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 | 教育趨勢
一個強勢家長給我的啟示:這世代「被寵壞」的是家長,不是孩子
孩子上學、上補習班,有時候會遇見其他同學的家長,也會聊天,你會發現,現代台灣家長的「參與度」真的達到「史上最高峰」,相當驚人。
而且,在參與教育的時候,家長們,好像總有抱怨不完的事。有些家長會說,這些課程好像教太慢了!有些家長則說,怎麼這個沒教,那個沒教,其他學校都有教。
家長太熱心參與教育,令人會想,到底是孩子在上課,還是家長在上課?
回程的路上,我們遇見一位補習班裡面比較強勢的家長,和他的孩子進行一段對話,可謂「家長參與教育」現象的經典範例──
「我們換一家補習班好了。」家長說。
「為什麼?」孩子問。
「因為老師教得太簡單了,教了半天還在教對話。」家長說:「應該教難一點!」
「啊?」孩子聽不懂。
「這個教材、那個教材都要錢,老師根本就是在坑我們!」家長說。
「嗯?」孩子似懂非懂。
家長愈說愈氣憤,好多問題都搬出來:「然後,那個校車司機,實在很沒禮貌!」
愈說愈氣憤,愈說愈氣憤,孩子在旁似懂非懂,回應的聲音愈來愈小聲。
「可是……」孩子小聲說。
「我想上課耶?」
微小又怯懦的聲音,彷彿說出了一個小小的「小願望」,但,不到一秒鐘,就被另一股更堅定的聲音給壓過去──
「不要上了啦。」家長說。
「為什麼?」
「剛剛不是說了嗎?」
「可是……。」小小年紀的孩子也不知道該怎麼「爭取」,對話也到這裡結束了。
我有感,或許家長不是因為自己情緒,而是出於想要抗議、爭取更好的教育,但偶爾有可能不小心「小題大作」;雖然,都是為了自己家的孩子著想,但有時候太「超過」而不自知。
多麼超過?令人甚至覺得,現在大家對「老師」乃至於「教育」的一些批評、指教、期許與辱罵,其實不但不能怪老師,甚至也不能怪學生,因為不知不覺中,老師和學生都已經失去了「主角」的地位。
原來,家長已經不是「旁觀者」,而正在慢慢變成整個教育環境的正中間的「主角」當中,甚至學校了解到家長的重要,事事順著家長,包括教材和課程的設計也順著「民意」(家長的意思),最後,這些家長,真的是教育專家嗎?
現代人常說,現代的孩子被寵壞了,不過,或許,不是孩子寵壞了,而是家長被寵壞了!
家長被社會風氣給寵壞了。
家長被自己過去的經歷給寵壞了。
家長被消息靈通的論壇、臉書給寵壞了!
上學雖然要繳「學費」,但它絕不是在「買東西」,家長不能以「消費者」自居,對各種「權益」斤斤兩兩的計較;家長眼睛所看所聞的並不是教育的全部,以偏概全,去影響教育人士的努力,會讓教育體系的工作人員手足無措。
有些老師會做出很扯的事,媒體渲染後好像教育體系出了大問題?但,大部份的教育人員是百分之百很認真的、沒有問題的。問題是出在那群比老師大了50倍的龐大「家長群」,各有各的背景和情緒,各有各的堅持和理想,全部湊在一起,跑到這個教育的專業裡面各自攪和、各自發難,這,才是令人憂心的。
最重要的是,家長真的以為,他們「現在」的觀念,可以培養出30年以後的成功孩子嗎?
家長自己的反應,是來自於自我世界的延伸,那是「他」的世界,不是孩子的世界,不一定可以用在未來。你說,那老師、校長難道就比較厲害嗎?是的,因為他們是教育家,至少,他們在這方面有太多的經驗。
而且,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的堅持,往往是因為自己當年做不到,既然當年沒做到,為何現在孩子可以照「你的意思」做得到?舉個例子,現代的家長對「英文」尤其注重,但我在國外受教育一陣子,深深了解到一個孩子的英文能力,根本不需要從這麼小就開始培養;這麼早就培養就表示家長根本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學英文,那麼,就讓那些有國外教育背景的英文老師去好好發揮吧,別插手了!
不過,如果真的是家長被寵壞了,那麼,令人擔心,這恐怕是無底的道路──第一,要先讓社會認知是「家長被寵壞」已不容易,第二,又要將被寵壞的人給「導正」回來更不容易!
教育是百年事業,但,家長自己深根固柢的「本位主義」,豈是教育可以輕易改變的!因此,我個人悲觀的認為,「教育」家長這件事,恐怕不是100年可以做得到的了。
-本文獲「Mr.6」授權轉載
「Mr.6」的本名為劉威麟,身兼公司負責人、作家、創業家,美國史丹佛電機、管理雙碩士,14歲移民加拿大,而後移居美國矽谷,互聯網經驗超過15年,出版12本書,返台後投入創投與網路產業,2006年6月6日開始Mr.6部落格,並於五年前與矽谷創業成功賣出公司的弟弟劉威廷共同經營「Mr.6行銷團隊」至今,繼續深耕最愛的網路產業,幫助企業挑戰更高效益的網路行銷解決方案。
Mr.6本名劉威麟,作家,亦被公認為最早開始推動台灣網路創業風潮的推手之一,美國史丹佛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電機、管理雙碩士,從小移民加拿大,而後旅居矽谷多年,2002年~2009年間著有12本書,其中《搶先佈局十年後》於十年前預中多項科技應用之實現,並於2006年6月6日起,於網路上發表了超過4300篇網站分析、科技趨勢、職場觀點文章與短、長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