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國土真相大調查

晶圓山・手機河・新城山礦場

被掠奪的

竹科寶山二期

新竹

發現晶圓山

新竹寶山

看見台灣後,更好了嗎?

十年前,在導演齊柏林鏡頭下,我們看見台灣高山上長出了果園、農地,山坡地築起了一棟棟別墅與民宿——這些地段,亟需水土保持,是山崩、地滑或地質敏感區。如今,國土被濫用的現況改善了嗎?

舊問題微幅解決,新問題浮現

產業經濟發展與環境土地衝突仍不斷上演。 違法果園、民宿列管,但多了更多違法露營區,政府鑽國土法空窗期,讓晶圓山隆起、全台陸續出現光電田、光電坡⋯⋯

這裏,是竹科寶山二期擴建區

兩年前,這裏還是有著兩百多年歷史宮廟的客家村落,有整片綠油油的稻田、山坡種著柑橘樹,還有許多客家版築屋。但為了台積電的二奈米超大型晶圓廠,竹科剷平逾90 公頃的山坡地,且這位置還有新城斷層經過。

真的非剷山不可?

產業缺地,政府就努力擠地,為何非得讓半導體關鍵製程面對斷層風險?
經濟部2019年為台商回流盤點了逾2,000 公頃的地備用,為何一定要剷山?

縣市「積極盤點」山坡跟農地

趕在 2025 年國土計畫正式上路前,中央地方都在檢討、盤點土地利用合不合時宜。
比如,不該被劃入山坡地的,就該解編;已沒有實際農作的就變更目的。
你知道,過去十年來,這種被「積極盤點」的山坡跟優良農田有多少嗎?

「被降級」的山地良田,桃園全台最多

過去十年來,政府檢討國土利用的合理性,也盤點還有哪些土地可活化利用。
根據內政部、農委會的統計數據,各縣市解編*的山坡地高達近2萬公頃,被變更的特定農業區,即所謂的優良農田,則多達 8,000 多公頃。

當然,山坡地、農地,並非完全不能動,但都該在《國土計畫法》規畫使用,否則又會重蹈十年前,大家自由掠地、國土破碎化的景況。

註:山坡地「解編」是指將坡度標高100公尺以下,平均坡度5%以下的山坡地進行解編,不受《水土保持法》的開發限制或開發時不再需繳納山坡地開發利用回饋金。

桃園市

6086公頃

臺東縣

6062公頃

屏東縣

2619公頃

苗栗縣

2236公頃

新北市

2095公頃

臺南市

2050公頃

花蓮縣

1390公頃

嘉義縣

1086公頃

臺中市

984公頃

高雄市

955公頃

新竹縣

417公頃

彰化縣

365公頃

新竹市

302公頃

南投縣

267公頃

宜蘭縣

230公頃

嘉義市

169公頃

雲林縣

151公頃

基隆市

90公頃

1個大安森林公園面積(約25.9公頃)

各縣市山坡地解編之面積

各縣市特定農業區變更之面積註:此處僅計算特定農業區變更為「一般農業區」、「工業區」、「特定專用區」三用途之總和。

資料來源:內政部、農委會、立委陳椒華辦公室(統計時間102年~111年12月)
圖表整理:劉怡廷

國土濫用的後果?

看看新竹母親河-頭前溪

台灣資源有限,單一產業卻用了極龐大的水電與土地,
會不會對其他產業、環境、人事物產生排擠效應?

齊柏林 空中攝影: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提供 © 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為了國家競爭力和國家安全你我願意付出多少代價?

產業用地不過幾千公頃,但它既要用水也要吃電,會對其他產業、民生產生排擠效應。

環團計算台積電在興建中、審議中、計畫中的所有二奈米吃電吃水量,發現它的用電量逼近1.5座核二廠,換算成光電板,至少需地3千公頃。

而它1天的用水量,甚至超越一座六輕。
他們,排擠的會是你我生活的環境、住的土地、喝的水。

回看新竹頭前溪百年發展,它就在科技產業發展擴張、與人奪河的情況下,讓曾經寬闊長達兩公里的河道,縮窄到僅剩600公尺。

資料來源:以樂工程顧問公司(台灣辮狀河川-頭前溪歷史圖)

辮狀河川範圍1685m

1921年

辮狀河川範圍1781m

1944年

辮狀河川範圍1002m

1966年

辮狀河川範圍907m

2002年

辮狀河川範圍600m

2022年

如果開發無限制,水、土地好得起來嗎?

