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被家屬打,卻檢討護理人員態度不好...退役護理師的告白:為了成就台灣醫療,我們「無從反抗」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職場 | 職場修練

被家屬打,卻檢討護理人員態度不好...退役護理師的告白:為了成就台灣醫療,我們「無從反抗」

被家屬打,卻檢討護理人員態度不好...退役護理師的告白:為了成就台灣醫療,我們「無從反抗」
撰文者:Scanol
獨立觀點 2019.01.10

從臨床離開,來到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領域之後,再回過頭看看護理,有許多不一樣的想法。

從科學只有唯一真理的護理界,來到社會科學的相對詮釋,過去長達七年所建立的世界觀,整個被打掉重練,沒有什麼是絕對正確的,也沒有什麼是絕對錯誤的,跟在醫院不照SOP進行就被扣一分,沒有100分就要寫檢討的世界,截然不同。

當然,各行各業都有自己的必然,只是從病人為核心的護理,到核心是自己的社會科學,我光是在什麼是「理性」上,就鬼打牆了好長一段日子,像是原本在迪士尼的小美人魚區,突然過一個山洞就變成地心探險遇見外星人般,那麼的神奇。

廣告

又經過了好些年,我稍稍理解了社會科學一些些,再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護理界,整理出了一些心得,若是還沒機會去迪士尼換工作,不如來看看我的遊記省思吧!

1.不同意見就是批評

首先,應該已經很多人開始覺得我要講護理界的壞話了,這就是我的第一個觀察。

護理人可能是因為長期被要求要100分,評量的標準又如此明確,因此非常習慣「絕對」滿分這件事,當聽見的不是「讚」或「好」,就會覺得自己在被批評。

廣告

我記得我當時年紀小,有位醫師友人跟我說,他覺得我很聰明,當護理太可惜了,又有一位友人對我說:「護理的工作環境這麼差,要不要學第二專長!」,每每有這些評論,我的反應都是:「護理很好,你是瞧不起護理師才這樣講的吧!」

事過境遷,現在的我可以稍稍理解了,其實一直覺得瞧不起護理師的,只有我們自己,其它人壓根連想都沒想過你們護理界怎樣,「護理界干我屁事」,他們心中是這樣想的,別的專業領域是活是死還是怎樣,其實別人是不太在乎的,每個行業都很累、每個行業都有自己的故事,說這話的人,只是單純希望我能夠有更好的人生。

只是聽在當時的我耳裡,光是這樣一個意見,不知道那裡斷線,就是覺得別人在瞧不起我們,但現在想想也覺得蠻丟臉的,我也不代表護理界,但那種總是無法接受不同意見的想法,讓每個人就像近親繁殖一樣,到最後都像薑餅人長得一模模一樣樣,稍微有個鼻子比較大的,就視為異類,鞭數十,驅之別院。

2.同胞都閉嘴就沒事了

皇城內的和氣,是護理界的最高指導原則。

最不用成本、不需要改變的處理紛爭的方式,就是叫自己人閉嘴,使用的方式是檢討當事人,不需往上報,就是管理得當,常見如:

被病人投訴,檢討護理人員態度不好;
被家屬打,還是檢討護理人員態度不好;
學妹離職,檢討學姐態度不好;
被針扎,加強護理人員作業流程;
IV ON不上,護理師技術差;
被醫生罵,護理人員在職訓練要加強;
漏記價,罰護理人員十倍錢;
IVAC壞了,護理人員加強訓練儀器保養;
桌面有飲料,罰護理人員一樣十元;
印表機壞了,最後一個用的護理師來修;
工作車東西被偷了,推車的護理師去買一個來賠;
點班輪椅不見,點班護理師去偷別單位的;
生病有事想請假,當護理人員就要犧牲奉獻;
下班還要上課,天經地義;
下班不想上課,6年後無法換照;
下不了班,是自我能力不足;
準時下班,一定是擺爛事情沒做好……
還有87%護理師一定都聽過的:人力不足多卡班,請共體時艱。

皇城裡的和氣是第一要務,解決現在當下目前看得到的問題,是最快速的做法,不要外揚不要上報不要讓別人知道,最好的方式,就是你們都閉嘴,又快又好,至於這個問題出現的系統錯誤,不在我們討論的範圍,是長官、高層、主管的問題,這些問題,都不是我們該處理的,我們已經盡到責任在吃早餐時罵阿長了。

3.常爭取的是別人的利益

這點是我在外面的世界感受最深的,護理界常常爭取的是別人的利益,但把自己同胞的死活看得很輕。

相關的情況,我在第二點已經舉過例了,無論是病人、家屬、器材、儀器,被先檢討跟寫報告書的,一定是護理師,即便是阿長、學姐等,也都會支持檢討自己人。

若是以整個護理界為單位,我們也不像醫師團體會為自己爭取每年限定名額,人家要開一個後醫,也是左喬右喬弄出名額來,經過漫長歲月之後,才有機會成立醫學系,但護理界一句「護理人員不足」,突然間二年就可以當護理師了。

只是,護理人員每年的就業率只約五成不到六成,到底是培訓不足還是流失太多,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但在外面的世界不是這樣,每個人想盡辦法把好處往自己的碗裡放,沒有像護理界自己單位人力稍足夠了,就要把資源外派,然後再搞到自己單位人力不足,流動率大增。

在外面的世界,各領域大老在外面談判畫界線成立基金會搬椅子給自己及徒子徒孫坐,不讓他人越雷池一步,但說真的,我還真的想不出護理界的大老在何時何地有保護我們的舉動,無論是在工時、病人數、工作品質、醫糾方面,我腦中只閃過公會在金曲獎護士服表演時的聲明稿而已。

