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養蝦也能無人化?艾滴科技善用智慧科技解決養殖業缺工,更實現蝦電共生的永續未來!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ESG

減碳ESG | 地方創生

養蝦也能無人化?艾滴科技善用智慧科技解決養殖業缺工,更實現蝦電共生的永續未來!

養蝦也能無人化?艾滴科技善用智慧科技解決養殖業缺工,更實現蝦電共生的永續未來!
艾滴科技善用智慧科技為養殖業找勞動力解方。 (來源:樹冠 Canopi 提供)
撰文者:樹冠生活(黃筑瑜)
商周ESG 2022/10/14
摘要

1.30、40年前台灣曾有「養蝦王國」美譽,更以年產量近10萬噸,約佔當時全球產量五分之一。不只大量出口海外,養殖技術更是首屈一指。

2.宜蘭頭城的艾滴科技,以水質監測系統起家,整頓荒廢養殖場為基地,透過各項等獨家技術,開創邁向無人化養蝦的永續未來。

3.艾滴科技與太陽能公司合作建置白蝦養殖場,創造蝦電共生環境,未來更可能將這項獨家技術輸出海外,帶著台灣從養蝦王國轉型科技永續王國。

許多人不知道,其實30、40年前,台灣不只素有「養蝦王國」美譽,更以年產量近10萬噸,約佔當時全球產量五分之一,不只大量出口海外,養殖技術更是首屈一指。然而,一場蝦瘟衝擊養殖產業,至今相比全球約450萬噸的蝦需求,台灣產量僅達2萬噸,不只無法滿足內需,還必須倚賴大量進口,才能人人有蝦吃。

如今,宜蘭頭城有一群高學歷青年,成立艾滴科技,以水質監測系統起家,整頓荒廢養殖場為基地,透過精密水質監測系統、自動化投料設備、無人化智慧管理等獨家技術,開創邁向無人化養蝦的永續未來,正以科技軟實力,考量環境保護價值,持續飼養無毒、無添加的台灣蝦,準備將昔日養蝦王國轉型科技農業王國!近年更搭上「漁電共生」風潮,提供「一站式養殖」服務,養蝦兼發電,實現農業科技轉型的可能。

花了幾年時間,艾滴科技的養殖技術在宜蘭研發場中漸漸成熟。
花了幾年時間,艾滴科技的養殖技術在宜蘭研發場中漸漸成熟。 (來源:樹冠 Canopi 提供)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研發無人化智慧養蝦技術!推動農業永續轉型!

「我們的核心目標是要透過科技,走向無人化養殖。」短短一句話,艾滴科技創辦人余萬洲一語道出克服養殖產業長年困境的解方,並指點通往永續經營的關鍵。

探究台灣蝦類養殖的困境,不難發現養蝦最初勢必面對「看天吃飯」的挑戰,多以室外養殖的傳統模式,不只容易遭遇天候、溫度、水質等因素影響,更讓蝦群時刻暴露在疾病的風險當中,往往會因鳥類排泄物的關係,就讓一整池蝦苗遭受「池蝦之殃」,而隨病毒長年累積,就會逐年影響養殖產量,直到蝦農發現入不敷出,就只能放棄既有蝦池,另闢養殖池。而養蝦的挑戰,自然不只在於環境與技術,更需要考量農業從業人員高齡化與缺工問題,以及生產成本高,而無法與進口通路抗衡之發展阻力。

艾滴科技養殖的白蝦。
艾滴科技養殖的白蝦。 (來源:樹冠 Canopi 提供)

看見問題,余萬洲說:「就既有技術來說,養蝦的經驗顯得十分重要,而我們嘗試做的,是想跳脫經驗法則,透過科技化、標準化來進行,無人化就是具體解決方案。」於是,發揮學術研究背景,先將養殖基地從室外拉進室內,目的在於有效管理環境因素,解決看天吃飯的不確定性;再者延續自身研究成果,善用水質監測系統技術,將過往鑲嵌於蝦農身體,進而難以言傳、難以傳承的經驗技術,轉譯為可以量化的數值統計,透過解構傳統技術的多元面向,成為可以複製的科技模式,不只易於管理疾病問題,也實現「預防大於治療」的養殖原則,更以此克服過往技術難以傳承的產業隱憂。最後再透過自行研發的自動投料系統、自動排污系統、影像辨識、超音波感測器等自動化設備,在產線上減少參與人力,逐步實現無人化可能,都是從根本改變養殖產業的思維。關於未來無人化與智慧轉型,余萬洲更分享:「當數據累積足夠,未來可能透過AI來下養殖決策,屆時會是全世界第一個透過AI下決策的農業公司,約2024年就有機會達成。」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創辦人余萬洲親自檢查智慧養蝦的相關設備。
創辦人余萬洲親自檢查智慧養蝦的相關設備。 (來源:樹冠 Canopi 提供)

養蝦的種種挑戰,沒有沖熄余萬洲的熱忱,抱持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的態度,持續優化技術,更從中體悟出生態系中牽一髮而動全身、環環相扣的大智慧。當問起養蝦最核心的關鍵是什麼?余萬洲回答:「其實把水管好就沒問題了,但水要好,裡面起碼關乎四十個以上的數值,個別管好都很簡單,但要一次管好全部就不容易了。」原來余萬洲的養蝦事業,正如同開創一套模擬生態系統,必須從整全視角切入,不只要素缺一不可,還得衡量要素間的交互影響,才能找到其間平衡,如同算紫微斗數一般,要權衡多項變動因素,才能有效掌握。

開創蝦電共生!推廣一站式養殖!