頭前溪是新竹的母親之河,2017年,五個地方媽媽赫然發現上游工廠排廢水,有垃圾處理場,下游就是新竹人的取水口,毅然發起「我們要喝乾淨水」公投,透過學校串連,成了2021唯一過關的公投。

公投過關,然後呢?

頭前溪水質似乎有變好,但是今年六月,鄰近的鳳山溪取水口被排放污染,讓關西人整整兩天沒有水用;七月底,牛欄河被染成牛奶河,揪源頭、罰重金,卻無法從源頭來管理制止。

製作人:呂國禎|採訪:鄭郁萌|出刊日期:2023-8-3

彭桂枝

乾淨水聯盟理事長

我們只能用犧牲、掠奪,換取台灣競爭力?

晶圓山,只是台灣十年來為了產業經濟發展,而開發山坡地或保育區的其一案例。

你或許會說,韓國也傾國家之力支持他們的產業,台灣做得還不夠。但,我們明明可以做出更安全、更合宜、衝擊損害最小的選擇,而不是讓晶圓廠蓋在斷層旁。

台灣當然需要台積電,只是,從晶圓山一案中,我們看到的是,大家在變更與解編土地運用的討論太少、太倉促;明明有空地,但我們總是動不動就剷山,甚至不怕地震跟水土流失,絲毫不給山頭、土地、河川些許喘息空間。

用掠奪、犧牲環境的方式換取的競爭力,真的是我們想要的嗎?

製作人:呂國禎|採訪:管婺媛、鄭郁萌|出刊日期:2023-8-3

© mapbox Improve this map

大園工業區服務中心

45
經濟部裁罰 No.1

觀音工業區服務中心

118

我家門前有七彩河

產業發展、經濟奇蹟背後的代價,是水源受污染,所有人都可能喝下工業廢水、吃下廢水灌溉的農作物。近10年,全台河川污染裁罰紀錄,高達 28,554件。

近10年全部裁罰紀錄地點

資料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保署 (統計時間:102~111年)
資料整理:劉怡廷

10年來,水污染變好了?

水污染嚴重罰款金額,單一事件裁罰是6萬元,但過去10年來,超過6萬元的裁罰件數,依然有 8,915筆。

水污染金額大於 6 萬元裁罰地點

資料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保署 (統計時間:102~111年)
資料整理:劉怡廷

水污染大戶竟是經濟部

全台灣水污染裁罰次數最高的前2名,是經濟部工業局轄下的觀音工業區服務中心、大園工業區服務中心、第4名是中壢工業區服務中心,前4名裡有3名位於桃園市,其中光是觀音工業區服務中心,10年就累計裁罰了118次。

資料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保署(統計時間101年~112年3月)
資料整理:劉怡廷、楊乃錚

桃園市遠超全台,拿裁罰金「冠軍」

工業產值最高縣市,卻連年被罰未改

河流,是土地的血脈。它滋養萬物、帶來沃土,人們總是依傍河川生活;然而,是誰在繼續侵害台灣的血脈?商周小組啟動調查,完整爬梳十年來全台污水裁罰大數據。

結果發現,裁罰金額最高的縣市是桃園市,桃園是全台灣最大的科技廊帶,產值近三兆,規模是竹科的近兩倍,但它的裁罰金額也最高,比第二名高出近8成。

裁罰總次數
裁罰總金額
桃園市
3730

NT$8.7

新北市
2972

4.9億

彰化縣
2624

4.8億

高雄市
2617

4.3億

臺中市
3443

4.3億

臺南市
2484

3億

臺北市
1103

2.3億

屏東縣
3344

1.8億

花蓮縣
340

1.7億

雲林縣
1810

1.5億

新竹縣
856

1.3億

宜蘭縣
612

1億

苗栗縣
797

0.9億

新竹市
487

0.6億

嘉義縣
578

0.6億

南投縣
275

0.3億

嘉義市
179

0.2億

澎湖縣
26

0.2億

臺東縣
151

0.2億

基隆市
87

776萬

金門縣
32

218萬

連江縣
7

5萬

資料來源: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環保署 (案件數統計時間101年~112年3月)
圖表整理:劉怡廷

追蹤不能說的工業區黑箱

桃園

觀音工業區的工廠污水放流口

桃園樹林溪

稻田、工廠僅隔1條河

桃園大坑缺溪上游

藍色多「惱」河

桃園老街溪

城市發展 河川扛不住

桃園老街溪

黑箱藏什麼?

