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金融科技的下一步? 結合永續建成護國神山

近幾年在人工智慧(AI)、區塊鏈、行動支付的快速成長下,金融科技(Fintech)進入高速成長期,再加上ChatGPT的橫空出世,金融科技的下一步能否更來自於人性?或許搭著數位轉型的風潮、結合永續發展的方向,金融科技可望以更「以人為本」的溫度,成為台灣再一座護國神山。
中國信託6日以「Fintech for Good」為主題,舉辦「金融科技創新年會」,聚焦金融科技創新與永續發展議題,特別請到被《華爾街日報》選為全球金融科技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的Chris Skinner蒞臨演講,吸引線上線下近3000人洗耳恭聽。Chris Skinner是聯合國、白宮、世界銀行和世界經濟論壇的顧問,著有多本以數位轉型如何發揮社會共好功能為主題的書籍,近期新作《數位金融永續發展》,與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高仙桂在致詞時所提到攸關國家競爭力、企業營運生存命脈的「淨零」、「數位」雙轉型,更是不謀而合。
銀行不會消失 科技將是助力
疫情促使零接觸的需求大爆發,對金融業既有的營運模式產生顛覆性的影響,Chris Skinner不但對此樂觀看待,並斷言銀行「不會消失」,反倒可為金融服務開創一個嶄新的未來;在科技的發展勇於突破現狀、挑戰不可能之際,金融業與監理機構將塑造更完善的保護機制以確保消費者權益,金融科技在其間扮演了結合穩定與創新的角色,讓金融服務業得以繼續保持市場的競爭優勢。
中國信託總經理陳佳文也認為,在後疫情時代,產業數位化不只是轉型力與創新力的展現,更重要的是應變力的發揮,透過金融業「信任」(trust)的基礎,應該思考的是如何讓金融科技還有金融業的發展能夠更健康,能夠為社會提供更多服務跟福利。
陳佳文進一步說明,數位轉型對於金融業營運表現的實際助益,例如美國的摩根大通銀行、加拿大的皇家銀行、新加坡的星展銀行以及中國大陸的招商銀行,由於結合科技提供給客戶最好的體驗,皆獲得市場的正面評價,賦予的股價淨值比(PB ratio)更是高出同業一截。中國信託配合政府政策,多面向推動台灣金融業數位轉型,並與國際接軌,顯見科技在金融業已成顯學。
科技創新軍火庫 大秀獨門know-how
在2023中國信託金融科技創新年會中,還展示了多年來打造的「科技創新軍火庫」,包含視訊對保、先買後付應用人臉辨識、人證比對等超過50個內部應用的AI模型,並運用區塊鏈技術整合企業資源計畫系統(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ERP),打造了高效率且交易安全的價值供應鏈,不僅是企業可跨機構傳輸數據,銀行也能信任數據的真實性,據此快速提供資金給廠商;中信銀行更與20家國際級銀行共同建構了全球最大的區塊鏈貿易融資平台,大秀獨門「know-how」。
在數位科技結合永續發展的議題上,中信金控科技長賈景光分享自家研發策略,採用雙軸併進的路線,一方面與國際大廠結盟,導入成效優異的尖端科技成果,在國內實際情境中落地應用,另一方面,也在研發中掌握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他認為,更重要的還在於持續在鼓勵可容錯的創新文化。
中國信託從客戶服務、文件申請傳遞、產品流程、風險管理到交易監控持續推動數位化,數位轉型的腳步在3年的疫情催化下不但不停歇,反倒走得更快、更穩、更領先;中國信託透過奠基競爭力,廣納科技、金融人才,打造了一支極具戰力的金融科技軍團,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也不忘「以人為本」的溫度,為永續議題做出具體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