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ESG
她捨百萬年薪在淡水河辦滑水學校 被罵騙子、跟家人冷戰…拚出連明星都朝聖的玩水聖地
那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夏季傍晚,嘻嘻哈哈滑水學校創辦人李瑋珊,卻把自己關在車裡大哭。
車子停在黃昏日落的社子大橋上,昏暗裡,她變得十分脆弱:「我在想,我不要再辦了!太辛苦了!」就像透進車窗即將消逝的晚霞,再多一點痛苦,夢想就會跟著沉落。
一個念頭:希望能在社子島基隆河段滑水,竟讓她被所有人不看好、反對。
「政府單位等著我倒掉,親友也不看好我,父親也不跟我說話,」因為大家都不相信,曾經的糞水之河、垃圾之河,哪有人會跳下水。
李瑋珊過去任職於摩根資產管理,年薪百萬起跳,一路順遂的外資金童,逆著所有人的訕笑與冷眼,八年的時間到處說服,把喉嚨都喊破了,長繭入院開刀,才慢慢把夢實現。
如今,若走到社子大橋上往基隆河面眺望,能看見一艘艘遊艇,拉著穿比基尼與泳褲的青春男女,在河上乘風破浪。
現在,她的滑水學校,一年吸引超過一萬人次報名滑水課程,許多名人,如賈永婕、跆拳道國手蘇麗文等,都在遊艇造出的河浪上,乘著衝浪板滑翔,即便進入冬天,滑水客人仍絡繹不絕。
這一切,都是她的青春夢,她不找藉口,進而推遲心願實現的時間,三十歲那年,李瑋珊決定踏出舒適圈,二○一五年,開始籌備在基隆河下游的滑水學校。
心願,來自不甘心。
「為什麼日本、南韓都有能夠滑水的河,台灣就沒有?」熱愛水上活動的她,以前都趁休假時到國外滑水,台灣,其實並不比人差,為什麼就沒有相同的地方?她想在自己的城市裡享受同樣的快樂,這是她的初心。
然而,要辦滑水學校,得要接水、接電、設置流動廁所、蓋停泊遊艇的碼頭,這一切,都得拜託政府。
「北市府沒人相信淡水河可以跳下去,我連拜託政府設一個廁所都沒辦法,承辦單位罵我,小姐!我要管台北市七千個流動廁所,我怎可能幫妳無緣無故設一個在那邊!」
嘻嘻哈哈提供/蕭志聰攝
李瑋珊骨子裡是很驕傲的人,過去,她互動的都是資產上億元的大客戶,卻連一個廁所都無法挪動。
她不願認輸,「我還到水利處長的辦公室,跟他說,一個偉大的城市,一定會有一條偉大的河!」
當這座城市的人都不相信,她只好去外面找相信的人,讓事情發生。
在國外,自己的河能跳下去,是一件很平常的事。第一年,她打了百通電話給過去曾經在國外認識的滑水選手,跟他們說,台灣要辦國際性的滑水比賽。
同時,她到處向企業拉贊助,「台灣企業也不信基隆河能滑水,到最後拉到的四十萬元都是日本企業,像是松下。」而曾經也是滑水國手的林廷祥、勤美集團董事長林廷芳弟弟,也出手相救。
「我父親其實很反對我辦滑水學校,我白天是金融業,都用業餘時間處理這些事,打給國外選手溝通,每天只睡三個小時,」創業的第一年,父親很不諒解她,為什麼要不顧優渥工作,任人糟蹋?
父女都冷戰,但他仍暗暗觀察女兒,知道她為舉辦滑水比賽的錢發愁,第一時間仍替她出錢。
「他突然拿十萬給我,要我去買飲料給參加活動的人,一開始我聽不懂,最後,我才知道,他也是捨不得我了……。」原來,父親不是反對她,而是害怕她一路上碰到太多挫折,不捨的緣故。
金童出了金融界,從一路順遂突然變得到處碰壁,她又急又氣,但每次遇到挫折,她都想到曾經伸出援手、相信這件事會發生的人。
世界仍有仁慈,第一場比賽被她辦成。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百位選手抵達,他們居住的城市人們親水,對於河沒有戒心,一個個跳下水參賽;甚至有英國來的孕婦,頂著肚子,照樣跳進河裡。
她了解到,大家反對她的原因,並不是真的不看好她,而是對河太不熟悉,不敢,才會不信。
於是心中的埋怨,漸漸打開。
社子島,因為禁建緣故,還保存鄉村氣息,當李瑋珊說要辦滑水學校,里長起初是反對的。這是台北市唯一尚未開發的處女地,當地人對外人抱有戒心,「他們會認為,是不是要動這裡開發的腦筋?」尤其,河水是髒的,說要辦學校,簡直可疑。
「她最後只好跑來找我,結果我替她去拜訪里長,里長竟然奉勸我,小心詐騙集團!」當初協助李瑋珊向北市府爭取滑水學校接水、接電的立委何志偉回憶。
里長不贊同、居民反對,她彎下腰,一間一間拜訪商家,跟店家混熟。
她同時開放名額,讓社子島學生能夠免費體驗,培育他們,未來能成為優秀的滑水選手。
對政府,她體會到,「其實政府不是不幫你,是得告訴他們效益是什麼?你要讓他相信,否則就是浪費他們的資源。」
於是,她提出整體效益評估,每次舉辦國際盃,外國人來參賽,就詳細記錄參加人次、成果,替政府計算觀光效益。
當所有人看見,連外國人,甚至是最挑剔的日本人都來了,還有什麼不敢的?里民也放下戒心,甚至願意主動幫忙。
當初等著她倒掉的台北市水利處官員,看到眾多外國人參加比賽,雜草叢生實在不美觀,因此被她說服,把社子島河濱綠美化一番,從此成為親水河岸。就連體育局與觀傳局都成為合辦單位,年年舉辦國際性滑水比賽,一次賽期,吸引數國的選手,前來角逐冠軍。
她打破台北人不敢跳下河水的恐懼,甚至乘勢發起明星淨河運動,竭盡所能擴大影響力,使政府更關注河川的變化。
「第五年,有天我爸就帶朋友到學校來,介紹這是女兒辦的學校,我內心好激動,」李瑋珊父親從失望到替自己驕傲,「我才發現,原來,人生不是只有一條路可以走,其實有很多條路!」捨棄金融業,勇敢,使她找到全新的路,也替台北人找回一條河。
商周與永續者同行,致力關注ESG領域,為您掌握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實用知識,邀請產官學名家,分享最新國際趨勢、企業案例、投資方向、賦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