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投資理財
她月薪7萬、年收超過台灣75%人⋯生活在台北,仍一不小心會超支

- 薪資收入一般,但常花心力在控制開銷的人,其實是為了錢,犧牲更重要的時間。
- 擺脫窮忙人生,應做好資產盤點,尋找財富因子,以實現財富成長的J型曲線。
- 可以從你的人生願景回推財務目標,掌握財務現況與目標的差距,重新進行資產配置、打造投資組合。
薪資收入一般,但常額外耗費很多心力在控制開銷的人,通常會節省飲食、交通、購物、休閒、聚會、旅遊的花費,等待打折、花費時間比價,跑到較遠的地方買便宜日用品,或在網路購物時花時間確認CP值。
會這麼做的人,他們的大都會認為,「沒辦法,因為收入不多,更需要精打細算的生活」。從這裡我們看到的是,為了控制開銷,因而花很多時間在與財富不相關的地方。
擺脫窮忙人生的起點
無論薪資高低,都是一樣的問題:為了錢,犧牲更重要的時間,並且看不到盡頭。
因為,只要一停下來,就會頓失收入來源。高薪的人,萬一身體變差,還可能有更多花費;低薪的人,則是發現職涯發展有限,再怎麼存錢,也不可能足夠安心退休。
面對這種情況,核心策略應著重在時間與收益上,例如:
- 能不能用一樣的時間賺到更多錢?
- 能不能用更少的時間賺到一樣的錢?
- 用更少的時間賺到更多的錢?
當你願意這麼想,而不是一味的花時間找尋省錢方法,就能刺激大腦去思考更多可能。
要實現這樣的方向,最重要的莫過於做好以下事情:
- 盤點資產。
- 找尋財富因子。
- 實現J型曲線。
開始盤點資產,從願景回推財務目標,掌握財務現況與目標的差距,重新進行資產配置、打造投資組合。例如,先不急著把債務還完、增加進攻型資金的比例、學習價值投資等。
突破窮忙困境的2個關鍵
Sherry是位朝九晚五的外商獵頭,雖然月薪7萬,年收超過台灣75%的人,但在台北生活很綁手綁腳,要很小心的控制開銷。每個月光是房租、交通、孝親費、保險、跟朋友聚餐、買保養品,稍不控制就超支了。
為了維持生活品質,Sherry能做的就是更努力工作,甚至配合客戶在工作以外的時間見面、盡可能讓績效好一點,以獲取更多獎金。但其實,她對未來感到些許絕望。
因為她看到,即便是她的頂頭上司,年薪也不過就是三百多萬。她也算過,依照公司制度,要升到那樣的職位,需要超過10年。想要拚,可一想到就算年收300萬,自己都4、50歲了,還能賺幾年?賺的錢連房子都買不起!
再回頭想想,一直到退休前都要做這些事,自己真的願意嗎?她總覺得自己可以做更有價值的事,而不是因為這裡是目前能拿到的最好待遇,就緊抓著不放。
在對談之後,我們先檢視了Sherry的財務現況,確保她有足夠的保障型資金後,開始協助她思考人生願景。因為她並不清楚自己的人生願景,我們需要重新設計她的主動收入、被動收入架構。
1.主動收入
找到財富因子:Sherry發現自己的熱情,在於協助他人釐清職涯盲點,提供更多雇主與職場方面的資訊、職涯決策,她也很喜歡心理學、喜歡研究人們的行為。
實現J型曲線:我鼓勵她開始探索,這些事是否已經有人在做並以此為業?不妨可以去訪問市調,或用其他管道進一步探索:要達到這種程度需要具備什麼?
一段時間後,Sherry告訴我現在正在學習一些課程,也在準備證照的考試。雖然沒有額外去拓展業務爭取更多獎金,甚至每個月的盈餘還因為學習課程減少了,但她覺得很充實、感覺到更多活力,也慢慢感覺到自己的未來充滿更多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她也重新審視工作,不再有Monday Blue了。公司有很多業務都讓她有機會練習、培養相關的技能,包含面對主管的溝通、面對客戶的諮詢,或是日常瑣事的處理應對能力。
我告訴Sherry,她未來一定能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因為她已經做到了將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從當下就開始構築理想生活,這才是最難的事。
2.被動收入
扣除了基本開銷、保障型資金之後,Sherry發現自己的錢都躺在銀行裡,原先構想是先存錢再說,等存到100萬元再打算。
她的每月開銷4萬5000元,半年的緊急預備金是27萬,存款裡大概有60萬。所以,我請她停止「存到100萬再投資」的想法,而是現在就拿出33萬元(60-27=33),開始投資。
粗略計算差距,本來每個月存2萬5000元,大約還要16個月,才能存到100萬、開始投資。如果現在就開始投資,相當於本金33萬加上定期定額16個月的2萬5000元。
若投資標普S&P500的ETF,16個月後應能獲利8萬5000元左右。當然,16個月可能沒辦法得到長期的平均報酬,可能漲更多,也可能跌。但至少她已經有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及長期主義心態,何不盡早開始?
如果她要考慮專職或內部調職,去做自己更喜歡的事,她甚至可以考慮降薪1萬。因為就算每個月定期定額只剩3000元,她也能在40年後有1億5200萬,或853萬的投資組合,屆時投入4% 殖利率的配息標的,每年有152萬~600萬的被動收入。
知道這些的好處,不是糾結到底未來能賺到多少錢,那只是多和更多的差別而已,而是要你記住,不要為了多一點錢,就去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失去熱愛生活的理由。
請放寬心,探索你的熱情、做你愛做的事,現在就原地退休吧!
*本文摘選自三采文化《這輩子賺多少才夠?》
《這輩子賺多少才夠?:【行動清單×10張表格】逆轉勝!成為自己的富一代》
作者: Will 黃士豪
出版社:三采
出版日期:2024/04/26
作者簡介
Will 黃士豪
曾帶領公司,足跡遍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台灣、上海、美國、澳洲,超過10萬學員,並在台灣完成超過萬人以上授課、千人以上個人財務、生涯與成長諮詢。現在更創立財務教育科技公司,與世界頂尖大學、非營利組織、政府部門、聯合國等合作,開發出AI輔助的財務學習App,實現「財商學習是基本人權」到世界各地。
【學歷】
- 台南一中畢業、成功大學學士
- 英國南安普頓大學
-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價值投資學程
【經歷】
- 澳洲上市集團 8VI Holdings 全球金融教育科技事業執行長
- 國家發展基金會 天使投資人
- POP Radio 夢想實驗室節目主持人
【現任】
- 新加坡 金融教育科技新創 GoodWhale 共同創辦人暨CEO
- 三實而立 人文紀實紀錄片主持人
- RFP 美國註冊財務策劃師
責任編輯:陳瑋鴻
核稿編輯:倪旻勤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