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揭開全台離岸風機的實況 專訪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林雍堯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ESG

財經 | 產業動態

揭開全台離岸風機的實況 專訪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林雍堯

揭開全台離岸風機的實況 專訪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林雍堯
第四屆理監事交接照片
廣編企劃
2024.02.15

Q儘管離岸風電能為台灣帶來綠能商機,為節能減碳作出貢獻,社會大眾與媒體仍相當關注海洋生態保育與離岸風電發電無法雙贏,您的看法?又是什麼原因會導致溝通上的落差?

林雍堯回答(以下簡稱答)
答:綠能建置看似迫在眉睫,但這個命題,我卻是抱遲疑的態度,也就是民眾普遍還是不清楚為什麼台灣需要綠電?,多數人都無法好好辨別。我想將這命題簡化,先敘明綠電對於台灣的重要性。

歐洲從去年十月啟動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美國隨之在今年也開始要課碳稅,當前全世界有超過500多家的國際企業承諾RE100,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灣作為一個全球產業供應鏈的一環,如果沒有足夠綠電供應,未來競爭力就會有問題了。簡單來說,就是「失綠能」,就會被國際產業供應鏈所排除,這是生計大事。

當然,綠電有很多種,可以確定的是離岸風電是對於台灣不管對環境、對整個社會來講,它所造成的影響是最小的。先以對自然景觀的影響來說,現階段在建置的風場很多都已經蓋到離岸二十公里以外,對景觀的影響是非常小的,而每一部風機間的間隔也都將近一公里,是能讓漁民進來作業。風場都期望能和漁民、自然共生共榮,這是非常重要的大前提。

Q 一般大眾對於離岸風電易有哪些誤解及迷思?

答:誤解及迷思還真的不少(笑)。像最近最常看到就是有人會誤解台電的虧損是綠電所造成。我真的立刻就去台電網站查資料喔,2022年再生能源佔台電總發電量才8%,換算下來,才兩百億度,這其中還含了水力、廢棄物等其它發電方式。兩百多億度在二千五百多億度的總發電量佔比有多高,大家不妨換算看看!正因佔比很低,大家目前才非常努力在建置,希望能夠提高綠電的佔比。

另外,針對海洋保育的誤解,早期大家難免有疑慮,但第一部風機海洋風電(Formosa 1)的建置到現在,已經過了七年,不管是苗栗、彰化還是雲林地區的風場,開發商皆在建置過程做了許多保護的措施,另外像是基樁放下去,同時會建置防淘刷工程,形成人工魚礁,產生自然的生態,這個部份國科會跟中央研究院都有進行相關研究。

離岸風場的影響不該全然是負面的,像是「人工魚礁」、「海洋保護區」或「限漁」的效果外,甚至在雲彰隆起海域的潛力風場,實地調查並量測包含水文、水質、浮游生物、魚類、底棲生物、風機基樁附著生物、鳥類、蝙蝠與鯨豚等不同生物與環境資料,並量測評估離岸風機噪音對鯨豚、魚類與甲殼類等海洋生物的潛在衝擊,也能建立起龐大的生物資料庫。

Q 不少海洋生態保育團體表示,已經開發中的離岸風場大多在白海豚棲地附近,除了白海豚,也有其他生物要保護,請問在海洋生態的保育方面,開發業者有做那些監測或保育動作?

答:農委會已在2014年預告「中華白海豚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離岸風場選址規劃,在環評階段都會被要求避開這塊區域。同時為避免打樁的噪音傳到棲地,針對所有的鯨豚類,我們在施工的期間,會先派出鯨豚觀察員,同時以水下聲學儀器去掃描附近鯨豚,一旦發現鯨豚進入打樁方圓750公尺的警戒區,就會在安全無虞下停止打樁。並將範圍外的噪音控制在160分貝以下,才能減少干擾。國內採用幾種措施,包括打樁緩啟動(一開始時先小聲打)、氣泡幕(產生氣泡以降低噪音)等,並在打樁範圍監測水下噪音。

另像是海纜要上岸時,由於海邊會有一些鳥類的棲息地,所以在牠們繁殖的時間,也會停止施工,絕大部分海纜要上岸,已摒棄明挖方式,都是採用潛鑽工程,儘量確保在技術可行的狀態下,降低對環境及生態的干擾。以鳥類為例,所有的風場在進行環評時都有承諾,會裝設最新商業化的鳥類監測雷達及攝影,每一年都要提供環境監測報告供開發商、地方(漁民)、專家及政府四方共同監督。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理事長—林雍堯

Q 在海洋生態保育與離岸風電開發的範疇,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目前,已有哪些作法及成果?

答: 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一個很大的作用就在要整合開發商的共同意見,協會是採四分之三以上會員共識的絕對多數決,所以出來的聲音就是代表開發商共同的意見,這樣的方式有助於我們與政府、地方的溝通。由於台灣的離岸風電正在起步,協會的著力點很多,像颱風侵襲,漂流船會對風機造成損害,海上的區域聯防就能透過協會整合所有的風場,一旦有海上發生緊急狀況,就能減少災害。另外,針對海纜的規劃、政策的審批等,無論是延聘國外專家,或提出建議,與政府商議或是針對社區、大眾進行分享等,協會都能扮演智庫的角色。

Q 在2025年的風力發電進度目標下,展望今年,台灣離岸風電產業協會又有哪些目標需要完成,並發揮智庫作用,協助產業健全共榮?

答:所有的離岸風電開發商都是經過政府正式公開的招標取得開發權,風場建置的所有的資金都是自有資金或是自籌外,在簽約後還要有履約保證金,包含海域土地使用的保證金、分攤加強電網的費用,為了電網的穩定,還要有備用容量責任等。

也因為如此,在負重前行的路上,我們由衷期盼整體產業環境能夠更加完善,像是如何協助國內綠電購買者取得國際的信用評等、合理的綠電交易價格及機制,還有國內金融機構對於台灣離岸風電建置的能力和能量的信任,擴大融資的參與等 。

過去,我以為投資綠能是為了下一代,但在這麼多國際企業承諾RE100以後,綠能已是現今產業生存的必需要素,隨著2023年是過去七十年來,地球平均溫度最高的一年,當極端氣候已是不可逆的事實,使用再生能源或是藉由綠能減碳,已不是單一國家的責任,也是未來人類及萬物的生存的要素,這條路很難走,卻是非走不可!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