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menu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投資有成、帳也管得好,為何一家人越過越窮?她發現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投資理財

投資有成、帳也管得好,為何一家人越過越窮?她發現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投資有成、帳也管得好,為何一家人越過越窮?她發現問題出在自己身上
內心的匱乏感不停在暗示我們「錢不夠」,以至於即便收入再穩定,仍會對使用金錢感到焦慮。 (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撰文者:聰明主婦
精選書摘 2024.07.01
摘要
  1. 無論資源短缺或豐富,很多人仍活在「錢還不夠」的壓力下,忽略自己擁有的生活。
  2. 一位太太明明做好了資產配置,也管好家庭開支,卻仍然對錢不夠感到恐懼。
  3. 擺脫匱乏感的方法,包含專注在自身所擁有的、學習純然付出,以及確定人生目標,以幫助你重建內心的安全感。

《金錢的靈魂》作者琳恩.崔斯特(Lynne Twist)身為資深的慈善募款人,在募款與捐款的過程中曾經見識過世界上最富有以及最貧窮的人,他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思維——匱乏是天大的謊言。

書中提到「不夠」幾乎成了所有人的預設值,無論我們過的是資源短缺或是資源豐富的日子,甚至已經擁有比夢想中更多錢、更豐沛的物質或任何東西的生活,「我們都在一個匱乏的隱藏假設之下過日子」。初次看到這個段落時,我覺得心中對金錢的巨大困惑好像隱隱找到了方向,我開始更有意識的注意自己的匱乏感受,也在諮詢的經驗中留意同學可能存在的匱乏狀態。

明明做好資產配置,一家人卻過窮日子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Vivi,她來找我諮詢的時候非常焦慮,但我一看她的記帳非常清晰,且家庭的收入算是小康。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她本身是居家保母,先生則從事裝潢工作,兩人收入雖然略有起伏,但每個月的家庭收入平均都可以維持在12萬至15萬元左右,投資分配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在我看來Vivi的資產配置已經堪稱完美,幾乎沒有什麼可以多做調整的地方了。

我好奇的問她,所有的家庭財務都是她自己規劃的嗎?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她已經找過其他的財務顧問諮詢,但是依舊不放心。

我接著問她,是什麼讓她不放心呢?她說怕錢不夠。我說妳的消費很節制,記帳也做得很好,投資標的也沒有太大的問題,只要照這樣的模式下去,資產的穩定增長是可以預期的,為什麼還會擔心錢不夠呢?

這時,她才說出因為先生多年前曾經心肌梗塞,她很怕同樣的狀況會再次發生,如果只剩下她,她沒辦法靠自己支付貸款以及獨立養大兩個孩子;當然她也考慮過保險,但是先生帶病在身沒辦法加保,這讓她更感焦慮,甚至常常失眠睡不好。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於是,剩下的時間裡,我們沒有再聊財務和投資了,聊的全是她心裡的匱乏感。因為匱乏,她的支出控制非常緊迫,能省則省是最高指導原則,讓我驚訝的是,自從先生出事之後的好幾年,全家人都沒有出去玩過,連跨縣市的一日小旅行都沒有。她說,「只要出去玩就一定要花錢。」

節儉雖然是好事,但因恐懼與匱乏而生的緊縮並不健康。不過,也因為匱乏的驅動讓我在她身上看見了非常多的驚喜,像是她會幫全家人剪頭髮,上網自學做可愛的造型饅頭,也看了不少理財的書籍。

我告訴她,雖然我們沒辦法控制先生的行為也不希望意外再次發生,但是我看見的她不但已經把財務規劃做得非常非常好,也累積了非常多的能力,我相信這樣有韌性的她可以面對任何挑戰。匱乏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的不自知,並且因為匱乏感不斷重覆錯誤的行為模式。

這次,我沒有做出任何財務調整,只是建議她放自己一天假,去做一件讓自己開心和放鬆的事,洗頭、按摩、看電影、喝下午茶⋯⋯什麼都可以。3個月後,她傳來了全家人一起去小琉球玩的照片,每個人都笑得非常開心。之後,她仍然常常傳訊息給我,與我分享她又學了什麼東西,或是完成了什麼事,她的金錢焦慮感變得很低、生活很充實。

