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鮮綠農業科技 × 水保共好 從戰備物資到燃料棒,硬質玉米創造低碳價值!
因應全球減碳趨勢,深耕雲林玉米產業逾三十餘年的鮮綠農業科技公司,自2010年起取得產銷履歷並與農民契作,使用自然農法、堅持安心農產,從科技農業出發,推動ESG新服務。
鮮綠支持水保教育,以科技力升級農業
身為雲林在地企業,鮮綠也支持「水保教育扎根 臺灣共好計畫」,認養在地小學,除了送書進入雲林三所國小校園、對孩子說故事,還送進桌遊及教案,幫助老師讓孩子理解全球要面對的極端氣候挑戰,不管是風災或水災,希望他們要有勇氣、有更多的能力去面對未來更多異常氣候。鮮綠不僅支持教育,同步也運用科技力量改變傳統一級產業的生產現場:首先是導入無人機,對玉米田做大面積噴灑安全用藥,除了節省人力成本,更可避免人為疏忽造成農藥過度噴灑;再者使用減氮1/3的肥料,其對土地維護有一定好處;並追蹤搜集玉米生長數據及資料,以數位科技管理,掌握玉米生長過程。
「不僅照顧土地,還要照顧農民。」董事長熊亞萍表示,鮮綠食用玉米長期以來與農民契約合作,不論市場行情如何波動,都以高於產地一至二成的保證價格收購,「這是我們對農民的承諾。」如此,農民自然願意提供質量穩定的玉米。
硬質玉米負碳排,更能成為能源材
近幾年在氣候異常下,台灣缺水情況嚴重,為了在農業上節水、避免抽取地下水灌溉,政府積極推動改種乾旱作物,鮮綠也參與其中,從2008年黃金廊道到2012年大糧倉專案,協助農民從水稻轉作玉米,此舉對於水土保持更有利、更友好。
自2023年起,鮮綠還導入硬質玉米,也就是飼料玉米,它是金融商品「黃小玉(黃豆、小麥、玉米)」之一,符合國際採購價格,屬於重要戰備物資。目前國內硬質玉米仍以國外進口為主,將來碳權交易上路,進口玉米將加計碳足跡加重成本,鮮綠的目標就是做到進口替代、創造低碳價值,因為每一公噸硬質玉米就能產生三公噸負碳排,可為淨零碳排做出具體貢獻。
鮮綠也展現從搖籃到搖籃的精神,不僅將玉米剩餘物—玉米鬚再製成玉米鬚茶,並採用自動化機具採收有機硬質玉米,將回收的玉米桿與玉米葉等農業剩餘物絞碎後,加入特殊菌種,透過處理機製造出有機肥。甚至將玉米梗、玉米莖等剩餘物,結合稻草及竹子製作成燃料棒,生產永續燃料!過去是透過焚燒來處理農業剩餘物,未來這些剩餘物非但不需要耗費資源處理進而造成空汙,還可以成為「能源材料」。一支玉米,從頭到腳沒有一絲浪費,這是心懷永續經營願景的鮮綠,運用創新技術用心打造的玉米循環經濟效應。
氣候變遷造成極端氣候,凸顯出土地環保、永續農業的重要。不論是科技農業的創新、或是支持對下一代的水保教育,鮮綠農業科技董事長熊亞萍表示:「可以讓地球變得更好的行動,我們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