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為何總是單相思、一再遇到爛男人?原來,你與母親的關係左右了你是否「情路坎坷」!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職場 | 心靈成長

為何總是單相思、一再遇到爛男人?原來,你與母親的關係左右了你是否「情路坎坷」!

為何總是單相思、一再遇到爛男人?原來,你與母親的關係左右了你是否「情路坎坷」!
Dreamstime
撰文者:岡田尊司
暖心讀冊 2017.04.23

為什麼我們在愛中總是一直鬼打牆?

有的人會慨嘆,說男人運很差,或女人運不好之類的。或者是也有不少人老愛發牢騷說總是跟好的人沒有緣分,沒有機會遇到好的人。還有,有些人即使喜歡上人,也總是單相思,無法發展成戀情,所以就放棄了。為什麼總是不順利呢?

其實,像這樣的案例有一個共通的問題。

廣告

男人運不好或是女人運不好之類的,把問題推給運氣的人,要是仔細聽他們說話,就會發現他們大多是因為學不到教訓,總是選擇同一類的對象。他本人可能覺得,因為對象不一樣了,這次幸福一定正在等待著他,而進入一段新的關係,但是那只是換了一個人,如果那個對象的本質是相同的,還是會發生同樣的事情。

總之,若沒有分辨對象的眼光,就算選擇了類似的對象,自己也會以為選了一個新的類型的人。

慨嘆著沒有邂逅的機會,或是總是單相思的人,通常也是有一個很重要的錯覺:他們誤以為,那些受到邂逅眷顧的人,只是剛好有比較多的機會遇到好的人,是良緣自己送上門來的幸運兒;而沒有機會邂逅的人,則是沒有喜歡自己的人出現在自己面前,運氣很差的人。

實際上邂逅機會多的人,是自己主動出擊,自己設網捕捉的。再怎麼美麗又有魅力的人,如果不懂得這種佈網之術,也很難捕捉到意中人。有時候靠過來的都是那些實在無法歡迎他們的對象。如果分辨不出來,即使你再有魅力與才華,也會把自己賤賣給那些跟你完全不配的對象。更不要說等什麼願者上鉤,就算是再等上個幾十年,也不會有適合的人主動跳上來咬住你的魚鉤。

廣告

那些總是單相思的人,就是無法分辨出與自己相配或與自己不相配的對象。再怎麼棒的人,如果不主動把自己推銷給瞭解自己價值的人,戀愛也不會成立。反而會用錯誤的方式專程去接近不適合你的對象。

然而,戀愛不順利的人,總是重複著同樣的模式,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人格的傾向」讓你一再踏上同樣的道路

人是擁有自由意志的動物。然而,現實卻不同。感受方式和思考方式也好,決斷或行動也是,其實在不知不覺間,我們無意識的被某種東西束縛了。

選擇了違背本意的事,最希望的事情卻從一開始就放棄了,這樣的事情居然相當多。還有,明明曾經那樣後悔過,卻還是又犯了同樣的錯,這種事也屢屢發生。人應該是希望能過著幸福的人生才對,但是卻好像特意選擇了遠離幸福的人生道路。這種時候,便會想說「畢竟這就是命運」這種自暴自棄的話。但是,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天空中的星星與太陽,看起來像是繞著地球在轉。直到三百多年前,人們仍堅信天是繞著地球轉的。也就是所謂的「天動說」。這時哥白尼這號人物出現了,他倡導「地動說」,也就是說其實動的是地球。結果哥白尼以妖言惑眾的理由遭到極刑,被燒死了。但是現在每個人都知道哥白尼才是對的。

這個天動說的謬誤(錯誤認識)其實就是原因出在自己身上,卻把原因看成是在周圍的人身上最典型的例子。命運這種想法也很類似這個天動說──是老天讓我們的人生變動,這種宿命論,就是犯了與天動說同樣謬誤的結果。即使看起來像「命運」但其實原因仍在我們自己身上。

我開始清楚認識這一點,是在從事人格障礙的臨床與研究的時候。某種類型的人總是會遇見類似的人,被同樣的方法欺騙,招來類似的結果,而且一而再、再而三發生。另外,還有一種類型的人,是轟轟烈烈的戀愛之後結婚的,最後卻自己背叛對方,這樣的事也是一再重複。還有另一種,是越愛對方就越束縛對方,不知不覺中開始使用暴力,然後無限輪迴。雖然有各種不同的類型,但那是因為每個人心裡原來就具備的人格傾向,招來類似的邂逅與發展,最後迎接類似的結局,如此週而復始。

如果不帶指南針在沙漠中行走,最後又會走回同一個地方。因為左右腳有著微妙的長度差異,因此即使你以為自己是筆直走著,其實不知不覺間卻畫了一個巨大的圓圈。同樣的,我們的內心與行動的偏頗,也在不知不覺中引導著我們走上同樣的人生路。事隔多年再回首,才發現其實又做了同樣的事情。

