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半年來每天寫to do list,我終於把生活搞砸...丟掉待辦事項,會發生什麼驚喜?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半年來每天寫to do list,我終於把生活搞砸...丟掉待辦事項,會發生什麼驚喜?

半年來每天寫to do list,我終於把生活搞砸...丟掉待辦事項,會發生什麼驚喜?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LinkedIn

本文來源於微信公眾號:LinkedIn
微信ID:LinkedIn-China
LinkedIn領英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管加入。

快25歲的時候,我開始學著做計畫。

在此之前,我一直像風一般的老妹兒般活著。

廣告

刺激我開始做日程計畫的是李笑來,那時他有本書很火,叫《把時間當做朋友》。他以自己為案例,剖析了怎麼抓緊和利用時間,最終實現逆襲,走上人生巔峰。

讀完我著實震撼,感覺自己因為缺乏計畫,至少錯過10個億。

那之後我開始研究日程管理,什麼《奇特的一生》,《高效能人士的7個習慣》,《GTD管理》等等,砸錢買各種計畫管理APP、手帳本,做EXCEL日程記錄。

半年後我發現,日程並沒有使我的生活天翻地覆地改變,反而是計畫做了很多,卻根本沒法執行,還把我搞得既挫敗又迷茫。

廣告

難道這世界上,真的所有成功人士都天天寫計畫?
事實證明不完全是。

素有矽谷「網路金童」美稱的Marc Andreessen說,他2007年後就開始不做排程了,完全Freestyle。

那時他36歲,正值普通人開始健忘需要記筆記的年紀。以前Andreessen也是一個行程計畫精確安排到分鐘的人,結果開始不按計劃走之後,工作產出並沒受到什麼影響,反而人更輕鬆了,效率還提高了。

做計畫固然有其好處,但不做計畫也有它的優勢。有時,讓時間飛一會兒,反而有意想不到的美妙結果。

沒有做計畫習慣的人
沒必要強行把腳塞進灰姑娘的水晶鞋裡

這裡說的計畫,可以小到日程計畫,大到針對某個目標所制定的長期規劃。而關於要不要做計畫這件事則是見仁見智。

比如我身邊就有不少朋友非常享受畫表格+螢光筆做標記+完事打小勾勾的過程,說是有種阿湯哥喊出Misson Completed的極致快感,而且確實能幫助他們保持效率。

但是對另一些人而言,比如我,非但理解不了這種快感,而且簡直是惡性循環。首先,不擅長做計畫,就會花更多時間反復糾結待辦事項。

要麼做得過於詳細,計畫卻趕不上變化;要麼沒仔細掂量,整個假大空(編按:指空話,毫無內涵的文章或事物。),沒實操性;最後,一旦計畫完成不了,開始自我厭棄。

或者計畫完成了,可品質堪憂:過程中疲於打卡奔命,忽略了重點;需要磨細節、延伸展開的地方,為了趕進度不得不攔腰斬。

就拿寫文章來說,為了提高效率,我曾經借鑒別人列過一個計畫:

1.每天早上9:00-11:30定點寫作,完成度不少於整篇1/4。

2.一篇文章最多查閱20篇文獻,數量夠了絕不再延伸。

3.每篇文章,構思、看文獻、撰稿,淨時長不超過合計20小時。

結果我嘗試了2次就放棄了。首先,我無法確保9:00-11:30一定在寫作。

其次,人不是機器,不是一按開始鍵,大腦就立馬開始輸出。你會遇到瓶頸、遇到情緒、遇到打斷,坐一上午一個字寫不出是常事,這時想到自己設定的Deadline,心態瞬間就崩了。

再次,我本身思維容易發散,雖然有時浪費時間,但卻能撞出些奇妙的點子。但預先安排、一約束,意味著我經常必須停下,開始下一項日程,思路反而會被打斷。

最重要的是,為趕進度我沒有足夠時間打磨,只借助有限資料填充內容,這造成很直觀的後果:閱讀量會告訴我什麼叫作繭自縛。

放棄計畫
也許是遇見美麗的意外的開始

所以,如果你向來懂得規劃,也善用計畫、享受計畫,很好;但如果你天性隨意,討厭約束,也可以像Andresssen一樣採取隨性的工作方式。

因為,不做計畫也有優勢,它會孕育出一種叫做Serendipity的東西。

Serendipity指的是「意外獲得的好東西」,有點像我們說的「天上掉餡餅」(褒義)。

2004年,Serendipity被英國網站評選為地球上最難翻譯的詞彙,但也是英國人最喜歡的詞彙—Jesus和Money都只是並列第10。它的魅力在於,這是一種不期而至的巨大驚喜。阿司匹靈、微波爐、X光透視、玻璃都不是有意發明的,他們全是誤打誤撞的Serendipity。

著名的「藍色小藥丸」,最初研發目的是治療心臟病,結果雙盲測試失敗,後來卻被證明在其他功能上有奇效。
再後來,他在中國有了響噹噹的名字:「偉哥」。(編按:威而鋼)

正因Serendipity如此耀眼,多年來科學家、研究人員、投資人、企業家都玩命研究。
它到底是怎麼產生的?

