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海藻超吸碳,為何無法成為碳權來源?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ESG

減碳ESG | 永續投資

海藻超吸碳,為何無法成為碳權來源?

海藻超吸碳,為何無法成為碳權來源?
海藻或可以成為碳權來源,不過固碳技術仍需要發展。 (來源:Dreamstime)
撰文者:柳婉郁
綠學院 2022/09/28
摘要

1.吸收碳的倉庫包含綠碳(森林)、藍碳(濕地及海洋)與黃碳(土壤)等3種,其中藍碳可被使用的潛力非常高。

2.海草的固碳能力比海藻強,每平方公里可吸收森林2倍的固碳量,但若是取用海藻中的微藻雨生紅球藻,則有植樹固碳的21倍效果。

3.由於藻類固碳技術尚未成熟,投資養藻池藉以販售碳權仍不可行。

許多綠學院的專欄文章讀者和會員都是聰明的商人,在《三分鐘帶你看懂綠碳、藍碳、黃碳》上架之後,大家看懂暫時不能賺紅樹林碳權的錢,於是改問我:「老師,我打算把廢棄的九孔池拿來養海藻,這樣可以拿碳權嗎?」

有這樣能舉一反三的讀者學生真是令人欣慰!還記得之前文章我整理的這張表嗎,在藍碳的部分確實有提到藻類與海草床。

3種自然方式減量的比較表。
3種自然方式減量的比較表。 (圖表製作者:柳婉郁整理)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海草、海藻,哪一種固碳能力強?

我們先來理解海藻和海草的差別是什麼,以及它們各自的固碳能力。

海藻,是住在海裡的藻類,常見的海藻是大型藻,即餐桌上會吃到的紫菜、海菜、海帶等,他們是結構簡單的植物,沒有根、莖,不開花,也沒有種子;海草的結構比較複雜,它們有根、莖、葉,會開花,也有種子,就跟陸地上的草沒兩樣,只是它們住在海裡。餐桌上不容易見到海草,因為它的纖維太多,咬不動。

海草也跟陸地上的草一樣,會吸收二氧化碳行光合作用,替海洋帶來氧氣,成群海草生活在一起的大草原,就稱為海草床,這是熱帶與溫帶地區海洋生態系的重要一環,各種魚、蝦、蟹、海龜、鯊魚、儒艮等都會在這裡進食,同時也提供海洋生物棲息地、庇護所、育幼地等功能。對人類來說,海草床還具有沉降泥沙、穩固底質、防止海岸侵蝕、淨化與改善水質的作用。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UNEP)估計,全球海草床可以捕集海洋沉積物中10%以上的碳排放,除了本身的吸碳能力之外,海草床還可以減緩海洋因為吸收過多的二氧化碳,造成的海洋酸化問題。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可能會覺得這樣看起來,海草的固碳能力應該比海藻強,不過如果透過人類活動計畫性種植,就不一定了!每平方公里的海草床固碳能力是森林的2倍[1],而海藻相較於海草可以快速培養、收穫,生長週期快,固碳能力也不容小覷。

而且,在藻類的世界裡,有一種比紫菜還小、名字叫雨生紅球藻的微藻,其固碳效果約為一般植樹固碳的21倍[2],其單位固碳能力大幅超過海草與海藻,但是要有足夠大的面積養殖,才有實質的減碳效益。

國內最知名的案例當推台泥的微藻養殖,他們倒不是直接用微藻吸碳,用微生物來吸太慢了,他們直接把水泥製程中產生的二氧化碳捕集下來,運用在雨生紅球藻養殖,這同時也是地表最強抗氧化物質——天然蝦紅素的主要來源,可以用來生產美妝保健品原料,你可能吃過台泥DAKA園區賣的蝦紅素冰淇淋,就是這套創意下的產物。

藻類固碳技術待發展,養藻仍未能成為碳權來源

雖然有案例,但關於能不能賺碳權的錢這個問題,恐怕要再次讓你失望了!雖然利用藻類固碳的技術探討很早就已出現,但因為過去全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議題較不受重視,因此藻類固碳的技術與應用相較於其他自然碳匯相當稀少,都沒有相應的方法學可供企業投資養殖藻類獲得碳權。

生命起源於海洋,在全球人口仍然不斷增加的現在,土地已經是稀缺資源,在氣候變遷的壓力下,環保與生存區域的拉鋸將持續在世界各地上演,若能透過實踐妥善利用藍碳,也許能替我們人類開出另一條可能的零碳之路。

[1]研究結果出自2012年Nature Geoscience公布的研究成果
[2]在微藻產率40g/m2/day的基礎下得出該研究數據

綠學院作者-柳婉郁

柳婉郁
一個充滿理想與熱情的環境經濟學家,專注研究如何把森林換出更多的環境效益,例如種樹生碳權。掌握植樹造林負排放技術,在近年碳中和及淨零排放成為顯學之後,成為企業詢問度最高的農牧業碳權達人。目前擔任國立中興大學森林學系教授及綠學院綠色帶路人。

*本文獲綠學院授權轉載,原文:養藻類可以賺碳權的錢嗎?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綠學院
綠學院
綠學院
展開箭頭

綠學院扮演綠色產業的連結者,透過提供綠色知識/社群/加速器服務,解決綠色企業成長所面對的工具及資源挑戰,期許在一個世代之內讓綠色產業成為主流。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