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資本配置》巴菲特眼中多數CEO做不好的事,竟和個人理財息息相關?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 投資理財

資本配置》巴菲特眼中多數CEO做不好的事,竟和個人理財息息相關?

資本配置》巴菲特眼中多數CEO做不好的事,竟和個人理財息息相關?
資本配置》巴菲特眼中多數CEO做不好的事,竟和個人理財息息相關? (來源:Flickr@Fortune Live Media)
撰文者:闕又上
精選書摘 2022.06.10
摘要

1.巴菲特與查理.蒙格認為,資本配置是許多新CEO的罩門。

2.公司理財中的資本配置,包含發放股利;買回自家公司的股票,減少在外面流通的股數;購併別家公司;投入研究發展;擴大產能。

3.公司資產配置與個人理財相對照,都需要分配有限的資源,若錯誤配置不但無法達到綜合效益,可能還造成資源的虧損;沒有通盤經驗,在做整體財務規畫時,容易出現決策的盲點或誤判。

巴菲特和查理.蒙格領導波克夏公司,你認為他們2人的強項是什麼?知道他們擅長的技藝,你就了解公司理財的一個關鍵點。請注意,我這裡強調的是公司理財,不是個人理財,你甚至可以用這項技藝分析來評鑑一家公司是不是一流的企業。

巴菲特與蒙格眼中,多數CEO做不好的事

許多公司在攀登一流企業之前,常因為不擅長這項技藝,因而處理不當,摔落谷底。運氣好的,記取教訓繼續往上攀登,例如:蘋果公司、輝達(NVIDIA)、超微半導體(AMD)。經驗不足,加上運氣不好的,結局就是陳屍谷底永無天日,這類的公司可多了,柯達的影像事業就是一例。究竟這是什麼重要的技藝,竟然是巴菲特和蒙格眼中多數CEO做不好的事?再者,這項公司理財的技藝,跟個人理財又有什麼關係?

巴菲特和蒙格認為,資本配置是許多新CEO的罩門,要不然就不會有這麼眾多的重整案例出現了。為什麼成為CEO之前學不會資本配置?因為他們在升任CEO之前看到與學到的,都是片段的。從「個別領域」跨入對公司「整體資源」的運用和掌握,這個是以前沒有學過的經驗和歷練,所以許多新CEO犯錯的機會就很大,而且這樣的錯誤經常是很致命的。

廣告

到這裡,我們必須先講解一下什麼是公司理財中的資本配置(Capital Allocation),它和個人理財中重要的操作「資產配置」(Asset Allocation)有什麼不同?公司資金面臨的5個選項公司的資金、資源,以及未來要發展的方向,分別是:1.發放股利。2.買回自家公司的股票,減少在外面流通的股數。3.購併別家公司。4.投入研究發展。5.擴大產能。就公司理財而言,因為這5大資源分配錯誤而造成公司發展成功與失敗的情形,我可以舉幾個例子。

蘋果和宏碁:發放股利的學問,攸關公司競爭力升級

蘋果公司有相當長的時間不發放股利,因為覺得這個錢要用在研發、購併和優化各項競爭力等地方,直到它的現金已盆滿缽滿,在股東強烈要求下,才做了調整。縱然如此,股利依然不高,約莫2%以下,還保留相當的資金做其他的用途,比如下文會提到的回購自家公司股票,以及如外傳的蘋果自駕車的研發方案等。

相反地,台灣的宏碁創辦人施振榮先生,就曾經感觸很深地說,當年高科技泡沫化前,許多資金主動找上了宏碁,宏碁沒有珍惜資金的控管,發放了太多的股利給股東,等到面臨公司競爭力要升級時,才發現資金已不充裕,而且已不復當年那麼容易取得。

兩相比較,就可以發現原來花錢還大有學問,施振榮先生要不是有此經歷,就很難有深刻的體會,這也就是不當家,不知柴米油鹽貴,不當CEO不知風暴隨時從四面八方襲來,後來施振榮先生擔任台積電的獨立董事(現已卸任)。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台積電的獨立董事,多數是曾擔任過CEO的,這些學長級的CEO,有較多的經驗在公司重大決策上可以給予指導和建議,這也是台積電的優勢。

廣告

蘋果、台積電和波音:回購自家公司股票,恰當比例是考驗

同樣以蘋果公司為例,它有一陣子用現金回購自家公司的股票,每年在外面約2%的流通數量。不要小看這個數字,如果進行10年,公司流通在外面的股數就減少了20%。如果每年獲利相同,在股東人數減少20%的情況下,也就意味著每股盈餘(EPS)的獲利率提高,流通數減少,獲利率增加,就引發更多的買盤進入,又推升了股價。這僅是財務的調度,還不是公司競爭力的提升,結果,光財務面的操作也可以獲利。

蘋果的大股東之一卡爾.伊坎(Carl Icahn),就曾經在2013年表示蘋果將提出建議性提案(precatory proposal),施壓蘋果公司增購庫藏股,推行提高股票回購規模的表決行動。蘋果公司後來聲明考慮回購計畫擴大1倍到1千億美元,這是什麼樣的概念?