桃園樹林溪

我們並沒更善待台灣的河川

2023年7月19日,商周在桃園觀音工業區的工廠污水放流口,鏡頭直擊到碩大的水管正汩汩流出鮮紅色廢水,排放到水圳中,水流瞬間變得紅濁泛黑,一路朝桃園外海奔去。

手機供應鏈大舉進駐桃園

世界級供應商多了,水質也惡化了,那些夾在廠地之間的農田,面臨灌溉水源的危機。
前內政部長李鴻源說:
「在這些工廠中間有一兩塊田,農民還是認真種著地,問題是這個米,你敢吃嗎?」

桃園光鮮亮麗的經濟發展背後

是一條越來越沈重陰鬱的手機河。
這條支撐起整個手機供應鏈的河流
每天接受逾3萬公噸的工業廢水
因為銅含量常超標,河水呈現藍色,
居民很苦惱,被稱為藍色多「惱」河。

老街溪離乾淨越來越遠?

河川耐受度有限,經濟發展列車卻急速向前,因為就業機會大增,桃園市人口突破230萬人。
不只工業區汙水廠趕不上手機供應鏈擴散,下水道普及率在六都墊底,追不上生活汙水產生。

「工業區」不能說的秘密?

  1. 實際排污超標的企業,被隱藏在統一接收廠商 廢水的「工業區污水處理廠」之下,成為黑 數。
  2. 工業區以「服務」為主,監管為輔,要提高產 值又要管汙染,角色衝突。
  3. 產業快速轉型,工業區環保設施更新不及。

十年後,台灣會變好嗎?

十年前《看見台灣》紀錄到,因為人類的貪婪苟且、偷排廢水,許多條台灣河川淌著血,那些令人心碎的環境真相,仍歷歷在目。

十年後,商周發現,台灣仍在以消耗環境資源,換取產業發展。

用飛鳥的視角看台灣,是為了要看得夠遠、夠深,看見自己的美麗,並直視血淋淋的缺陷;如此,看見才有意義,看見才會改變。

或許我們從現在開始做一些改變,十年後,當我們回望此刻,覺得自己做對了一些事,這個島不再有疼痛與傷痕、而是越來越美、越來越好。

製作人:呂國禎|文字:鄭郁萌|出刊日期:2023-8-3

烏溪河川污染

齊柏林 空中攝影: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提供 © 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南崁溪口污染與竹圍漁港

齊柏林 空中攝影: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提供 © 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老街溪口污染

齊柏林 空中攝影: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提供 © 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老街溪出海口

齊柏林 空中攝影: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提供 © 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桃園觀音海岸污染

齊柏林 空中攝影: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提供 © 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泰山污水工廠

齊柏林 空中攝影: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提供 © 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大漢溪污染

齊柏林 空中攝影: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提供 © 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新北五股觀音坑溪

齊柏林 空中攝影: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提供 © 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埔心溪汙染

齊柏林 空中攝影:財團法人看見・齊柏林基金會 提供 © 台灣阿布電影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看台灣百年礦業蛻變

花蓮新城山

不再讓我們的山被揮霍!

《礦業法》終於在歷經4任行政院長、2任立法院長,歷時6年後,完成修法,修改幅度,是近二十年來最大。
它改變了什麼?

百年礦業蛻變大事紀

《礦業法》修法,宣告不再經濟至上,限制開採量,現有舊礦場全得做環評!

《礦業法》是立法超過90年的老法,牽涉多方利益、歷史環境背景複雜。雖然溝通修法耗時,但它歷經了兩造對立、激辯、對抗,到坐下來面對共同難題、找到共同利益,取得平衡的過程。修法,不是要消滅產業與經濟,完全只顧環境,而是要找到兩者之間共好的可能。

