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屢敗屢戰,其實是一種自大行為?一個方法判斷你是「固執」還是「堅持」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訂購【商周集團出版品】出貨時間說明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屢敗屢戰,其實是一種自大行為?一個方法判斷你是「固執」還是「堅持」

屢敗屢戰,其實是一種自大行為?一個方法判斷你是「固執」還是「堅持」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侯智薰
侯智薰專欄 2020/07/20
摘要

1.有一些《奇葩說》粉絲,幾乎每年都會參加海選,只不過很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沒被選上。節目主持人馬東說:「感謝他們對我們節目的支持,但我不覺得這些選手的行為叫做堅持,反而是一種固執。」

2.這套概念其實也可以套用在職場或生活裡,我們知道要達成一件事,要有目標、方法、行動;行動的意義在於,從經驗中去找到新的方法,如果只是死盯著著目標然後死嗑自己,拼了命地做著一樣的事,那只是「自大」,而不是自信。

我今天是想來談談,我們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從主觀的感受,轉為更客觀的評估呢?「自大」和「自信」感覺起來好像會容易混淆,有人會說這兩者是「一線之隔」,那麼這個「一線」到底是指什麼呢?

我曾經也很困擾,畢竟我們要知道那一條線,才知道該怎麼做好自己。

直到我翻到筆記裡的一段話,我才意識到,原來這一條線,是差在你做一件事,主要把你的信心放在「結果」上?還是在「過程」?這一段話,是來自馬東:「自大的人,他重點放在結果,他覺得這個結果,我一定能夠拿到。而自信的人呢,重點放在手段、放在過程,這個結果我能不能拿到,我不敢保證。但是我絕對相信,在這個過程當中,我能表現出最好的水平,這叫自信。」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句話其實就帶有「閉環思維」的概念,在《雷蒙三十》EP22裡頭,我們有談到,做一個產品的目的,不是去把這個最終產品推上線,畢竟外界環境我們不可控。把這個概念延伸一下,如果我們自始至終都痴心覺得自己能完全控制外部環境,只想把這個產品實現,那麼就是「自大」了。

那麼「自信」的人是怎麼想的?他們會認為一開始的預想只是種假設,我們能做的是盡力地做好過程中的每一個方案,看看這方案是否能真正解決需求,去驗證、去試錯,從行動中獲取反饋,即便失敗了,也不至於太難過,畢竟環境不可控嘛!換個心境持續修正手段和方案,找到下一條路徑。

如果把馬東的話換成我的話來說,我認為「沒有閉環思維的信心就是一種自大。」但這好像又有點太不白話了…沒事的,理解一個概念最好的方式,就是從一個故事開始,那我們來講個故事吧。

固執是以為結果是能自己掌握,不懂得修正方法

馬東舉了一個例子,說可以從《奇葩說》節目的選人階段,看到一個人是自信還是自大,甚至說是堅持,還是固執。他說他在幾次海選後,有一件事讓他印象特別深刻。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一些粉絲,他們幾乎每年都來參加海選,而且都會跟節目組說:「我太喜歡《奇葩說》這個節目了,所以一定要參加到,登上這舞台!」只不過很可惜的是,大部分的人都沒被選上。

導演組跟馬東說:「這些人憑著對我們節目的喜歡,能夠堅持每年都來參加,已經很了不起了。」

馬東卻回了一個令人意外的答案,他說:「我也很感動,感謝他們對我們節目的支持,但我不覺得這些選手的行為叫做堅持,反而是一種固執。」

為什麼呢?

他說,如果一個人特別想參與《奇葩說》這個節目,他因此嘗試了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參與這節目,那麼這行為是種堅持,因為他的把他的信心放在手段上;換個面向來看,如果他是以「我必須以《奇葩說》選手的身份進入《奇葩說》」這種想法的話,屢戰屢敗又屢敗屢戰,那麼這就不叫做堅持,而是種固執。

一次海選的失利,可能是因為運氣和環境,但接二連三的,數年過去了,已經證明「你不一定適合當選手」,或者說你不一定只能透過「海選」這方式來當選手。馬東補充說,你也可以試著報名我們公司,說不定你會適合當《奇葩說》的編輯,做它的選角導演,這些都是參與《奇葩說》的方式,而不一定是選手。

這套概念其實也可以套用到我們的職場或生活裡,我們知道要達成一件事,要設立「目標」,找到「方法」,持續「行動」;行動的意義在於,從經驗中去找到新的方法,而不只是死盯著著目標然後死嗑自己,拼了命地做著一樣的事。

