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沒有飲料、小菜和廁所,卻連10年獲米其林!跟細節魔人學習:專注讓你變績效最好的員工

數寄屋橋次郎壽司是一家有50年以上歷史的壽司老店。
現年91歲的小野二郎仍在為客人做壽司。這家壽司店就在銀座一間與地下鐵相通的舊大樓地下室,拉開木門就是可容納10位客人用餐的長條原木吧台。用餐空間狹小、素樸。菜單或許也會讓你失望--這家壽司店根本就沒有菜單,全部是主廚調度的料理,視當日在築地魚市場採買到的食材,提供20貫壽司。沒有餐前酒、沒有天婦羅,也沒有小菜。對了,如果要上洗手間,必須走到店外,利用車站的廁所。
這樣的餐廳,看來沒有成功的希望?
然而,這家店的壽司完美細緻,因此舉世聞名。小野二郎是全世界最厲害的壽司師傅,已連續10年榮獲米其林三星的殊榮。他窮盡畢生之力,就是為了準備這20貫壽司。他能如此不同凡響,不只是選擇做出什麼樣的壽司,而是他的專注已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2011年上映的紀錄片《壽司之神》,拍攝了小野二郎如何準備當日要給客人吃的壽司。一大清早,二郎的長子禎一就去築地的魚市場選購最好的一塊鮪魚(他已在父親底下工作了30年,二郎在70歲那年心臟病發,才不得不把到魚市場採購的重責大任交給禎一)。這塊鮪魚不只是上等貨當中的一塊,而是整個魚市場最好的一塊。如果買不到這樣的鮪魚,他就不買了。要是買不到全市場最好的一塊魚,要如何做出最棒的壽司?
要準備章魚了。為了讓章魚吃起來柔嫩,二郎會用手按摩章魚。但要按摩多久?二郎說,他以前按摩30分鐘,後來發現按摩40到50分鐘,肉質最柔嫩。現在,按摩章魚的工作是由店裡的一個學徒負責。
另一個學徒已在店裡工作了10年,前8年只能擰熱毛巾、刷刷洗洗和準備食材,之後才能學習煎玉子燒。在他做的玉子燒可放在吧檯上獻給客人前,二郎已磨練他許久;每一塊玉子燒背後是苦練了200塊玉子燒的成果。二郎只提供20貫壽司給客人,每一貫都是他的心血結晶。這20貫不只是美味的壽司,裡面藏著二郎畢生對完美的追求。
專注與癡迷的表現方式有很多種,視你從事什麼樣的工作而定。例如美國百貨龍頭諾德斯特龍(Nordstrom)的銷售人員為了調到顧客要的毛衣尺寸和顏色,會打電話給其他分店,看他們是否有庫存;調到貨後,會隨即郵寄到顧客家中,還會打電話詢問顧客衣服是否合身。
有個房地產仲介人員,會為待售的房屋拍上百張照片,再花一小時細看,挑選出最滿意的一張放在公司網站上。還有個小學老師,即使已教了20年,上課前一天仍會備課。
這些人都追求卓越的品質。不管是智慧型手機不同凡響的介面設計、百貨公司貼心的顧客服務、一塊軟嫩得令人驚異的章魚壽司,傑出表現需要持續不斷的對細節著魔般的專注。雙重專注,才能突破極限,創造卓越。
雙重專注,是一股精益求精的力量,也是創高績效的7種心智之首。創高績效不只是為了創造業績,而是一種創造價值的技能,讓你得以發揮心智的最大力量,創造出最有生產力也最有意義的人生。
4類職場人,績效大不同
許多在工作、藝術和科學上有超凡表現的人,不但是品質的偏執狂,而且是細節魔人。 海明威曾經說:「很多作家或許不拘小節,但我會精雕細琢。」電影「驚魂記」中,最經典的一景莫過於浴室殺人。
這個兇殺場景只有45秒,但希區考克拍了7天,前後拍了70幾次。戴森(James Dyson)總共花了15年,製造了5千部以上的原型機,才研發出第一款不用集塵袋的吸塵器。
這就是癡迷!
究竟專注到癡迷的工作模式,對工作表現的影響有多大?我們依據專注程度,將研究的5,000人分成四組。結果發現,這四組人的表現有很大的差異。表現最差的那一組人承擔了很多工作,卻沒有特別努力。
他們接受了許多工作,卻抱著順其自然的心態。我們稱這一組為「事多,得過且過型。」這種員工在績效排行中墊底,位居第11百分位數。
表現第二差的那一組,績效排行為第53百分位數,他們能「把心力放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卻不夠努力。」我們稱這一組為「事少,不給自己壓力型。」他們很懂得區分事情的輕重緩急,但不夠認真投入。如生產力專家所言,你知道把焦點放在哪裡,也許你能達標,但離頂尖高手仍有一大段距離。
表現次佳的那一組,績效排行為第54百分位數,僅比第三名好一點點而已,但他們承擔很多任務,對每一項都卯足全力去做,讓自己每天忙得團團轉。他們在專注上得分很低,但在努力方面得分很高。我們稱這一組為「事多,壓力破表型。」
請注意,這一組人的績效排行和「事少,不給自己壓力型。」那一組其實差不多。
也就是說,比起那些會將要事放第一、但不會精益求精的「不給自己壓力型」,做事很賣力、但不分輕重的「壓力破表型」,工作績效並沒有高出多少。事實上,這兩種人的績效都只略高於平均值(亦即只比第50百分位數好一些)。
表現最傑出的那一組,績效表現位居第82百分位數,比起次佳那一組,足足高出28個百分等級。我們稱這組人為「雙重專注型」(能掌握重要少數,然後專注投入。)就像小野次郎,他們知道如何設定目標,先找出最重要的優先要務,然後投入時間,傾注全力、完全專注,才成為頂尖高手。
我們只看這一組人利用雙重專注心智所創造的績效,另外6種心智尚未納入考量,就已發現他們的表現與一般人有很大的差異。
你屬於哪一型?我承認我屬於「事多,壓力破表型。」我經常承擔太多工作,然後顧此失彼,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但這一章的發現改變了我,我開始更常對別人的臨時要求,或是會讓我分心的事物說「不」,每天提醒自己把精力與注意力放在少數幾件最重要的事情上,過心神專注的高績效生活。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