修法後,它改變了過去經濟發展至上,忽略環境與原住民權益的落後規章,反而讓礦業、水泥業得以存續,撕掉被污名化的標籤。

礦業法修法
亞泥新城山礦場
1973
5月

亞泥計畫開發花蓮縣新城山礦區,向秀林鄉公所辦理承租原住民保留地,太魯閣族地主搬離住家並拋棄土地權利

抗爭期
1996
2月

秀林鄉原住民伊貢.希凡(漢名田春綢) 成立「反亞泥.還我土地自救會」

《看見台灣》上映,東部礦山開發畫面震撼全台

2013
11月
2014
12月

花蓮縣府將土地所有權狀還給太魯閣族第一代耕作權人楊金香及徐阿金

立法院民間版《礦業法》修正草案送委員會審查

2017
3月

經濟部再度核准亞泥展限礦業權20年,採礦期將到2037年

6月

《看見台灣》紀錄片導演齊柏林逝世,生前一個月說:「亞泥挖得更深了。」

24日,總統蔡英文在齊柏林告別式上宣示礦業改革決心。民間25萬人連署修法《礦業法》,萬人上凱道呼籲政府撤銷亞泥展限

11月

經濟部在修法前通過亞泥礦權展限案,引發爭議,自救會在亞泥專用道路前發起封路抗議,向經濟部及亞泥提起訴訟

修法期
2018
3月

總統府回應亞泥爭議,召開三方會談,由部落代表、亞泥、官方共同參與,決定成立「土地真相調查小組和地質安全調查小組」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初審通過《礦業法》修正草案,關鍵條文待朝野協商

5月

蔡英文在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上再度承諾修法

2019
6月
7月

亞泥礦業權展限訴訟,台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亞泥展限無效

立法院第9屆立委任期屆滿,因法案屆期不連續,導致修法進度歸零

12月
2021
12月

最高行政法院判決亞泥敗訴,撤銷亞泥的採礦執照

經濟部重啟修法,提出《礦業法》修正草案

2022
2月

行政院通過「亞洲水泥新城山礦場租用原住民保留地真相調查報告」。花蓮玻士岸部落進行諮商同意權投票,獲83%家戶同意繼續採礦。

行政院將修正草案送立法院審查

5月

立法院委員會完成初審,保留部分條文送朝野協商

12月

《礦業法》修正案三讀通過,距上一次修法已相隔20年

2023
5月26日

礦下居民的心聲

花蓮新城山

田明正

反亞泥自救會會長田明正,主張立刻停止採礦,返還族人土地。

詹志鵬

雖然我在亞泥上班,但我也不會屈服,亞泥跟部落本來就是平等的。

2 關鍵修改《礦業法》不合理條文

立法長達93年的《礦業法》,歷經漫長6年終於修法成功。經濟部長王美花是促成修法的關鍵人物之一,她也坦言,「這是我參與過的修法中,最『激烈』的。」

它大概是國際間最嚴格的《礦業法》了。
不合理條文本來就該修改,讓它更透明,但最關鍵的2個點,是原民諮商同意以及已開發的礦場該怎麼做環評?

確實《礦業法》在整個經濟部業務只占非常小的一塊,但它承載的意義是重要的。這法的示範性作用,是讓大家看到,政府是願意用最大的努力,來平衡環境保護、原住民權益跟產業發展的。

製作人:呂國禎|採訪: 管婺媛|出刊日期:2023-07-06

礦業法刪霸王條款、管制總量

經濟與環境,不必只能是一場零和遊戲

《礦業法》的修法,不是產業、環境與部落關係最完美的解答,它是一個重要的起始點,可以透過辯論,找到相對更好的平衡點。

台灣是地狹人稠的島嶼,未來,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間的衝突,勢必會不斷上演;但過去這段歷時6年的修法,可成為未來的借鏡與參考—它的意義在於,企業與環境、在地居民們,是能和解共存的;礦產水泥業,能撕掉萬惡標籤,它不再是以揮霍自然資源的方式來發展,而是懂得節制與尊重。

導演齊柏林拍攝的首部空拍紀錄片,昨天舉辦記者會,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姍姍(左起)、導演吳念真、導演齊柏林、台灣阿部電影董事長萬冠麗、緯創人文基金會執行長姚仁壽一起合影。

資料來源:聯合報(記者楊萬雲/攝影)

礦業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台北場公聽會昨天舉行,經濟部次長楊偉甫(中)與王美花(左)及礦務局長徐景文(右)一起主持。

資料來源:聯合報(記者邱德祥/攝影)

20多個民間團體發起「看見亞泥 搶救太魯閣」大遊行從行政院出發,遊行到凱道,訴求「礦業改革」、「撤銷亞泥」。

資料來源:聯合報(記者林伯東/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