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那天久未聯絡的單身閨密在社交軟體分享一篇爆紅陸劇《三十而已》金句集,並引述劇裡女主角們對話:「到了三十歲呢,好像大家突然就會著急要買房子、存金子、生孩子,這些東西都有一個統稱,叫後路。」、「唯一不擔心後路的方式,就是要把前路走得更長。」
看著閨密的發文,回想起多年前三十歲異地工作,剛失戀,朋友群剩我沒伴,沒房子、存款不多,劇中統稱為後路的東西我一樣也沒有,只有做不完的工作,整個人茫然又焦慮。
說實話,當年的自己其實最大的困難是無力面對自己身處異鄉的孤單,偏執的認定單身就等於失敗,於是急著將人生問題外部化,愈空虛就愈想抓個人分散焦慮。人生問題就像套索,一環扣一環,人若不願主動答題,等著他人幫著決定,大抵不是因錯答而互傷,就是原地空等而自傷。
其一、當事人期待長期資源挹注,萬一對方失業或破產,或是交往才告知是「AA制」奉行者,事主還能即時斷捨離嗎?
其二、找人補足自己的弱點,按心理學潛意識理論,人身上沒有的特質,並非真的沒有,而是成長過程沒機會發展鍛練。
舉例來說,一個不善交際者,或許是父母從小就沒有給他發言權,或是只要提意見就被反駁,漸漸養成該人對外溝通缺乏信心;成年後自然容易被善於溝通表達的另一半所吸引,剛交往配合無間,但日子一久不善交際那方,卻又因常常說不過伴侶的挫敗,回頭怪罪伴侶說話不留餘地或善於狡辯,起始相愛的理由,反而淪為長久相處互厭的主因。
是故,所謂緣自於外的「後路」未必能穩定關係,還可能進一步反應出個人的缺乏及對自己的不信任。
說實話,習慣依賴或許是迴避紛爭的好方法,還能將人生很多成本轉嫁他人,但你也同時承擔著對方無法保謢你一輩子的風險,更別提哪天覺醒想為人生做主時,花盡力氣抗爭而淚流滿面的風險。
當我愈能將內在渴望與害怕看得愈清晰,就愈能平靜自在同理自己,感受會提示我想成為怎樣的人,從容自在回答自己人生的考題也就不再是一件無力達成的事。正如我就想明白三十歲是該動身調職回家鄉的好時機,結婚生子也是我人生想要的規劃,金錢是保有自由餘裕的堡壘,所以我得好好理財。最終,能讓人心安的,不是因為我取得多少他人鋪成的後路,而是想明白曾走過的前路對人生所帶來的意義。
最終「失落的一角」只能試著靠自己的力量慢慢翻動前進,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將他打磨成小圓,再也不必依靠另一個缺角圓行動,這個改變也讓他在遇見「大圓滿」不再害怕成長,也不必顧慮速度並肩前行。若你的人生總是期待依附在父母或伴侶身上,就跟缺少地基的沙堡一樣,風一吹水一淹就必然傾倒。人生沒有誰是誰的依靠,現實我們互為支撐,也互為過客,我愛你,但我依舊是我自己。我一路追尋人生的圓滿, 最後卻遇見了自己。
※本文獲《Amigo阿米果的人生攻略@自學派對》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梁喆棣
Amigo阿米果的人生攻略-自學派對
我是婉言(Amigo阿米果),目前身份是「大型組織小小上班族/自學派對主持人」,同時不離職創業中。
「自學派對」這個品牌致力於分享下班後自學鈄槓、職場觀察及個人成長,透過文章/教練陪伴讀者透過閱讀自學打造專屬的斜槓人生。本專欄紀錄我周遭朋友的故事,更多是我一路自學解決職場/人際困難的不痛不爽成長歷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