看起來像是命運,其實是因為自己本身的人格傾向造成了一個巨大的圓圈。在同一個地方一再地行走,然後卻感歎著「這就是我的命運」,這是何其愚蠢啊。

本性難移的人格特質

每個人都擁有自己不同的認知(理解方式)、情感及行為模式。這個擁有持續性的模式,在過了十八歲的時候就幾乎固定了。這種認知、情感和行為的模式,精神醫學或心理學上,就稱為「人格」(Personality)。

有的人責任感很強;也有人很隨便,一有什麼不合己意就馬上推到別人身上。有人充滿自信;也有人老是害怕擔心自己會失敗、或是擔心遭人責難。有些人很活潑的與人交往,很樂於溝通;但是也有人是覺得一個人比較輕鬆,除非必要不太開口說話。

像這樣各種特性混合下來才創造出一個人的人格,透過這一個世紀左右許多先進的研究中我們瞭解到一件事:那就是這樣的特性並非是隨機組合而成,而是因為有些性質容易結合,他們擁有各自的一貫性,然後分成幾種類型。不只是臨床上的研究,在經過流行病學上、統計學上的研究重重驗證的結果,我們發現可以大致上分為十個種類。

人格大約有一半是與生俱來的氣質,由遺傳因素決定。另外一半則是後天學習到的性格,受到環境因素(主要是成長過程的心理社會環境)的影響。兩者混合之後才完成這個人格。

一旦完成之後,就擁有無法輕易改變的持續性與構造上的穩定性。就像鳥在空中飛,野獸在地上跑,魚在水中游一樣,各自擁有不同的生活方式與型態。人格也可以說是一樣的。生物學上的特性與心理社會上學習的結果所習得的認知、行為程度的反應模式完全合而為一,所以才會形成一個牢固的模式。

例如,一絲不苟、有潔癖、責任感強而且又很難妥協,有這樣一連串特性的強迫型人格,就是由固執性這種遺傳因素決定的氣質,與後天學習到的超越自我(對團體的貢獻優先於自己的傾向)這樣的性格特性混合下成立的。以滿足固執性與超越自我這兩方面為基本戰略,這類型的人,會以「維持秩序」的戰略作為他人生的方針。

過度的自信,傲慢又妄自尊大的態度,理所當然地利用他人,對他人的痛苦有毫不關心的傾向,擁有渴求讚賞的特質的自戀型人格中,則混合了用所得或所失做為行動的強烈依據的依賴報酬氣質因素,及自我導向(百分百無條件認同自我價值的傾向)這種後天因素的強烈特性。能實現依賴報酬與自我志向這兩方面的戰略,就是要學會將自己視為絕對,用瞧不起他人來保護自己的自戀防衛戰略的生活方式。

與生俱來的氣質、後天學到的價值觀與思考方式,再加上行動的戰略,這三者緊密的結合,完成了無法輕易改變的構造。這──就是人格特質。

與母親的關係左右了戀愛─別輕忽「依附形式」的影響力

在人格形成中,最重要的基礎就是「依附情感」(Attachment)。依附情感是出生之後一年半內與母親形成的半永久式情感牽絆。那並不只是心理上的牽絆,也是生物學上的牽絆。被照顧得很好,在穩定的愛中養育成長,就會形成穩定的依附情感。依附情感也不僅僅是與母親的關係,也會成為與母親以外的人之人際關係「鑄型」。如果與母親的關係穩定,整體人際關係也比較容易穩定,就是這個緣故。依附的穩定性不僅僅影響人際關係,還有基本的安全感與信賴感、對壓力與不安的抵抗力,甚至左右了一生的身心健康或平均壽命。

特別是從出生到一歲半為止的關係最重要,但是之後的體驗也會有影響。影響特別大的就是雙親的夫妻關係:父母離婚很容易對孩子的依附情感穩定性造成傷害。像霸凌這種威脅安全感的經驗,也會使依附情感不穩定。相反的,擁有一個總是在需要的時候會保護自己的「安全基地」就容易使依附情感穩定下來。

15到20歲之間,一個人的依附形式就幾乎確定了。依附關係中,有「安定型」與「不安型」,不安型中又有迴避親密關係的「逃避型」、過度要求他人關心或愛的「焦慮型」(矛盾型)、一直害怕被拋棄,需要有人可以撒嬌的「恐懼—逃避型」,以及對依附情感抱著未解決傷痕的「未解決型」等。

依附形式在不知不覺間支配了生活的各個層面,但影響特別大的是需要有親密人際關係的戀愛與結婚、養兒育女的層面。如果說戀愛順利的真正意義並不是成就一場戀愛然後與意中人發生性關係,而是在一種長久持續的愛情與信賴上建立一個穩定的家庭,安心養育子女的恆常性的話,那麼在考慮戀愛的成敗上,就無法避免依附穩定性這個問題。

依附形式一旦完成,大約有七成的人會維持下去而不會改變。然而有三成左右的人會產生變動─本來是安定型的人,變成不安定型;也有曾經是不安定型的人轉變成安定型。這種情況下最至關緊要的,就是與配偶或伴侶的關係。依附不安定的情況也有可能在與配偶或戀人的交往中,有機會轉變成安定型。同為依附情感不穩定並成為情侶的人也一樣─前面提到的艾瑞克森夫婦的例子,可以說就是這樣的證據。

