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特斯拉、福特剛曝下單台積電…大摩示警:車用晶片掀砍單潮!會受影響嗎?
1.車用晶片出現供給過剩警訊,摩根士丹利(大摩)證券在最新的「亞太車用半導體」報告中指出,瑞薩與安森美2大半導體廠已發出砍單令。
2.造成半導體大廠發出砍單令的原因有2:台積電第三季車用半導體晶圓產出年增達82%、中國電動車銷量轉弱,使得車用半導體目前已足額供給。
3.分析師指出,對比全球車用半導體營收趨勢與汽車產量變化,發現車用半導體供過於求的狀況早該於2020年底、2021年初就發生。
原先缺貨的車用晶片,出現供給過剩警訊,摩根士丹利(大摩)證券在最新的「亞太車用半導體」報告中指出,由於2大因素影響,瑞薩與安森美2大半導體廠已發出砍單令,正在削減第四季的晶片測試訂單。
造成半導體大廠發出砍單令的原因,包括:一、台積電第三季車用半導體晶圓產出年增達82%,較疫情前高出140%;二、中國電動車銷量轉弱(占全球電動車5至6成),使得車用半導體目前已足額供給,砍單潮正開始發生中。
大摩半導體產業分析師詹家鴻指出,從半導體晶圓代工後段製程的最新訪查得知,部分車用半導體如MCU與CIS供應商包括瑞薩半導體、安森美半導體等,目前正在削減一部分第4季的晶片測試訂單,顯示車用晶片缺貨不再。
詹家鴻表示,對比全球車用半導體營收趨勢與汽車產量變化,可以發現近年車用半導體營收年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20%,汽車產量卻只有10%。
以此趨勢來看,車用半導體供過於求的狀況早該於2020年底、2021年初就該發生,不過當時受到全球新冠疫情擴散影響,運輸不順甚至斷供,造成車用晶片極度短缺,並持續缺貨。
此刻,隨著運輸面的影響漸趨緩和,再加上台積電第3季大幅提高車用晶片產量、以及占全球電動車銷量高達5至6成的中國市場需求轉弱,使得車用晶片目前已足額生產,困擾汽車業界多時的晶片短缺問題正式告終。
對於車用半導體供應鏈來說,詹家鴻認為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台廠中,由於車用高速運算(HPC)持續看好,加上IDM廠將委外釋單更多的28奈米內嵌記憶體的車用MCU,因而持續看好台積電,並給予「優於大盤」的評級。
此外,世芯-KY由於與全球及中國電動車品牌廠合作未來的ASIC設計,也獲「優於大盤」評級;京元電子因車用半導體占比約6%~7%,評為「中立」,但詹家鴻持續偏好其明年利潤的持續性。
至於矽力-KY、世界先進、合晶3家公司,則分別因中國車用電源管理IC、LCD驅動IC與電源管理IC等晶圓代工訂單疲弱、8吋裸晶圓占車用半導體達30%,給予「劣於大盤」、「劣於大盤」、與「中立」評級。
※本文由《經濟日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延伸閱讀:
高燦鳴:晶片股同人不同命 反彈力道視地區和產品有異
蔣尚義接受鴻海延攬 業界期待新火花
車用IC逆風 業者警戒
特斯拉下單 台積車用爆發
車用晶片荒效應 福特也找上台積電
責任編輯:倪旻勤
經濟日報為台灣財經新聞媒體的領導品牌,1967年4月20日,隸屬聯合報系,也是國內發行最大、最具影響力的財經媒體,提供工商業界新聞、展覽、論壇、刊物、講座、網路等多元服務,經濟日報財經媒體集團擔負聯合報系財經數位平台的旗艦角色。
經濟日報每日透過專業記者群,將國內、全球、兩岸、財經、產業、觀點、股市、企管、經營等資訊與分析,匯整成即時、精確與最精闢的內容,為財經業界每日必讀的數位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