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機器人會害誰失業?上班族首當其衝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機器人會害誰失業?上班族首當其衝

機器人會害誰失業?上班族首當其衝
來源:julialat34@flickr, CC BY 2.0
撰文者:張育寧、張心怡
科技報橘 2013.09.25

本文獲科技報橘科技報橘授權刊登,原文出處

今年 6 月在《 MIT Technology Review 》以 Brynjolfsson 與合作撰稿人 Andrew McAfee 的研究結果,發表一篇題為 < How Technology is Destroying Jobs(科技正在毀掉工作機會?)> 的文章,引發爭議。

Brynjolfsson 在 2011 年出版的暢銷書《Race Against the Machine(無中文版,暫譯:與機器賽跑)》一書,以及之後發表的文章中,嘗試以各種論點說明經濟社會如何因為新科技的發展而受惠,不過,同時也談到,在這輪新科技創新過程中,中產階級將逐漸消失,他們的工作將被機器取代

廣告

全球就業市場萎縮,科技正在摧毀工作機會?

以「每單位投入(例如:一小時的勞動)所創造的經濟價值」為衡量指標,Brynjolfsson 與 McAfee 發現,二次大戰後的美國產業結構,單位生產力以及總就業量趨勢變化彼此緊緊相依、同步增加。這意味著:當企業能讓員工生產更多經濟價值,整體國家社會就會變得更富裕,經濟活動相對更活絡,然後回頭創造更多工作。(圖表上半部)

但是 2000 年以後,這樣的模式發生變化,生產力繼續強勁的成長,但就業量成長速度卻突然萎縮,兩者分道揚鑣。到了 2011 年,兩條線出現明顯差距,經濟成長並未同步帶動工作機會增加,Brynjolfsson 與 McAfee 稱之為「大脫鉤(great decoupling)」,他們確信,這一切都是「科技」造成的。

我們引以為傲的進步科技,不論是先進的工業機器人或是自動翻譯服務,就是近 10-15 年來就業率停滯不前的主要原因!而更糟的是,兩位 MIT 的學者對工作者預言一個更慘澹的未來:這些侵蝕工作機會的新科技,將不只被應用於工業或商業,還會擴張到更多專業領域:例如法律、財務金融、教育以及醫學等

廣告

我們早就知道,機器人(包含自動機械手臂等)和軟體等,在不同領域,例如汽車工業或旅遊業等領域取代人力,但 Brynjolfsson 與 McAfee 認為這樣的情況會持續惡化:因為,科技變遷消滅工作機會的速度,已經遠高於它創造工作機會的速度,而這正是美國中產階級停滯以及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的原因。不只是美國,在其他科技先進的國家,同樣的狀況也正發生。

在圖表下段,Brynjolfsson 指出,儘管 GDP 不斷上揚,中產階級卻正在衰落,「這是我們的世代所面臨的兩難局面,」他說,「生產力達到記錄的顛峰,創新速度前所未有,但同時,我們卻面臨中產階級的衰落,以及越來越少的工作。人類正在落後,因為科技進步得太快,但我們的技巧與組織(《TO》編按:指整體社會運作制度)卻還沒跟上。」

科技政策專家:小心落入退步主義陷阱

許多經濟學者認為,Brynjolfsson 與 McAfee  的研究對生產力和就業量的關係論證有缺失。

人口老化、國際貿易事件或 21 世紀初與世紀末的全球金融危機,都有可能與 10 多年來的就業不振有關係。「就業市場萎縮的原因,真的沒有人知道,」哈佛大學勞動經濟學者 Richard Freeman 說,「你很難把科技所造成的影響從總體經濟效應之中單獨分離出來。」但科技是否真能夠這麼快速、大規模的改變商業活動導致就業量下降?Freeman 持懷疑態度。

科技政策專家 Robert Atkinson 這個月(2013/09)初同樣在《 MIT Technology Review 》發表文章挑戰 Brynjolfsson ,打賭 2023 年美國的總就業量將會比現在多 5 %。

Atkinson 急切的反對以「科技摧毀工作」來詮釋全球就業不景氣,因為「把就業問題簡單歸咎給科技,將會落入對科技創新的寒蟬效應陷阱,而經濟持續繁榮增長的關鍵就在科技的持續進步,這種寒蟬效應最終將導致真正的退步與就業困境。」

不管從歷史角度或從經濟分析的研究來看,Atkinson 的擔心都有道理。科技的進步對就業市場的確可能帶來負面影響,但都是短期結構性的,長期而言,科技進步會創造更多新工作機會。

Brynjolfsson 與 McAfee 的研究中,並未否定科技能夠增加生產力並使社會更加富裕,但他們認為,這一次科技進步的衝擊對象,將會是跟不上數位變革的中產階級,而且這股衝擊的力道將會非常大。

自動化是否是今日低就業量的元兇?這個爭論已經刺激到不少害怕失業的人們的神經,不管 Brynjolfsson 與 Atkinson 的打賭誰輸誰贏,可以確定的是,這波工業革命,白領中產階級會首當其衝!

工作趨向兩極化,掏空中產階級

數位革命對中產階級的衝擊,已經持續 30 多年。MIT 專門研究工作機會與科技關連性的經濟學者 David Autor 說,1980 年代開始電腦就不斷在取代各種工作,例如簿記、文書、製造業中不斷重複同樣任務的工作,而這些全是提供中等薪資的工作。

同時,需要創意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高薪職業開始增加,低能力需求的工作也是如此。結果就是,工作產生兩極化,而中產階級工作則被掏空。這件事情在許多先進工業國家已經發生了數十年。機器人取代的是那一個時代「低技術又沒有效率的工作」,這次會集中在白領中產階級,例如律師、醫生、記者甚至文化教育類工作

但這只是 Brynjolfsson 和 McAfee 所看見的趨勢中的一小部分。他們認為,科技的快速進展已經大大的拉開了收入的差距。這也是中產階級被掏空的原因之一。

「數位科技只偏愛超級明星」他們指出。舉例來說,一個人若是創造出能夠自動進行稅務籌劃的軟體,他將能夠賺進百萬甚至上億的財富,卻同時消除數不清的會計人才需求。

「新科技正以一種前所未見的方式入侵人類的(工作)技巧,」McFee 這麼說,「許多中產階級工作正中紅心。」就連許多需要高度技巧的職業如教育、醫學、法律…等都紛紛被影響。「中產階級正在沒落,」他補充,「而頂端與底端的差距則不斷擴大。」

(資料來源:MIT Technology Review, MIT Technology Review 2

作者簡介_科技報橘

TechOrange,專門追蹤全球網路產業的科技網誌。提供網路創業者、行銷人員、媒體人員關於網路的資訊與知識是我們的任務。文章輕薄短小,吸收科技新知沒負擔,每天大概花吃顆橘子的時間來瀏覽就夠了。

「科技報橘」專欄文章列表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白領 科技 失業
科技報橘
科技報橘
TechOrange
展開箭頭

TechOrange,專門追蹤全球網路產業的科技網誌。提供網路創業者、行銷人員、媒體人員關於網路的資訊與知識是我們的任務。文章輕薄短小,吸收科技新知沒負擔,每天大概花吃顆橘子的時間來瀏覽就夠了。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