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新社果菜合作社優化庫存管理 將新鮮蔬菜送到消費者餐桌
剛從產地採收下的蔬菜如何一路保持新鮮,送達消費者手上,以確保產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以「產銷履歷、有機驗證」的蔬果為主要營運項目,站在第一線農民生產端及通路銷售端中間的合作社──雲林縣新社果菜生產合作社為此可是煞費苦心,如今透過農業部自 2021 年起推動雲世代農業數位轉型專案,成功建置「共享鮮蔬預冷新社合作雲系統」。
建置自動化真空預冷機
幫蔬菜保鮮,減少農民損失
農民是靠天吃飯,不管是豔陽高照,還是陰雨綿綿,菜農每當遇到採收時節,幾乎天天在跟時間賽跑,離開土壤的蔬菜若一直處於攝氏 20 至 30 多度的溫度下,就會加速老化,除了不夠新鮮,賣相也不好,加上長時間、長距離的運送,更連帶造成農民的營收損失。
為了幫農民解決難題,新社果菜合作社在 2020 年耗資八百萬元,建置了一臺自動化真空預冷機,讓剛採下的蔬菜在 30 分鐘內,從攝氏 20 多度降溫到 5 度,並抽取掉葉菜之間的空氣,經過真空預冷處理後,蔬菜就會維持充滿綠意生氣的狀態。沒想到的是,買下設備解決蔬菜保存運送的問題後,同時卻衍生出新的難題待解。
雲林縣新社果菜合作社執行長李慶國指出,真空預冷機一次作業可幫六個巧固架、共 2,400 公斤蔬菜降溫,但這麼大量的蔬菜並非一個農地可一次達成的採收數字,常常需要集結幾位農民採收量才能達標。
透過 LINE@ 完成預約管理
避免機臺空間與能源浪費
受限於每次的預冷作業量,「剛建置時,每次為了要何時啟動機器就傷透腦筋,」李慶國說。追根究柢,過去多是採電話預約,再用紙筆登記,但也常遇到沒有預約的農民直接將菜載到新社果菜合作社的情形。
這些狀況導致需要遇冷的蔬菜太多無法同時處理;也常發生某些蔬菜已採收太久,必須趕快啟動機器,卻又裝不滿六個巧固架,造成空間與能源浪費。
一方面為了確保剛採下的蔬果「30 分鐘內降溫」這個目標;另一方面,新社果菜合作社不想造成空間與資源浪費,「就只能拚命打電話問不同農民有沒有人要送菜來,」李慶國指出,這促使他開始設想更有效率的方法。後來在農業部雲世代農業數位轉型計畫的協助下,建置了「共享鮮蔬預冷新社合作雲系統」。
目前約有 40 位農民加入這套數位預約系統,系統內設有四種功能:「我要預約」、「預約記錄」、「消息與公告」、「資料維護」,包括後續的預約取消、記錄查詢、應付款的查詢等作業,都可以在此完成。
此外,新社果菜合作社每天可透過系統檢視預約狀況,若發現某時段的真空預冷機還有剩餘作業空間,前一天就會透過系統廣發訊息,通知其他農友可加入預約。系統的透明化及便捷性,能隨時隨地掌握並控制現場,提升工作效率。
導入數位預約系統後,能有效處理訂單、自動排程,節省人力查詢、劃位、取消等繁瑣問題。不僅提高真空預冷機每日能發揮的最大產能,由原先 30% 提升至 60% 以上,也不需要派人打電話手動排程,透過雲端預冷預約自動排程,貨量不定的問題也獲得解決,大幅提升合作社的預冷工作效率。
導入 ERP 系統管理庫存
建構智慧倉儲提升管理效益
此外,預冷的蔬菜後續處理,冷鏈是保鮮的重要關鍵,在新社果菜合作社裡,經過預冷真空處理的蔬菜,會直接送進入維持在攝氏 2 至 4 度恆溫的冷藏庫中,訂單進來之後,再重新拉出蔬菜送到低溫室進行包裝。但每逢生產旺季,冷藏庫堆滿了蔬菜,包裝人員想要迅速找到某批蔬菜,也是一個難題。
因此,新社果菜合作目前正在建置、改善智慧倉儲系統,前幾年為有效管理蔬菜的進銷存,新社果菜合作社已先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
透過系統可以明確統計出來哪位農民、在哪個時間點、送來什麼蔬菜、有多少量,以及冷藏庫裡某些蔬菜各存有多少貨量等資訊,但為了達到準確的出入庫紀錄,需要記錄蔬菜確切存放位置。
於是李慶國在每一座巧固架釘上 RFID 晶片,當包裝或出貨人員想拉出某一批蔬菜時,只要利用裝在冷藏庫大門上方的天線掃描晶片,便可立即查知該蔬菜存放位置。但目前執行上尚有許多改善空間,掃描成功率仍不高,技術團隊正在研究改善方法。
當然系統導入推動過程,讓農民願意使用、學會用也是一大課題,所幸透過教育訓練,大家也都願意嘗試,而新社果菜合作社大幅提升蔬菜新鮮度與冷鏈作業效率,讓農友可以更安心地從事耕作,產出優良品質的蔬菜,也建立更透明化的供需鏈,讓新社果菜合作社出售的蔬菜成為市場品質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