馬東最後說了一句話,我覺得最為傳神,他說:「固執的人,他在意的重點已經不是我們所說的那個目的了,他真正在意的是『我得證明自己是對的』,我的方法並沒有錯。」

故事切換到我自己身上,我也曾經自大、固執過。

固執是放不下自己的自尊,想要控制一切

在我化工系三年級的時候,因為寫部落格,經營社群媒體,還弄了台南城市浪人等校外專案,開始被系上老師和同學們認為我在學術領域上很不專注,是個叛逃的化工系學生,所以我在成大發起了iGEM項目,那是個美國MIT舉辦的國際基因工程大賽,是個以學術研究為主,結合跨領域的合作應用的競賽。

因為我們是第一屆,一開始有著制度和資源要打通的起始成本,我們至少要花上個一年半的時間,才能完成讓這項目從0到1。我一開始也確實拼了命在籌組團隊、規劃研究計畫、實驗專業訓練、整合學校資源,尋找外部合作機會⋯⋯等等。

但我在約莫半年的時候,就已經知道自己並不適合學術研究這條路了。在那半年裡頭,我幾乎是每天早上6點起床,上MIT跟Havard的生物學、分子生物學和基因工程的線上公開課程,參與團隊的研究訓練計畫,還到生物實驗室裡實習。

腦中的專業知識雖然變多了,但心情卻不怎麼快樂。但又因為整個項目是我的指導教授找我發起的,團隊成員也是我找的,我不敢中間退出,只能不斷地告訴自己:「這套方法是沒有錯的,只是我的努力還不夠,還沒度過平台期。」所以我依然一次又一次地參與研究課程和實驗操作。

後來,我們團隊確實在世界大賽上拿到還不錯的成績,也成功把跨領域團隊的基石建立起來,但整件事情若以我個人回頭來看,對我的主要收穫只是「我知道自己並不適合這條路」,因為這經歷對我自己的職業發展其實沒啥幫助。

我花了超過一年半的時間,來換取這個我在半年時,就已經清楚感受到的事情。你說,我那時候是不是就是很自大和固執?因為我只是為了證明自己是可以有學術專業的這個結果,卻忘記了我還有不同的方法可以嘗試,即便在過程中有了強烈反饋,我卻不敢面對它,反而繼續地用一樣的方法去證明,這就是所謂的愚蠢的勤勞吧。

我後來也發現,當時我心中放不下的不是iGEM這個項目,而是我自己的自尊。

自大:自以為能控制全局和結果;自信:結果我不敢保證,但過程我盡力

其實這也跟談戀愛很像,我們可能都曾經是「自大」的男生(誰跟你一樣XD),會認為只要我一直做好某件事,就一定能讓這女生喜歡上我,認為自己能夠掌控全局、控制環境。因此,會對於女生喜不喜歡我這個「結果」非常在意,如果她今天跟別的男孩子玩得很高興,就會很容易不開心,自己嚇自己。

然而,「自信」的男孩,會知道女生喜不喜歡自己這個結果不是他能控制的,而是女生自己的權利與決定。我們能做的,只是做好當下的每個決定,讓每一次與女生互動中增加好感度,從觀察去感知,再從反饋中調整方法,一步步達成目標。

或者說,如果你是參與了《雷蒙三十》這節目一段時間的蒙友,你會發現這個節目可能在內容上的更新頻率不太高,現在也還沒有大肆宣傳推廣,但我們會盡可能地收集每一個反饋,來調整修正我們的方式。

因為我們知道,堅持往自己的目標前進之外,又懂得承認自己過去的一些方法跟手段是錯的人,才叫做自信。

※本文由「侯智薰(雷蒙三十)」授權轉載,原文:如何做到自信而不自大?堅持而不固執呢?

責任編輯:李頤欣

改善自大 固執 自大自信
侯智薰專欄
侯智薰專欄
侯智薰
展開箭頭

《雷蒙三十》 Podcast節目主持人,出生台北,大學到台南,認為自己更像台南人,悠活遊牧的生活;畢業於成功大學第一屆不分系,「兼職學生」全職遠距和自由工作者,畢業後經歷多元職業,2020年回頭做數位遊牧,只工作不上班。

追求高效能的品質生活,實踐生活黑客(Lifehacker)的模式——活用數位科技工具,破解默認的生活模式。

我們的生活,不只是朝九晚五,還有另一種打開的方式,從舊制度覺醒,用「遊牧」的方式,追求自由人的自由聯合。

個人網站&部落格:https://raymondhouch.com/blog/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