然而大多數的場合中,同為依附關係不穩定的人之間的戀愛或婚姻困難重重,很容易導致毀滅性的結果。帶著不穩定依附情感的人,跟依附情感穩定的人結婚,比較容易得到安心感,成功的機會應該也會增加。

無論如何,使伴侶間的依附關係穩定,不只能成就戀愛,也能給彼此帶來幸福以及在社會上的成功。因為依附情感穩定,就表示雙方都順利發揮了作為「安全基地」的功能,因為擁有一個安心的根據地,兩人都會更容易發揮力量與可能性。反言之,也可以說彼此是否能成為對方的「安全基地」,將決定兩人關係的未來。

學著選擇用最適合的方法去愛

不只是依附形式,由依附形式進一步分化出來的認知、行為模式,都有每個人自己的固定傾向,而且每個人把價值放在哪個點上也會有所不同。如果價值觀不同,即使能談起戀愛來也總會覺得某些地方不太合得來。

價值觀大致上也是由人格類型而定:有的類型最優先考量是愛;也有些類型會把利益得失的考量放在最重要的位置;還有些人是把合不合道理放在最前面;也有人把人情義理跟面子看得比什麼都重要。有人把自我實現看得很重;也有人如果是為了家庭或組織,就算要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願意。這並不是哪個好哪個壞的問題,而是由於每個人的人格因素使他們重視的東西有所不同。

那就跟你要以米飯作為主食,還是麵包作為主食,又或是以番薯或玉米為主食這種生活習慣問題是一樣的。希望對方跟自己一樣,把愛情看得最重要,就像是一個覺得米飯最好吃的人,就算你每天都叫他要吃番薯,他也只會說已經吃膩了。

就如行為模式不同一樣,求愛的方法也各自迥異。有人為了吸引對方注意,會張開他美麗的翅膀;也有人是發出高亢的聲音來吸引注意。有人用誘餌使對方大意疏忽;也有人露出紅色的屁股來吸引目光。人格類型的不同,偏好的求愛方法也不同。若想用與對方不合的行為模式來接近對方,對方也只會覺得不知所措而已。

因為人格不同、生活方式不同,戀愛的方法與愛情的模式也會不同。若能看清人格的類型,就會知道那個人是如何去愛人,喜歡哪種被愛的方式。

瞭解行為或認知的習慣,在理解價值觀或生活方式的基礎上,選擇適合的對象,用適合的方法去愛,得到充實的愛情生活或豐富人生的機會就會增加。

對自己更了解,就能把對方看得更清楚

但是,或許你會擔心,自己又不是心理學或精神醫學的專家,哪有可能分辨得出人格類型或依附形式呢?確實這不是用出生月份或血型就能知道類型這麼單純的事,也必須要培養出相對的知識與觀察人的能力,但是學習這些事情與培養你看人的眼光有關。

你應該知道,平常疏忽的小事情,其實是含有重要意義的徵兆吧。只要稍微注意一下對方在不經意時表現出的徵兆,不只能夠看出對方的類型,還應該可以興味盎然地看出對方是屬於哪一種心理活動或行動方式的人。對方稍微偽裝自己、扮演他人的情況下也是一樣,突然說出的一句話或者是一點點的特徵,你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地看穿對方的「真面目」。當然,當你累積了許多實際經驗之後,看人的眼光就能被磨練得更好了。

最後筆者還想說一點很重要的—那就是要瞭解他人,你也必須瞭解自己。對自己的人格偏向有自覺就不會用扭曲的眼光,而是以更正確直率的眼光審視對方,客觀地看清楚對方真正的樣子而不是幻象。

掌握了自己與對方的人格後,你就會瞭解兩人之間發生的事情以及關係本質究竟是什麼。然後,你自己就一定能夠看出該如何做才能讓戀愛走向真正的幸福。

書籍簡介__戀愛這種病




作者:岡田尊司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7年4月5日

岡田尊司|Okada Takashi

1960年生於香川縣。精神科醫師、作家、醫學博士。東京大學哲學系肄業。京都大學醫學系畢業。京都大學醫學研究所修畢。長年在京都醫療少年院服務,其後開設岡田診所。現為岡田診所院長,山形大學客座教授。

站在人格障礙、發展障礙的醫療最前線,面對現代人的心靈問題。著有《母親這種病》、《父親這種病》、《啟動心靈的對話》、《人際過敏症》(以上,時報出版),《依戀障礙》、《逃避型依附障礙》(以上,光文社),《人格障礙》(PHP研究所)及《亞斯伯格症候群》(幻冬舍)等多本暢銷書。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依附障礙 爛男人 遇到爛人 遇到爛男人 單相思 逃避型人格
暖心讀冊
暖心讀冊
出版社
展開箭頭

愛書人來讀冊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