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屏東超進化 找回城市的光榮與活力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商周集團 2025年春節期間出貨及服務說明
至頂箭頭
特別企劃
屏東好好

財經 | 產業動態

屏東超進化 找回城市的光榮與活力

廣編企劃
2019/12/26

台灣燈會風光落幕後,屏東人把「我屏東我驕傲」這句惕勵的口號,掛在嘴邊,大聲告訴大家。他們為什麼要以屏東為傲?這座城市又為他們帶來哪些期待?

二○一九年,是屏東人走路有風的一年。從台灣燈會、台灣設計展、國慶煙火,到世界巧克力大賽奪大獎,喚起地方沈寂已久的自信。

年初,在為期十三天的台灣燈會裡,來自於屏東各地的六千多位志工們,有高中生、大學生、家庭主婦,也有七、八十歲的阿公與阿嬤,個個都穿著水藍夾克,昂然挺身、亮出笑容,不停地穿梭會場,完成服務上千萬名遊客的不可能任務。
接著,台灣設計展首度移師屏東,運用新穎的設計元素,連結屏東在地產業、人文歷史、社會福利,以超級市場的概念,打造出一個最有屏東味的設計超市。在十六天展期中,吸引四百萬人次的參觀人潮,為破框呈現「超級南」的生活美學喝采。

與此同時,史上施放煙火最長時間的國慶煙火,在屏東高屏溪舊鐵橋河濱公園登場。一萬六二八○發的煙火彈,在四十二分鐘的時間內射向高屏溪夜空,畫出一幅幅絢爛的火樹銀花,讓三十二萬位民眾仰頭讚嘆。

入秋後的十一月,屏東的巧克力再度站上國際舞台,前進有「巧克力界奧斯卡」之稱的世界巧克力大賽全球決賽(ICA),狂掃「七金、二十六銀、五銅」的三十八面獎牌。在全球巧克力地圖裡,後起之秀的屏東,不斷綻放光芒,成為令人驚豔的金牌產地。

我屏東我驕傲 激勵民眾自信心

「我相信二○一九之後,屏東人會勇敢地講『我來自屏東、我屏東我驕傲』。」,常被年輕民眾要求一起合影的屏東縣長潘孟安,對於屏東能讓台灣、世界都看見,深深感受到屏東人更勇於展露的自信心。

他認為,這是屏東縣政府在這幾年來,投入公部門的資源後,讓大家很引以為傲的結果,「也不是我們有多行,而是我們激勵了公務體系,整個全面地帶上來,讓這個城市找回了活力跟光榮感,那個才是真的!」

經濟發達、資源匯聚、人口眾多的大城市,並不需要激勵。但在先天工商不發達、後天制度又失衡之下,屏東的確是需要這一份激勵。

潘孟安說,不論是制度或國家公共政策的使然,讓所有的重大交通建設,到了高屏溪就止步,使得地形狹長且位於國境之南的屏東,發展落後於其他城市,如同資源輸送不到的管線末端,「但屏東並不自怨自艾,我們也有先天的優勢,就是屏東的農業與文化底蘊!」

看到台灣其他城市有高科技的科學園區、充裕的自有財源稅收或地方基礎建設,潘孟安不諱言「屏東也很羨慕」。「我們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他強調,既然屏東從立縣至今,在將近七十年當中,長期扮台灣演糧倉的角色,一直被定位為比較保守的農村縣,那麼他就要把這個農業優勢,推動到符合整個時代的進程。

激勵,就像是燃燒的一把火,這背後必須要有一個經過整理的燒火環境、引燃的火種,以及源源不絕供應的能量。

因此,潘孟安將縣府各部門垂直整合,整理出有效率的工作環境,才能帶得動公務員投入縣政。而台灣燈會就像一顆火種,用最在地的產業元素,做出國際水準的內容,激勵參與其中的縣府公務員,為了拚屏東的城市光榮感,大家一起迅速發揮團隊力量,解決大大小小的問題。

令潘孟安感動的是,有的新婚公務員決定不去渡蜜月,或是太太生了小孩,也沒回去探視,天天在燈會現場忙完所有工作後,直到三更半夜才回家。整個屏東縣府團隊也因為台灣燈會的表現,得到公務人員最高殊榮的「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團體獎。

不舉新債、還舊債 存錢救財政

火塘已經燃出溫暖的火光,接下來要不斷遞入足夠的柴火,燒旺這一把火。

屏東並不是財源富有的縣市,過去曾有媒體形容屏東的財政已經進入加護病房,接上葉克膜續命。五年前,潘孟安上任縣長後,就一直思考「要如何讓拿掉葉克膜,讓財政可以從加護病房移到一般病房,甚至可以健康行走」。

「這四年多來,我堅持一個紀律,就是維持財政紀律,不能藏債於民,而且還要做到『藏庫於民』。」藏債與藏庫,是讓潘孟安必須處理的兩頭極端,但他也無懼於這當中可能遭遇的棘手難度,先從縣府債務塑身、落實開源節流著手,「我從不舉新債,而且要還舊債,在這四年三個月的時間,我減掉了一○八億九千三百萬元的債務。」

當債務逐筆清掉後,屏東成為「全台唯一連續四年」歲入大於歲出,且年年正成長的縣市。而且縣府每年還能存錢,讓財政調度有更多的彈性。

三支箭挺年輕人 移居屏東更輕鬆

帶著希望、光明的薪火,加溫屏東整座城市的活力,走向超進化。
從城市的演進來看,年輕人口被公認為推進發展的主旋律,任何一座城市都需要大量的年輕族群,願意落地工作、居住,屏東也不例外。曾經北漂的潘孟安認為,要如何讓年輕人南漂或來到屏東,是他治理屏東面臨的最大自我挑戰。

「要讓年輕人進來屏東,必須要先做一些基礎建設。所以,我提出我的『三支箭』!」潘孟安說,屏東工商業不發達、就業機會較少,在地年輕人必須北漂找工作,因此他射出的第一支箭,就是成立招商的單一窗口,盤點縣府或民間私人的閒置工業區土地,媒合企業來屏東設廠,如此以來,不僅可以提升就業機會,而且還能擴充土地增值稅的收入。

目前屏東共有一一六公頃的閒置工業用地,獲得七十多家廠商青睞,投資四二八億元設廠。

接下來,潘孟安的第二支箭,則是打造年輕人的創業環境,由縣府成立農業大學、青年學院,由專業的輔導團隊,手把手協助想要從農或創業的年輕人,加強專業知識、財務管理、成本分析、決策處理等實務面的經營能力。

「如果沒有專人陪伴,年輕人常常在創業路上跌跤,我們希望他們能在屏東賺人生第一桶金,不要揹了一屁股債。」年輕時也曾加入創業行列的潘孟安語重心長地說。

最後的第三支箭,則是讓年輕人安心居住屏東。縣府提出高達八成五的購屋貸款成數、一.六五%低年息、最長三十年的貸款期限,幫助願意設籍屏東、在屏東就業與買屋的年輕人,減少房貸負擔。

「我很務實地去看待每一個人民的需求,其實他們要的就是安居樂業,需要有工作,然後住得安心、住得放心,而政府就要提供這樣基本標準的功能。」潘孟安強調。

屏東雖處台灣尾、國境之南,卻正用自己的力量與步伐,啟動城市重生與創新,逆轉公共建設資源管線末端的劣勢,朝向一個宜商、宜居的生活大縣。

FOLLOW US
加入商周LINE好友 秒懂新商業
加入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