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碳盤查標準不同,當心課徵碳費時吃虧!碳數據計算、交換「有標準」,助攻產業加速邁向淨零
2050淨零碳排已成全球共識,隨著歐盟碳關稅在2023年10月上路,美、日、韓等國的碳關稅制度也陸續將在2025年之前實施,產業加速碳排查、減碳措施迫在眉睫,數位科技更將成為推動淨零過程中的重要工具。
由經濟部產發署舉辦的【淨零定錨:掌握關鍵】電子資訊業碳盤查數位工具暨成果分享會,邀請到產官學界代表,從全球碳排趨勢、碳排數位工具應用,以及政府挹注實作成效等三大主軸進行分享,為產業提供更智慧的減碳方針。
「在減碳路上,許多企業都非常希望瞭解自身所處產業的減碳作法與進程、自身處於什麼樣的階段,國際指標企業又有何創新作法。」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主任蔡明宏於會中指出。資策會在經濟部工業局支持下執行「電子資訊業低碳轉型推動計畫」,過程中透過一連串與企業及公協會的訪談,發現企業面臨淨零轉型的主要挑戰有三點:首先是尚未意識到減碳壓力迫在眉睫,或不知如何展開相關措施,導致減碳作法仍無著落:其次是由於碳排查及產品碳足跡的計算足跡缺乏一致性,因而在眾多計算方式中難以取決;第三點則是來自企業內部的壓力,例如在整合散落於各單位的碳排數據時遭遇排斥及阻力。
為協助企業克服上述挑戰、加速落實碳盤查及減碳,「電子資訊業低碳轉型推動計畫」從三個方向提出解方,包括設定產業減碳目標,訂定產業別產品碳足跡計算準則,以及制定碳管理工具數據交換標準框架。「在減碳的過程中,個別企業也許都已經有一套作法,但是都不知道產業標準為何。」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組長魏傳虔指出,正如經濟部長王美花曾強調:「臺灣是全球ICT產業最重要的供應鏈,群聚供應鏈長又多,涉及千家廠商,如何齊步減碳成為重要課題。」因此,「電子資訊業低碳轉型推動計畫」在2023年與台灣重點產業的公協會及指標業者密切討論,合力設定出未來的減碳目標及減排路徑,以及落實該目標的短中長期策略方針及相關科技,並於10月份針對電子資訊4大產業都已推出減碳白皮書,協助業者依據白皮書的減碳路徑持續推動減碳。
碳足跡計算有標準 課徵碳費、碳稅時才「不吃虧」
在「產業別產品碳足跡計算準則」的訂定方面,安侯碳資源服務公司董事總經理黃力家指出,碳排減量的衡量標準就是盤查,在制定盤查系統時若能更有效率、將範圍更加擴大,更能夠因應未來的各種衡量機制。資策會數位轉型研究院主任蔡明宏進一步說明,目前台灣企業主要根據ISO14064標準進行整場碳排查,但在計算產品含碳量的過程中多半忽略了係數引用、邊界設定、分配原則等「公平性」議題。「這幾個議題在我們計算、取得認證的過程中並未被規範,就導致同一原料產線製程計算出的數據可能有天壤之別,在未來面臨課徵碳費、碳稅時造成極大影響。蔡明宏分析,目前碳足跡計算機制的兩大差異來源包括引用的「係數品質」以及製程階段的「分配原則」,因此「電子資訊業低碳轉型推動計畫」特別針對電子資訊4大產業奠定了相關計算準則,期望運用對台灣產業具有優勢的計算機制,在國內產業形成共識,再透過這些產業在國際舉足輕重的角色進而影響到全球,為台灣產業建立碳成本優勢。引用國際框架 建立產業碳數據交換標準
有了產業標準後,相關數據必須要能透過有效率的方式與上下游產業進行交換。目前企業即使運用數位化方式進行內部的碳排數據的收集計算管理,但在交換時多半仍以Excel形式、透過 EMAIL等方式提供給客戶。因此,「電子資訊業低碳轉型推動計畫」也特別制定「碳管理工具數據交換標準框架」,期望透過共通標準,讓產業供應鏈間能使用自動化方式交換數據,以降低人力負擔、提升數據正確性及即時性,並將低可能存在的資安疑慮。「碳管理工具數據交換標準框架」的制定基於國際透明度夥伴關係(PACT)所發佈的碳足跡及數據交換指引,包含了數據模型的相關準則以及資料交換標準。在資料交換標準方面,更由PACT所訂出的「身份認證與授權」和「資料交換」延伸出了「資料收集」和「安全措施」等相關框架。目前相關標準框架制訂之後,已經開始與數位工具業者合作開始試點實作,初步測試結果,透過導入相關數位工具進行盤點,錯誤率降低了30%,效率更大幅提升50%。
低碳轉型加緊上路 碳盤查「先求有」再拼數位力
在具體的碳盤查作法上面,淨零轉型領先業者思科也在會中分享自身經驗。台灣思科工商事業群總經理盧佳成表示,思科在自身企業範圍內大量導入自動化工具和可視性工具,並且大量運用傳感器即時偵測各種能耗狀態、提供數據來源,透過數位化的碳管理找出碳排熱點,針對性地進行改善。對於無法立刻投入大量成本裝置傳感器、全面數位化的企業而言,南台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助理教授謝佳宏根據自身在「電子資訊業低碳轉型推動計畫」中實地輔導30多家電子製造業者的經驗建議,透過實地盤點水塔、空壓機、馬達等廠務設備的型號規格資訊和實際運轉狀況,找出照明、空調、空壓、風機等低碳化8大系統的碳排組成,才能夠擬定後續的減量方針,精準找出八大系統中哪些可以改善。「如果一開始沒有把邊界和整個排放源鑑別細緻化,後續工作很難展開。」謝佳宏表示。
謝佳宏也呼籲,隨著產業低碳轉型壓力的日益升溫,初期階段「先求有」,可以用excel搭配人力盤點的方式先開始,後續逐漸導入數位工具,未來在面對每年的碳盤查時間壓力時,透過數位工具進行不僅更有效且節省人力,也擁有更高的資料準確性和即時性。最終向與企業ERP結合進化,透過即時性的可視化資料即時監控管制,讓淨零策略更加有跡可循。
經濟部產業發展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