「全球白蝦需求一年約近500萬噸,大概一兆市場,相比石斑魚、金鯧、白鯧專屬華人市場,白蝦更能夠走向全球。」余萬洲不只有專業技術與精準眼光,其實也透過養殖業技術的科技化,參與著近年倡議的能源轉型議題,延伸漁電共生思維,發展另類「蝦電共生」!

「過往白蝦養殖的技術容易受到地區環境影響,ㄧ定要在特定海邊才能做,但我透過室內養殖與技術革新,讓系統模式帶得走,就能與太陽能公司合作,當他們找到適合土地,我們就能合作養殖計畫書撰寫、養殖場設計、執行養殖工作、協助白蝦銷售等服務,這就是一站式養殖的內容。」目前太陽能公司與艾滴科技所合作的白蝦養殖場,除了在宜蘭頭城,遠至彰化、台南、高雄都逐步完成建置,不僅有望實現在地生產、在地消費可能,這套蝦電共生的獨家技術未來更可能前進海外,帶著台灣從養蝦王國轉型科技永續王國。

當養蝦技術不受環境區位限制,就有無限可能。
當養蝦技術不受環境區位限制,就有無限可能。 (來源:樹冠 Canopi 提供)

保護紅樹林,竟從養蝦開始?

「如同前面所說,當室外養殖池受到疾病入侵,在難以根除病毒下,蝦農往往會砍伐紅樹林,闢建新的養殖池,目前全世界約九成都是室外養殖,且約三至五年就要持續砍伐,這對環境是多重的破壞,像是宜蘭目前七百公頃的池子,就有四百公頃是荒廢的,原因就是如此。」

當人們忽略食物的生產履歷,不在意產地源頭的環境破壞,終將自食惡果。原來美味的白蝦,竟往往以紅樹林砍伐為成本。余萬洲就分享,「紅樹林的固碳能力約是一般熱帶雨林、寒帶針葉林的兩到三倍,常常數十年的固碳成果,常常一把火就燒掉了,很多人都認為農業沒有產生什麼碳排放,但其實佔了全世界碳排放的27%,能源碳排不過32%,而這27%中又有七成來自砍伐。」除此之外,思考生態系統間的連鎖反應,砍伐紅樹林竟也是造成海洋資源匱乏的幫兇之一,介於大海與土地的交界,紅樹林不只營養豐富,更是孕育魚苗的所在,但當受到大量砍伐,魚群自然走向無地可棲的狀態。

艾滴科技改造荒廢養殖池,減少養殖產業對環境的破壞。
艾滴科技改造荒廢養殖池,減少養殖產業對環境的破壞。 (來源:樹冠 Canopi 提供)

原來農業轉型的急迫性,不只在於提升單位產量與解決勞動力課題,更來自深刻的環境意識,唯有盡快改變,才能減緩破壞。對此,余萬洲笑笑說,「當艾滴科技有一天,能因為技術轉型,減少砍伐,為那27%碳排放減少1%,我這輩子也心滿意足了。」

邁向科技島!讓台灣農業技術再次走向國際

艾滴科技目前不只持續優化AIoT技術在養殖產業的應用,與擴展結合太陽能發電的科技養蝦事業,成為全球唯一外。長期產出的無毒、無添加白蝦,一般消費者也可在天和鮮物、棉花田生機園地、全聯福利中心等通路進行選購,漸漸取代大量進口的現況。

總結來說,對第三次創業的余萬洲而言,「How to be different from others?」始終是他長年努力的方向,如今也透過科技,不只改變模式達到環境保外,更不斷創造改變現況的社會影響力,找到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永續可能。

艾滴科技創辦人 余萬洲。
艾滴科技創辦人 余萬洲。 (來源:樹冠 Canopi 提供)

責任編輯:陳瑋鴻

樹冠生活
永續生活從台灣出發!樹冠生活不只以文字、攝影紀錄各地永續實踐,更以聲音為介,持續發掘台灣環境共好之創新團隊。報導地方創生、循環經濟、教育創新、永續食農、高齡樂活、智慧資訊、包容社會、友善職場,願以整全視野探索永續可能,邀請國人一同實踐永續生活。


*本文獲樹冠生活授權轉載,原文:養蝦也能無人化?艾滴科技善用智慧科技為養殖業找勞動力解方,更實現蝦電共生的永續未來!

台灣 永續 養殖 減碳 地方創生
商周ESG
商周ESG
商業周刊
展開箭頭

商周與永續者同行,致力關注ESG領域,為您掌握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的實用知識,邀請產官學名家,分享最新國際趨勢、企業案例、投資方向、賦能活動。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