話又說回來,又有誰曾為了自己,去爭取加班費或是抗議不合理的工作及工時過呢?最後還是在吃早餐時,一起痛罵主管,結束這一回合。

4.對其他部門在做什麼沒有興趣

護理師跟同為醫療團隊的同事合作的情況大致如下:

主治醫生說的話「是的,我知道了」,總醫師說的「好的,我知道了」、住院醫師說的「嗯,好」、實習醫師說的「你要不要去問一下學長?」、見習醫師「你坐好,不要隨便拿走病歷」;

藥師的功能是有漏藥要追他;檢驗室溶血會被他追; 放射科檢驗師都戴口罩換個髮型就不認得了; 至於營養師,「我們醫院有營養師嗎?」只有加護病房打TPN時,好像曾經看過一個孤單的背影坐在病床前。

但是醫院不只這些人啊!還有書記、護佐、清潔阿姨、餐點、資訊室、器材室各式各樣人員,「又沒有接觸」,大家都是這樣說的。

其實,與其說不太喜歡,不如說「不太在乎」,也因為不太在乎,所以不知道大家在幹嘛,久而久之,就只看得工作有接觸的醫師跟護理同事,然後對其它科別,好像有點知道,又不是太知道,在自己的小圈圈裡,轉啊轉的,像是黃金鼠跑滾輪一樣的快樂。

5.表達的是內心想法,而不是解決方案

護理師的溝通訓練,真的蠻糟的。

前幾個月我回去找以前的師父,現在已經是資深阿長聊天,我們坐在辦公室裡,突然間有個護理師進來請阿長協助,她說:「阿長,我剛剛點下午的藥,發現我藥沒有回來,我已經問過藥局追藥,藥師說有發,我就去問助理員X姐,她說她有去拿,態度很差,說她已經去領了,不知道藥在那邊,叫我自己去找,但是我之前要發又找不到藥,以為會跟下午藥車回來,但又沒有,我再打給藥局,藥局幫我看說一點就已經簽收了,但是我還是沒有看到藥,病人是st的藥,已經開了一個小時了,藥都不知道去那裡,我怕等下小夜交班還打不到。」

阿長跟我聽的一頭霧水,來回追問三五分鐘後才知道,那是一支再常見不過的Lasix,領藥的是常出包的助理員,阿長向我點點頭說抱歉她要去忙了時,我真心有同情了一下我的學姐,如果學妹說的是:「阿長,XX姐沒有把某床ST Lasix領回,已經向藥局確認兩次有領藥,我先向公藥(或XX床)借了已經打完了,但我準備要交接班了,麻煩阿長再處理。」該有多好,病人該打的藥打了、該釐清的責任已了,剩下的只是一些人員態度問題,阿長處理起來,就不用急也不用趕。

有時候,我們忙著表達自己情緒有多委屈,以及發表對事件內在想法變成了主線,忽視了真正重要的是「解決問題」,衍生後續更多、更大的情況,初始問題未獲得解決,最後亂成一團,越滾越大。

6.不願意付出等價的金錢

還有一個無法提升專業的部份,是不願意付出金錢,所以接受品質差。

我有幾次幫護理同事做簡報或是圖檔,給對方時都是開開心心說這設計好棒、好高級,但一提到圖檔要錢、設計要錢,對方就立刻可以接受網路解析度超差又拉到變型的盜版圖檔,不管版權也不管整體美感,即使窗口偶爾硬起來,願意付點費用,但到護理主管那邊又立馬被打回,上面多個花、下面多隻鳥,然後整個設計又變成常見的那個樣子「能省則省」啊!

想想也很奇妙,我們一直喊著護理是專業,專業有價,但怎麼到了別的專業,就最好都是無價?

也許,不願意改變,就是護理的基石

再過了幾年,我理解了,為什麼台灣護理人員職場環境這麼糟,還能夠撐起這麼高品質的醫療,正是我們一路「不願意改變」所產生的「效率」。

當有人想要罷工,立刻有學長姐立刻貼上「你標新立異(第1點)」、「意見太多(第2點)」、「病人怎麼辦?(第3點)」做為第一輪的拒馬,當突圍後,企圖集結有志者成立抗議團體,寫出護理多慘多慘無明確訴求的標語(第5點),為了省錢,所以標語海報道具都用手繪的或是反正要丟掉的護理相關配件(第6點),抗議只有五分鐘,但做海報花了三天。

最後,覺得自己勢單力薄,想要結合其它部門一起,發現根本不認識其它人(第4點),隔天大家就乖乖回去上班,當作是一場嘉年華,未來可以跟孫子說「你看,這個戴口罩站在護士鞋上的,就是你祖嬤我」。鏡頭拉遠,背後牆上掛的正是那25年資深護理人員的金光閃閃榮退大金牌,被擦拭得一塵不染。

以上是我的小心得,報告完畢。

作者:Scanol。台灣護理人,為「白色天空」部落格版主。暱稱Scanol是常見的解熱鎮痛藥(普拿疼同款),當因為剛當護理師時,藥名只有這個不會拼錯,而借用至今。曾任北部醫學中心擔任臨床胸腔內科及加護病房護理師多年,透過護理人的獨特見解,將生命、人生與護理職場的感觸,紀錄於白色天空。

※本文獲白色天空授權轉載,原文:離開護理後,回頭看護理

責任編輯:黃雅苓
核稿編輯:洪婉恬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上報 儀器輪 硬舉 發力 藥華 全聯 口罩 數位天空 活著真累
獨立觀點
獨立觀點
編輯精選
展開箭頭

這是一個開放給所有商周讀者發聲的管道,如果你有意見想法不吐不快,歡迎大聲說出來!(來稿請寄至red_chen@bwnet.com.tw)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