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教育趨勢
一直打罵、一直嫌、一直比...這樣的愛不要也罷!一個「嚴厲治兒」的母親,反而害孩子走上歧路
迷路大約6、7歲的時候有個很要好的鄰居玩伴咚咚,但後來慢慢就沒了交集,原因不在兩個孩子之間的友情生變,而是對方的媽媽不准他跟迷路玩耍了。
說起來,那已是好多年前的事了,當天老木聽到這個消息時相當訝異:「怎麼這麼突然? 你們不是好麻吉嗎?難道是起衝突?」
迷路說:「哪有啊,我們好好的根本就沒怎樣啊,而且也不是只有不許跟我玩,還有很多很多的別人也不能跟咚咚一起玩了。」
因為咚咚媽媽說~
小A說了一句「他媽的」,這種孩子會帶壞咚咚。
小B到他家玩的時候沒跟大人打招呼,這種孩子會帶壞咚咚。
小C成績太差也會帶壞咚咚。
還有小D的媽媽穿衣服太招搖,這種人教出來的小孩肯定會帶壞咚咚...
反正很多人都不可以跟咚咚一起玩了!」
老木問:「那咚咚媽媽認為他不能跟你玩的理由是...?」
迷路扮個鬼臉說:「他媽媽說你讓我看漫畫是很放縱的事,而且整天隨便我畫畫、煮菜還不給我補習,也不給我吃過動症的藥,最糟糕的是你的FB上有好幾個同志好朋友被他看到了...。他說這種不管教又不正常的媽媽,養出來的孩子絕對會帶壞咚咚。」
老木:「這...(汗),那咚咚就真的不敢跟你們玩了嗎?」
迷路:「一開始還是有玩啊,可是後來被發現後回家就被打了。」
老木:「蝦毀?這樣也要被打?」
迷路:「反正他每天都被打啊!忘記帶課本、水壺不見會被打,不想吃青椒、便當在學校沒洗也被打,老師告狀被打,考試低於90分被打,背經背錯也被打,媽媽誤會他也不能解釋,一解釋就被打,說是頂嘴。」
日子一天天過去,孩子們的人生裡少不了新朋友,慢慢也就淡忘了那一段故事。直到兩年前,我們在家裡附近的捷運站前巧遇咚咚,這時站在我眼前的孩子卻不再是從前那個溫和單純的咚咚了,他的眼神裡充滿了過去未曾見過的戾氣。
我們主動寒暄,一開始咚咚有些尷尬,但幾句熱情的問候之後慢慢也聊開了,不過對談的過程裡這孩子字字句句都負面語言,包括國罵與憤世嫉俗兩個層面,少了天真,過度早熟。
最後,老木問他:「你爸爸媽媽還好嗎?」
咚咚說:「阿姨我不想講他們,我寧可補習也不要回家。」
老木說:「咚咚乖,爸爸媽媽很愛你的。」
咚咚怒了:「一直罵,一直打,一直嫌,一直比,一直管我交什麼朋友,這個不行那個不行,那還不如不要愛我好了!」
道別之後迷路感慨著:「咚咚變成我不認識的咚咚了。」
事情又過了兩年,這幾天我們輾轉聽到咚咚出了些狀況,在學校裡屢屢打人至傷,對待老師和同學也總是語氣暴戾,上學期已經離開台北轉去其他縣市的學校了。老木忍不住翻閱咚咚媽的FB,發現他在字裡行間寫下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的心情:「這怎麼可能?我的孩子怎麼可能打人?我管教這麼嚴,我這麼為他好!小時候一罵就乖,一打就聽話,現在怎麼變這樣?」
「嚴厲治兒」看似方便,但究竟要選擇一時的麻煩,還是一世的麻煩?那就需要更長遠的思考角度了。
不勝唏噓之後,迷路跟我說:「米米,要像你說的,每隻貓咪都有喜歡被愛著的方式,因為每隻貓咪都不一樣啊,強迫貓咪忍耐他不喜歡的方式,一直控制他的行動,他只會變得愛生氣、愛咬人、愛抓人、愛逃跑,而且再也不肯講道理了。大人對小孩也一樣,對不對?」
是啊我的乖乖小牛,老木願意當你們的牛仔媽媽,陪著你們在大草原上奔跑,顧好但不栓死,陪著又不框住,放手但不放任,伴著你們從犯錯裡學會正確,從不懂事裡逐漸學會懂事。
這聽起來似乎既緩慢且麻煩,但是現在怕麻煩的父母,幾年後可能會變成麻煩最多的父母,牛仔就算忙到不行也是快樂的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來讀讀米米的牛仔媽媽Fun養日記吧~
《放了牛,他們自己會吃草》預購連結:
這是一個提供教育新知、議題、現象的討論平台,從親子的教養話題到教育的哲學思辨,協助關心教育的讀者探觸更多精彩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