2020年三星宣稱10年要投入1千億美元,台積電則宣稱大約3年完成1千億美元的資本支出,來擴大廠房和先進製程的相關開支,這也意謂擴大了公司競爭力的護城河,而蘋果在2013年就有如此大手筆的回購計畫。2013年的年底蘋果公司現金儲備大約是1471億美元,確實驚人,是富可敵國的公司。

今天回頭一看,它當年回購的股票在低價,真是一筆獲利的買賣。但回購自家公司的股票,多少才是最恰當的比例?這就像在電視節目上的烹飪大師示範廚藝時,說開中火,鹽巴少許,醋半匙,這些都不是精準的量化,裡面是融入了經驗值的。不相信你跟著做做看,出鍋時味道一定沒人家的好。回購自家公司股票提高未來盈餘的成長力度,波音公司照著做,但就差一點陰溝裡翻船。

CEO急功近利,利用公司的現金大買自家股票,這樣做短期固然有利,但是資源消耗過多,一碰到狀況,比如要進行技術升級的研發,就沒有資源。讓波音差點翻船的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整個旅遊業瞬間萎縮,波音也受到重創,股價從2019年3月最高點的446美元下跌到2020年最低時的90美元,跌幅高達79%也相當驚人。它緊急向美國政府求援,結果,政府給出了一個很不利的條件,波音公司不想輕易割肉,就向民間自行籌款,幸好股市急速回升,要不然波音已趴在水溝了。

Google、亞馬遜和明基:購併的挑戰,成長和災難並存

婚姻充滿了吸引力,幸福的婚姻讓人上天堂,但失敗的婚姻就像噩夢一場。公司之間的購併,也跟婚姻的結合一樣,合則產生綜效,但萬一價值觀、人生觀、金錢觀三觀不同,公司文化不融合,那就是由同床異夢,走向噩夢的開始。

成功的當然有,比如Google購併YouTube,大型公司吃下這種有潛力與創意的小公司,儘管當時YouTube不賺錢,可是一旦找到了獲利的模式,就形成了成長的動能。此外,亞馬遜的購併,多數也算是成功的案例。反觀台灣的明基購併當時德國的西門子,就不具備上述強勢公司文化能充分主導購併公司的融合力。結果,明基這個購併案大概賠了250多億,這恐怕還不是購併案中最糟的,但也足以看見購併的挑戰。

有效運用資金,讓產生的報酬極大化資本配置中的5項,我隨便舉了3項,就可以發現資源的運用和調度,其實是要有經驗和能力的,沒有綜觀全局的視野和了解,經常就會搞砸公司。正如巴菲特和蒙格說資本配置就是波克夏的唯二強項,可以說資本配置是將股東報酬最大化的關鍵決策。

公司資產配置與個人理財有什麼關係?

資本配置處理公司資源的這5種決策運用,我也用來對比個人理財中的保險、稅務、投資、退休、遺產5大整體財務規畫。以這兩者做類比的主要目的說明:

  • 有限的資源分配到5個不對的方向,或者對的方向但錯誤的力道配置,不但無法達到綜合效益,可能還造成資源的虧損。
  • 沒有經驗的CEO,就如同沒有全盤了解或經驗的個人,在做整體財務規畫時很容易出現決策的盲點或誤判,這是個人在做全方位理財時要注意的。

照理說,個人理財應該不會有公司所面對的制度性強制力(Institutional Imperative,也就是理性在制度性強制力發揮作用時枯萎,做出從眾的行為,跟著同業擴張、收購、制定高階主管薪酬,都會不假思索地跟進)的隱憂,但只要有人的地方,人性就存在。

個人的整體財務規畫的挑戰,就如同巴菲特所說CEO所面臨資本配置的問題,CEO的挑戰是如何將公司的資金產生股東報酬的極大化,而個人的5大整體財務規畫的挑戰也是如此,要將資源整合成最有效益的運用,因為收入就這麼有限,但同時要處理保險、稅務、投資、退休、遺產的分配和運用。

簡單的說,公司的資本配置與個人的整體財務規畫,都是強調資金的有效運用,將產生的報酬極大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綜合效應。公司理財和個人理財,兩者都要跳開個別領域的局限,讓每一個資源的運用都是從整體的立場來考量,將資源放在最需要用的地方,達到管理學界琅琅上口的「綜效」。

書籍簡介

全方位理財的第一堂課:你一生必學的五大財務規畫

作者: 闕又上

出版社:先覺

出版日期:2022/06/01

作者簡介

闕又上

  1985年赴美,美國又上成長基金經理人。近三十年的投資管理生涯,歷經幾次重大股災和美股失落十年的挫敗,失敗之後再成功的經驗彌足珍貴。截至2016年年底,過去八年的年均複利是17%,2017年上半年基金成績28.86%,領先美國標普500的9.2%,但2017年一檔重壓操作失手。

  他自嘲之前是操盤手,2017和2018年這兩年則是被盤操。他說,以後若有機會逆轉,這一次烙在身上的刀疤,就更能增添人生的精采!本書出版時的2022年,回顧過去兩年的歷史,見證了又上成長基金有逆轉勝的機會,2020年又上成長基金增長108%,2021年成長57%,他說可以面對挫折,但不要輕易放棄,因為勝利者永不放棄。

  優異的操盤成績,獲《路透社》譽為「擊敗華爾街的無名小子」(How a little-known stock picker beat Wall Street)。2016年5月《紐約時報》專訪,徵詢他對巴菲特買蘋果股票的意見,文章標題是「巴菲特的布局說明蘋果已成熟」(Warren Buffett Stake Suggests Apple Is All Grown Up)。以現在回顧當年的分析也極為精準。

  著有《為什麼你的退休金只有別人的一半?》《阿甘投資法》《你沒學到的巴菲特:股神默默在做的事》《華爾街操盤手給年輕人的15堂理財課》《慢飆股台積電的啟示錄:發現一流企業的長相和深度投資價值》,曾名列博客來年度百大暢銷書榜。

  FB粉絲專頁:闕又上均衡的財富人生
  YouTube頻道:又上財經學院

責任編輯:易佳蓉
核稿編輯:李頤欣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財務規劃 蘋果 投資理財 資產配置 台積電
精選書摘
精選書摘
出版社
展開箭頭

蒐羅與財經、職場、生活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