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職場修練
遇到想「凹你」的人,「裝善良」是對抗這種辦公室惡魔黨的武器!如何反欺惡人?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職場人生總是充滿軟土深掘的事實,可是社會賢達又很愛講「柔」這種「軟實力」,「以柔克剛」看來不只是思想境界,也被說成是職場謀生的關鍵技術;但怎麼自己操作下去,卻總只落得被人騎的下場呢?難道那些大師是在虎爛,想要騙人去給他騎嗎?
其實「柔」不只是軟,不是嘻嘻哈哈陪笑裝弱,也不是給人方便卻老被人家當隨便。現實生活中的「柔」,就像太極拳一樣,是要下苦功練習,而且耗上不少腦力的。
講到「柔」的功夫,還是該看看理論根源的老子。老子主張「守柔」,認為人在道德與美學上都應該追求並維持「柔」的狀態。而老子的柔,基本上可從兩種角度理解,其一是初生動物那樣的自然柔弱狀態,另一類就是如「水」那樣的柔。
這第二類的柔又被之後的道家擴張,用以指「氣」之類的無形事物。不論是水或氣,都可以無孔不入,不會被剛強者破壞,又能繞一圈折服強者,因此「守柔」就被奉為至高的行為準則。
人之所以守柔,是為了過理想的自然生活,但老子心中的美好人生,在他還活著的春秋時期就已不容易做到,更別說是在擁擠的當代世界中了。所謂「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大概要在股市房市海撈一筆,才有辦法在天涯海角買個孤島來過這種生活。
因為理念過於遠大,是以老子的想法被多數人拋之腦後,只被當成是種偶然的「發興」,放假時或退休後搞搞可也,無法當成現實生活的參考。
但老子可不見得無法處理當代社會生活中的困境,依老子原初的設想,只要掌握其思維原則,還是能輕鬆面對高壓力的社會生活。
老子以水來比喻「柔」,多數現代人想到的是水的流體或氣體特性;講到水「以柔克剛」,就想到水刀之類的設備可以切削金屬,或是滴水穿石之類的現象。
當然,老子無法預見現代社會的複雜性與高科技,也不可能擁有我們知道的物理與化學知識,所以他看到「水」所想像的東西,會和我們有點不一樣,他能觀察到的只有大量的表面自然現象,並由這些現象產生聯想。
他看到水處於低窪,那是其他事物不想待的卑屈之處;看到深淵清澈,就想到心也要如此深奧,才能清明;此外,水能滋養萬物,水能映照真相,水能清洗髒污,水能自由變形塑造。他舉出的例子,都是由水的常見自然現象去反思人生價值,所以當我們用當代「物理學的水」之角度去思考其想法時,就會太過狹礙。老子並不是要人直接去學水的物理現象,他只是在日常生活中尋找一個最能體現他想法(或是刺激他產生這想法)的存在,並由此談他的理念。
如果要從當代倫理學的角度來整理老子的「水」與「柔」,基本上就是「高彈性」、「利他」、「呈現真相」與「追求正義」,越前者則偏向手段面,較後者偏向目的性。
所以老子的柔,並不是單純的「軟」,而是確定行動目的後之犧牲,像是願意為了利他的目的性而改變自我,以因應現實的需求。而多數人之所以軟到被人「騎」,其實正是因為缺乏這種目的性,只是一味的「忍」,這當然就不會是聰明之舉。
像是軍隊或其他有學長學弟制的團體,總是會有「撐下去就是你的」這類的勸勉話語,鼓勵新人要撐過菜鳥期的難關。但為什麼而撐呢?撐的意義是什麼?沒有先回應這些問題,那麼拼死在那撐,也不過是耍白痴而已。就像退伍軍人常有的笑談:
「學長總說撐下去就是你的,但到最後你只會發現,什麼都不是你的,只有『撐下去』這三個字是你的。」
所以先確認你的目的,瞭解你願意為這目的付出的程度,還有達成目的最有效的手段為何,以及各種可能的備用解決方案。你若在事前就想得透徹,實際操作過程中又隨機應變,東繞西繞最後還是繞回原來設定的終點,而所遇見的「剛」也都被你「繞」得團團轉,那就是正確的「柔」。
講到這,如果你還是不懂,就想想你身邊那些相對溫柔的人。他們只是單純「氣質好」、「講話慢」,還是清楚自己在幹嘛,才能這麼柔呢?
老子是要你像水一樣行動,而不是像水母一樣沒腦。
幼時想當言情小說家,如今在各大學兼課當流浪教師,將來計劃騙一筆錢來開深夜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