Vivi的轉變帶給我很大的啟發,匱乏感雖然很難完全根除,以Vivi來說,童年的不完整是她匱乏的主要來源,但是她雖然焦慮破表卻沒有抱怨,而是不斷的學習向外尋求幫助與解答。也因為Vivi,我開始相信我們絕對可以透過行動與意識的轉換,來認出匱乏感並找到一種共存的方式。我也在想,如果能夠更精確的捕捉到匱乏感的來源,事情應該會容易許多,於是我開始在不同人的身上尋找關於匱乏感的蛛絲馬跡。

關於匱乏感的蛛絲馬跡

首先我發現,匱乏感能夠在心中占有一席之地甚至喧賓奪主,很大一部分是因為我們忽略了自己所擁有的。前來諮詢的同學常常會說,看到同事已經存到多少錢或是已經買房了,但自己還在原地踏步;又或者身邊的誰誰誰已經半退休狀態或是財務自由了,但自己連想都不敢想。別人出色的表現或生活型態都很容易凸顯出自身的不足,然而當我們聚焦於「不夠」的時候,匱乏感便開始大肆張揚。

趕走這種匱乏感的唯一方法其實就是看向自己,細數自己所擁有的,然而即便已經知道了這個真理,我依然得常常提醒自己。

除了忽略自己所擁有的,我也發現匱乏的另一個來源是試圖控制無法控制的。在生活中我們有許許多多的渴望與期待,在工作上想要升遷、投資想要賺錢、小孩的學習表現,又或是像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很在意追蹤與按讚的人數。

殘酷的是,這些我們所熱切期待的結果,往往不是取決於我們的選擇或努力。當我們有渴望的時候,便會很自然而然的去付出和爭取,一旦付出了就會特別在意「回報」,當回報不如預期時,我們可能傾向付出更多,也可能決定不再付出。

然而,只要我們試圖控制讓結果符合我們的期待,無法微笑自在以對時,我們就已經掉入了匱乏陷阱中。想要擺脫這樣的匱乏,唯一的方式就是純然的付出,那是我們唯一可以控制的,至於結果就只能笑笑的看待。

最後我也發現,強烈的匱乏感很容易在我們目標不明時悄然攻占心頭。來諮詢的同學全都是為了金錢問題而來,本質上好像是不太會管理收支,或是不知道怎麼投資,但追根究柢之後就會發現,其實有一半左右的人對金錢焦慮的原因來自於對工作本質的不滿,其中不滿的也不只是因為薪水太少、老闆太小氣,更多的其實是與成就感以及自我實現有關。

《與成功有約》(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一書中所提到的「以終為始」,寫下自己的使命宣言,對我來說是非常受用的方法。即便一時之間我們無法確定自己為何而來?要往何處去?但至少可以先確定自己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本文摘選自今周刊出版《盤點致富

書籍簡介

《盤點致富:五大面向 × 三大步驟,帶你穿越金錢迷霧,打造財富體質,迎向豐盛人生》

作者: 聰明主婦
出版社:今周刊
出版日期:2024/06/06

作者簡介
聰明主婦

想變聰明的聰明主婦。

大學學的是藝術教育,畢業後從事的工作多在文化產業。30歲以前覺得自己是金錢絕緣體,卻在懷孕時因為害怕變成下流老人而開始自學投資,並成立了「聰明主婦の生活投資學 」粉絲專頁,分享投資理財的心得與生活點滴。

有別於大眾對於投資理財生硬的刻板印象,聰明主婦擅長以自身的經驗出發,洞察與剖析人們的投資心理,以及在金錢關係中的愛恨情仇。

現在的職業是媽媽、家庭主婦、長期投資人、講師、財務導師、自媒體創業者。希望可以一直做著喜歡的工作到80歲,並且透過自身的力量陪伴對金錢感到焦慮的人。希望大家可以一起穿越金錢的迷霧,打造踏實穩健的財務基礎,過上平衡喜悅的自在人生!

【Facebook】www.facebook.com/wisehomemaker
【Instagram】@wisehomemaker
【Website】wisehomemaker.com
【Podcast】聰明生活投資學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記帳 理財 金錢 投資 焦慮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請繼續往下閱讀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