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停看聽!風險大於機會 台商眼中的中國大陸市場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停看聽!風險大於機會 台商眼中的中國大陸市場

廣編企劃
2020/12/24

懸崖上的花,要摘很危險?

兩岸投保協議實施迄今十年,尚有六、七〇件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糾紛案未獲解決,投資中國大陸市場風險仍高,台商應更加審慎,以避免血本無歸。


中國大陸投資經營成本升高,台商多回台或轉赴第三地

近年中國大陸市場接連受到勞動、環保及稅賦成本上升、美中貿易衝突及COVID-19疫情衝擊等因素影響,當地投資環境已悄然出現巨大變化。經濟部投資處特別於全球供應鏈開始重整同時,於11月間舉辦「台商投資實務研討會」,邀請多位學者專家深入剖析美國總統大選後美中台最新關係變化,台商如何看待中國大陸市場,以協助台商趨吉避凶。

經濟部投資處謝秀萍參事致詞時指出,面對近年來中國大陸各項投資經營成本持續升高的壓力,部分台商有調整投資布局的需求,政府已透過各項優惠措施,積極協助台商回台或轉赴新南向國家投資。她指出,「高階製程、研發中心可以設在台灣,如果產品一下子沒辦法做到那麼高階也不用擔心,政府會協助台商在中國大陸以外的地方設廠,去建置相應的備援機制。」

台灣防疫成效佳,成台商回台及外商投資重要吸力,品牌台灣機會再起

台灣智庫執行委員賴怡忠分析,隨著歐美等國COVID-19疫情再起,東南亞狀況持續嚴峻,今年全球的經濟活動都被迫下降;相較之下,台灣對疫情控制得宜,是世界前25大經濟體當中,少數至今仍維持經濟活動的國家,「國際游資需要投資標的,人才也需要地方發揮,所以紛紛將眼光投向台灣。」

「更重要的是,台灣因為防疫成功,連帶台灣產品也開始被認定是高品質與可靠的象徵,加上目前有許多外國記者都派駐在台灣,渴望報導台灣的消息,因此企業在台灣就可以達到『國際化』的目的,其實不失為台商脫離OEM,建立自有品牌的一大契機。」賴怡忠建議。

資深財經專家黃世聰則提及,中國大陸正積極推動「國進民退」政策,對仍在對岸打拼的台商來說,無疑形成一股龐大壓力,「以最近河北大午農牧集團來說,據報導係因與國企有了糾紛,創辦人孫大午出面維權,沒想到就被抓了。所以,現在的中國大陸固然還有很多鮮花可以摘,但它就好像是長在懸崖上面的一朵花,很漂亮,但要摘也會很危險。」

「或許,我們可以反過頭來,看看家裡那一朵貌似不起眼,但卻是最香的一朵花。最近像微軟、谷歌、臉書、亞馬遜這些大公司都來台灣投資,也不妨視為對台灣的肯定,是台灣獨有的一種機會。」黃世聰說。

台商應注意中國大陸《外商投資法》實施後之影響,撤資首重交易安全

事實上,近期確有不少台商正考慮調整中國大陸產能,方法不外乎清算、減資或出售。對此,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會計師段士良提到,股權出售最受還擁有土地資產的台商歡迎,因為稅負相對直接處分土地來的低,股款經過合法程序也可以直接匯到境外,只是因為中國大陸外匯管制嚴格,程序上台商須將中國大陸公司股權變更為買方後才能匯款出境,在無法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情況下,交易安全就變得格外重要,經常有台商完成股權交易後收不到股款。

因此,段士良提醒,台商在交易前,應審慎評估稅負成本、交易程序安全性、資金匯出等流程,並注意談判過程可能遭遇的人員資遣、買方資質等種種問題。

此外,中國大陸《外商投資法》於2020年上路,大成台灣律師事務所律師魏憶龍指出,台商投資應先適用《台灣同胞投資保護法》,該法及其實施細則未規定者,則參照《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執行;未來台商可能面臨《外商投資法》規定之國家安全審查的風險,並應注意在5年過渡期間是否有調整組織之需要,須及早掌握,避免一時不察而誤踩地雷。

台商指證歷歷,在中國大陸投資糾紛慘痛經驗多

值得一提的是,當天也邀請曾在中國大陸遭遇投資糾紛的幾位台商現身說法,希望透過提供自身經驗談,作為廣大台商防範及因應參考。

其中,A台商表示,自己在中國的廠房於9年前遭強制拆除,當地政府至今拿不出拆遷協議,連拆遷補償款也下落不明,在後續衍生的相關訴訟中,他更發現自家公司印章遭到變造,「我那時候才知道,原來在中國大陸偽造印章、文件,竟然都不犯法。那裡就是一個人治社會,所謂的法律僅供參考。」

B台商則泣訴,因自家企業文件遭偽造而陷入投資糾紛,多年訴訟過程中,其本人曾多次至天安門絕食抗議並被公安驅逐,他說「案子可獲勝訴,可以說是我用生命換來的」,沒想到即便勝訴,最後房產證竟仍遭當地台辦扣留迄今,致仍無法獲得賠償款,也感嘆「捶心肝」!

就算在中國大陸打贏官司,權益也未必獲得保障。C台商說,自己25年前向中國大陸一家房產公司購買商舖並付清款項,沒想到對方一屋多賣,至今始終未交屋,中間雖獲法院判決勝訴,申請強制執行卻被拒絕,「在申請執行扣押那天,我看到法官竟然坐著對方的車子來,結果可想而知。」

上述台商投資糾紛案件,經濟部仍鍥而不捨透過兩岸投保協議行政協處管道協處中。雖然中國大陸片面中止行政協處平台會議,經濟部仍持續發送工作函,並與海基會合作,加強力道、多管齊下,促請陸方妥善處理台商投資糾紛案件。

台商投資糾紛樣態以土地使用權最常見,發生地以廣東、江蘇、福建居多,台商仍應審慎因應

據經濟部統計,台商在中國大陸投資糾紛樣態以土地使用權(29%)、徵收補償(22%)及法院程序(10%)等最為常見,發生地則以廣東省(16%)、江蘇省(11%)、福建省(10%)及海南省(10%)等居多,經濟部投資處林美杏科長總結指出,「即便在困難情形下,過去一年多,我們仍舊促成20多件協處案件結案或取得重大進展,未來也會持續提供相關法律諮詢及協助,維護台商合法權益。」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