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發展亞太風電基地 國際大廠、風電新貴搶進中港特區
離岸風電,是台灣新能源發展的王牌之一。台中港是台灣發展規模最大的風機預組裝基地、風電國產化基地、運維基地;隨著風電產業上下游陸續進駐、風電新貴移居此地,帶動整個港區的經濟與不動產發展,後市看俏。
全球力推碳中和政策、開發新能源,台灣也在2050年達成淨零排放的目標下,運用台灣海峽適合海上發電的天然條件,發展離岸風電。
在海上的風場豎立大型發電風機,需要一個運輸風機相關設備、人員的港口;在台灣西岸的港口中,台中港是距離風場最近的國際商港,也是政府離岸風力發電計畫中風機組裝、放置風機大型零組件、工作船靠泊的樞紐港。
風電供應鏈落地 翻轉港區發展
經營管理全台七大國際商港的台灣港務公司,將台中港規劃為風電國產化製造區與風機預組裝基地、運維及產業人才培訓基地等,其中的風電國產化製造區,目前已成功招商國內外多家業者進駐設廠。
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李賢義指出,港口在離岸風電產業裡的角色,就像足球賽場上的「中場」,不僅要支援前方海上作業,還要協助後方物流服務、生產製造,為開發商、零件供應商、海事工程業者「看前顧後」。
台中港務分公司總經理陳榮聰也表示,台中港有了風電產業進駐後,不僅港口船舶的進出,變得頻繁忙碌,一天多達百艘船,連港口腹地也幾乎要出租完畢。面對廠商找地擴廠的需求,台中港務分公司正在盤點港區的閒置土地,準備釋出供給廠商使用。
目前港區的岸上,擺放著開發商的風機白色葉片、機艙、塔筒、基樁、轉接段等大型零組件,行列整齊、場面壯觀。隨著台灣離岸風電進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選商作業後,國內外風電業者為了布局供應鏈關鍵位置,搶著進駐台中港的動作,更為積極、快速。
像是來自丹麥的風場開發商沃旭能源,在台中港設立亞太區最大的離岸風場運維中心,未來將負責營運維護彰化離岸風場的4座風場裝置容量。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也在台中港租用36號碼頭,作為離岸風機預組裝工程,及工作船隊停靠補給等用途,執行CIP彰芳暨西島離岸風場建設工程。
另外,全球三大風機機艙組裝大廠維特斯、西門子歌美颯,也在台中港建置製造基地。
風電新貴崛起 增加購屋需求
風電產業就在台中港扎起供應鏈,上下游的國內廠商在此設廠,帶動薪資水準與科技新貴比肩的「風電新貴」崛起。
在風電國產化製造區裡,到處可見操著英語交談的外籍、台籍員工,國際化是這裡的工作氣氛。因為人多、薪水高,接連的效應就是帶動當地房市交易熱絡、房價上揚。
台中港是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軸心,創造許多工作機會,促進地區的繁榮,吸引風電新貴在周邊地區購屋,推升當地土地、房屋交易。像遠雄、寶佳、潤泰、麗寶等一級建商,看準台中港新市鎮的發展、風電新貴移居,以及下游廠商需要辦公空間的需求,紛紛購地推案。
根據在地房仲業者的觀察,在這3年來,台中港周邊房價從1字頭躍升到3字頭,並且在待核定即可開工的捷運藍線、中央審查中的藍線延伸線與屯區捷運,以及開通在即的特五號道路等激勵下,增值潛力極強。
陳榮聰接受媒體採訪時也強調,台中港這幾年的發展,可以吸引更多定居人潮,促進台中港新市鎮特區的成長,成為台中海線雙港副都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