討厭酪梨的人,那些人要怎麼辦?」意見領袖的態度曖昧。
「你是不是討厭壽司啊?」
「不是,如同我前面已經說過,我是贊成壽司的,但是我也想尊重其他人的意見......」
這種模糊不清的回應,到底是反對,還是贊成?因為感受不到意見領袖的真正想法,讓大家感覺很不耐煩。只要不知道對方內心在想些什麼,就會讓人感覺不安。到現在我還記得很清楚,那時教室的氣氛令人很不舒服。
對我來說,在這三種類型當中,「好啊,但是」是最具有衝擊性的。
說「不」時,反而會出現了熱狗、漢堡等各種派對食材的「替代方案」。這和回答「好」的時候不一樣,會產生不同形式的想法。
不過,「好啊,但是」的類型,乍看之下,意見領袖是贊成的,但因為後面加了各種「但是」,導致提案方也變得僵化,每位成員都堅持非「壽司」不可。對話開始變得在小地方打轉,無法往外延伸。
遠離把「好啊,但是」掛在嘴邊的人
在商場上,我到現在還是不和會說「好啊,但是」的人來往,雖然他有一瞬間接受了我說的話,不過接下來他就會「猶豫」。當然,在進行商業往來時必須慎重、小心,但在重視多元的現代,最好還是能先注意到各種「該小心的地方」。我覺得一開始就拒絕我說「不」的人還可以接受。但「假裝」贊成,讓人最困擾,這些人同時會把「話是這樣說」、「儘管如此」掛在嘴邊的類型。
這是有關我參加史丹佛大學特別課程的個人見解,當然在做生意時也會有必須說「好啊,但是」的狀況,但在討論新想法時,是該小心別說出與「好啊,但是」這類的回應。
不善社交的內向人,怎麼打造好人脈?:矽谷人不聚會、少出門,也能與人高效連結的「關鍵人脈術」
作者: 竹下隆一郎
譯者: 李韻柔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0/09/24
作者簡介
竹下隆一郎
1979年生,慶應大學法學院畢業。2002年進入朝日新聞社,曾擔任經濟現記者、史丹佛大學客座講師,2016年起擔任世界最大的新聞媒體《哈芬登郵報》日本版總編輯。目標是成為「產生對話」的媒體。2017年,《哈芬登郵報》創立的第5年,達成了網路媒體前所未有的5年即轉虧為盈。2018年達成每月2,200萬網站瀏覽人次。
現正努力擴大網路直播節目「HUFF TALK」的觸及範圍。
譯者簡介
李韻柔
輔仁大學日文系畢,曾任出版社編輯。現為自由人,是日文譯者也是文字編輯,偶爾出現在滿是日本人的地方協助口譯。看中文和看日文一般慢,喜歡語言間的轉換。
責任編輯:梁喆棣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