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ESG | 社會共好
英報告指5大生態系已近崩潰 籲COP28納入討論
-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全球系統研究所的「全球臨界點報告」指出,地球的冰凍圈、生物圈、海洋等五大主要系統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
- 中研院士王寳貫指出,氣候異常可能導致某系統崩潰,形成臨界點,例如冰的融化可引發環境系統連鎖變化。
- 報告建議迅速減少人為驅動的全球變化,以最大限度減少風險。王寶貫認為國家可參考報告,投入研究並制定長期規劃。
英國研究指出,從過去變化證據及觀測記錄,地球中包含冰凍圈、生物圈、海洋等5個主要系統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中研院士認為,報告只能當參考,但國家應依此進行長期規劃。
英大學發布報告 指臨界點可能引發不可逆災難
英國艾克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全球系統研究所(Global Systems Institute)的教授提姆.連頓(Tim Lenton)所領導的研究團隊,今天發布「全球臨界點報告」。
連頓(Tim Lenton)告訴法新社,這些臨界點對人類構成「規模空前的威脅」,報告中警告系統到達臨界點,可能會在世界各地引發不可逆災難的骨牌效應。
法新社報導,報告作者群要求將臨界點的風險納入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8次締約方會議(COP28)辯論的全球盤點和因應氣候變遷的國家目標中。
全球5大生態系將近臨界點 系統可能崩潰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綜整報告指出,從過去變化的證據、觀測記錄和電腦模型,有5個主要的系統已經面臨跨越臨界點的風險,分別是格陵蘭地區的冰蓋、南極洲西部的冰蓋、溫水珊瑚礁、北大西洋副極地地區的環流、永凍土地區。
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院士王寳貫解釋,氣候異常可能引發地球某個具體系統的崩潰(例如冰凍圈),因而在特定情況之下,某個系統會崩潰,便是氣候學長久以來所關心之事,而那個「特定的情況」就是所謂的臨界點。
王寶貫說,在暖化的氣候中,冰的融化最易發生,也是最顯而易見的現象,但是整個地球環境系統是個連續體,環環相扣,其中一環若發生改變,勢必會引發其他環節的改變。
王寶貫解釋,如果年雨量減少到某個數值,可能會造成某個植物群落整個永久消失,那就是一種臨界點;雨量變多變少或變率增大,也可能造成其他系統,例如海水鹽度、植被覆蓋、土石流強度等等的改變,影響當然巨大。
發布報告意義:提供國家層級後續研究規劃建議
王寶貫強調,這些變化影響社會人類生活的方式則更是複雜,目前結論只能當作參考,但國家應積極投入這一類的研究,作為長期規劃的根據。
根據報告,破壞系統穩定性的因素,可能是小規模事件不斷累積,形成負面循環所導致,例如森林砍伐、空氣污染等;當一個系統崩潰,可能連鎖導致其他系統變得更脆弱或連帶崩潰。
報告中指出,當系統到達臨界點,會失去從擾動中恢復的能力;透過迅速減少全球變化的人為驅動因素,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跨越地球系統臨界點的風險。
報告強調了一系列正面的轉折點,例如電動車、再生能源、轉向植物性飲食,這些轉折點有可能迅速積聚動力,有助於情勢逆轉。
*本文獲中央社授權轉載
責任編輯:張薰云
延伸閱讀:
希望透過更好的報導與文章品質,讓台灣社會向上提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