根據研究調查(the PatVal study of European inventors,published in 2005):超過50%的專利都產生於Serendipity。

而成千上萬受訪者說,自己的成果出現在研究其他東西、甚至什麼都沒在研究的情況下。

其實,它的實質就是獲得一種多維度的連接,想像你的腦子裡,本來有很多資訊,像個雜貨屋,但突然有一天,完全不搭調的塑膠和鋼絲球相互「看對眼」了,組合成了刷子,正好解決了問題。

而獲得靈感最簡單辦法,就是把自己像張彩票一樣扔入中獎池子裡,然後不斷變化你學習的素材和管道,吸納、儲存各種知識、資訊,等著「撞大運」。

因此如果計畫、日程做得過死,就會擠壓「驚喜」生長的空間。

現在很多科學家、企業家也紛紛推崇這種比較隨性的理念。發現並改造了綠色螢光蛋白的諾貝爾獎得主Martin Chalfie就說,包括他在內的不少諾獎得主都受益於一種自由爵士(Free Jazz)工作方式:

取得成果依靠的是一連串偶然事件和機緣巧合的疊加。

Steve Jobs在史丹佛大學演講上也說過:「當你詢問有創意的人他們是如何做事時,他們會有點內疚,因為他們並沒有真的有意做什麼,他們只是看到了其中某些關係,過一陣之後這種脈絡才會突顯。」

很多時候,成功本來就沒有路徑可循,生活中真正的好事基本都是不期而遇、意外發生。

Freestyle不是懶惰
是聰明地隨心所欲

所以,這Freestyle到底該怎麼玩?我認為,在開始前,一定要厘清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誤區:Freestyle≠縱容懶惰。

不做計畫,是為激發靈感提供更多空間,而不是縱容你整日沉迷擼貓、逛小紅書、打王者榮耀或者睡大覺,隨波逐流。
而具體操作,就是抓大放小,有節制的隨心所欲。

第一、明確某個階段你最看重的事情,圍繞這個中心去自然展開工作,這是關鍵。

全情投入,不被排程脅迫,最大化創造「心流」。比如下半年我的任務是把MBA畢業論文完成,明確交稿Deadline在9月底,8月中旬要開題,9月要正式動筆就可以了。

至於哪天看哪些文獻,每天寫多少字,什麼時候寫,不用列出詳細計畫。
探索的過程無法預設節奏,當想法足夠充分,自然會成文。

第二、雖然沒有日程,但待辦事項還是有的,列3個清單:

To-do List(馬上做)
Watch List(需要跟進)
Later List(以後再說)

To-do是當下立即要著手的,比如8月要開題,下週就必須約導師見面。

Watch是你需要搭個眼再推進的,比如合作方說研究合同後,一週給你答覆。

Later就是以後有空再說。至於沒上清單的,你就當它完全不存在吧。

第三、每晚列一個明天的細化To-do list,3-5件,切忌貪多。

然後第二天,天上下刀子你都得把這幾件事完成。

第四、當天睡覺前,你再寫個反to-do list,記錄下今天做了哪些本來沒打算做,卻碰巧完成的事情。

比如,在寫論文時,突然迸發寫「領英」文章的思路並記錄下來。

然後你把這一天的To-do list和反to-do list拿出來一看:3-5件使命必達項已完成,我還做了這麼多附加題!簡直效率小能手本手!

超滿足有沒有!

貫穿所有過程
排除干擾

Freestyle看似隨意,其實是一種看似失序的有序,他的價值在於讓思路不被打斷,因此遮罩干擾很重要。

把工作郵件設置為早晚各查看一次,工作學習時關掉社交平臺,如有條件擁有獨立辦公環境更佳。

比如文章時一定會關閉微信PC端,哪怕我查教育相關資料,卻順藤摸瓜翻到了索馬里,也絕不跳出來回復微信、刷朋友圈。

總結一下,制定階段性大目標,制定每日使命必達的3-5個小目標,記錄額外完成事項,時刻排除干擾,你的Freestyle就可以開始了!

寫在最後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句話我們雖然常掛嘴邊,但真做事的時候,人往往不自覺陷入路徑依賴,覺得十分彆扭卻依然默默承受著。

雖然Freestyle的工作方式,並不適用於每一個人,但如果已知做計畫的常規路線走不通,為什麼不嘗試一下新方法呢?

畢竟,不管黑貓白貓,抓到耗子才是好貓啊。


參考資料:
https://pmarchive.com/guide_to_personal_productivity.html?utm_source=wanqu.co&utm_campaign=Wanqu+Daily&utm_medium=website
https://www.nytimes.com/2016/01/03/opinion/how-to-cultivate-the-art-of-serendipity.html
https://b.xinshengdaxue.com/A18.html

※本文由LinkedIn編譯,作者37度2。愛坂本龍一,愛可口可樂,愛做夢。用文字開啟另一個平行世界。獲LinkedIn授權轉載:原文


責任編輯:葛林
核稿編輯:林群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變化 計畫 待辦 筆記
LinkedIn (領英)
LinkedIn (領英)
LinkedIn (領英)
展開箭頭

LinkedIn (領英) 創建於2003年,總部位於美國加州矽谷。致力於向全球職場人士提供溝通平台。LinkedIn是全球知名的職業社交網站,每個《財富》500強公司均有高層加入。2014年1月,LinkedIn宣布正式進入中國,並啟用中文名稱「領英」,努力為中國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與服務。

微信公眾號ID:LinkedIn-China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