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投資理財
出手闊綽的有錢人,為何一夕破產?華爾街大神帶你看穿財富、權力背後的真相

財富和權力是多數人及國家最夢寐以求的,且由於「貨幣」與「信貸」是影響財富與權力興衰的兩個最大影響力,所以,如果不了解貨幣與信貸的運作模式,就不可能了解這個系統的運作方式,就無從體會自己即將面臨什麼狀況。
所有實體,包括個人、企業、非營利組織和政府,都要處理相同的基本財務現實問題,這是過去、現在與未來永遠不會改變的現實。他們的資金進進(收入)出出(支出),而資金進/出相抵就是淨收益。如果一個實體的收入超過它的支出,就會產生利潤,而利潤會促使它的儲蓄增加。如果一個實體的支出超過它的收入,儲蓄就會降低,要不然就是得靠借錢或剝奪他人金錢的方式,來彌補其中的差額。而各個實體集體處理其財務的方式,是促使內部與世界秩序出現變化的最大驅動因子。
看起來很有錢?那是現金流帶來的假象
不同於多數人的直覺想像,現有的貨幣與信貸並沒有一個固定的數量。
各國中央銀行可輕易創造貨幣與信貸。當中央銀行創造大量貨幣與信貸,民眾、企業、非營利組織和政府就會皆大歡喜,因為他們將因此獲得較多的購買力。當這些貨幣與信貸被花掉,就會使多數商品、勞務與投資資產漲價,但也會製造未來必須償還的債務,而債務的存在,將使個人、企業、非營利組織與政府最後不得不將支出壓低到收入以下。也因此,貨幣、信貸、債務和經濟活動天生就是週期性的。
我們目前共同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多數個體、企業、非營利組織與政府的收入相對低於它們的支出,而它們的債務與其他負債(例如退休金、醫療與保險等)則相對遠高於它們持有的資產的價值。表面上看或許並非如此——事實上,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正好相反——因為有很多個體、企業、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即使已進入即將破產的階段,外表看起來卻還是很有錢。
為什麼它們看起來很有錢?因為它們出手闊綽、擁有大量資產,甚至坐擁很多現金。然而,如果謹慎觀察,就能分辨出哪些實體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表面上看起來富裕但實際上已陷入財務困境),因為它們的收入低於支出,和/或負債大於資產;所以,如果你仔細推估那些實體未來的可能財務發展,就會發現它們將必須以痛苦的方式縮減開銷並出售資產,而等到資產出售殆盡後,它們終將走上破產一途。
簡而言之,某些個體、企業、非營利組織和國家的負債相對遠高於他們的淨收入和償還那些債務所需的資產價值,所以,那些實體的財務狀況羸弱,但他們表面上看起來並沒那麼糟,因為他們會藉由「舉債」取得資金來應付他們闊綽的支出。
所有國家都能憑空創造貨幣與信貸,讓民眾花費或借貸
債務會侵蝕淨資產,但中央銀行能取而代之地藉由印製貨幣,讓其他人得以繼續仰賴債務存活下來。然而,並非所有政府印製的所有貨幣都具有相等的價值。
普遍被世界各地接受的鈔票(即貨幣)稱為「儲備貨幣」。在我撰寫本書之際,世界上最具支配力量的儲備貨幣是美國中央銀行(即聯準會)創造的美元。歐元區國家的中央銀行(歐洲中央銀行)創造的歐元也是儲備貨幣之一,但它的重要性遠遠不及美元。另外,日圓、人民幣以及英鎊則是相對小型的儲備貨幣,不過,目前人民幣的重要性已快速上升。
「現任」儲備貨幣國會因擁有儲備貨幣而享受到很多好處,因為儲備貨幣讓一個國家得以掌握非凡的舉債及消費能力,同時擁有睥睨世界上其他所有國家的巨大權力,因為所有想要取得貨幣與信貸來從事國際貿易的國家,都得看這個儲備貨幣國的臉色。
相反的,非儲備貨幣國一旦背負了以儲備貨幣(例如美元)計價的大量債務,比方說,一個國家迫切需要美元來償還它以美元計價的債務,也需要美元向只願意接受美元的賣方採購各項事物時,它就有破產的可能。這樣的狀況在過去很常見,而目前也有很多國家處於這樣的狀態,很多地方政府、州以及個人也落入這個處境。
從個人財務,推演到世界的發展前景
每個人都必須針對自己、和自己息息相關的其他人,以及世界經濟的未來財務狀況進行那些預測。如果你對我到目前為止所寫的內容感到困惑,請務必花點時間試著將它套用到你個人的情境。請稍加思考一下你個人的財務處境。目前你的收入相對你的支出是多少?你未來的收入相對支出又將是多少?你目前有多少儲蓄?你把那些儲蓄投資到什麼標的?你能輕易賣掉你的資產,並取得現金來支付你的開銷或償還債務嗎?你的其他資金來源是什麼?那是來自政府,或來自其他任何地方?
也請描繪一下你目前的財務安全邊際看起來如何(即若最糟的狀況發生,例如你失業,而且若考量潛在的跌價幅度、稅金與通貨膨脹,你投資的資產也跌價一半,你還能維持多久的財務穩定?)。接著,幫別人也計算一下,最後再把所有人的狀況全部加總在一起,這樣就能清晰了解你的世界處於什麼狀態。經濟體系就是以這種方式運作的所有實體的總和,所以,這個計算與推估流程,將幫助你了解整個經濟體系目前及未來可能發生的狀況,並能觀察到大局的運作方式。
變化中的世界秩序:橋水基金應對國家興衰的原則
Principles for Dealing with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Why Nations Succeed and Fail
作者:瑞.達利歐
原文作者:Ray Dalio
譯者:陳儀, 鍾玉玨, 顧淑馨, 陳世杰
出版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22/04/28
作者簡介
瑞‧達利歐Ray Dalio
瑞.達利歐從事全球宏觀投資近五十年。他是橋水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的創辦人和聯合首席執行長,橋水公司是機構投資公司的翹楚,也是世界最大的避險基金。
達利歐生長在長島一個普通的中產階級家庭,十二歲時開始投資,二十六歲時在一間兩房公寓裡創立了橋水公司,並將它發展成為《財星》雜誌評估的美國第五大私人公司。在這個過程中,他為政策制定者提供諮詢,《時代》週刊也將他評為「世界百大影響力人物」。因為他具有獨特的創造性和改變行業的思維方式,《經理人》(CIO)和《連線》(Wired)雜誌稱他為「投資界的史蒂夫.賈伯斯(Steve Jobs)」。他還被《富比士》(Forbes)評為美國五十位最慷慨的慈善家之一。
2017年,他決定用一系列書籍和影片來傳授他成功背後的原則。他的第一本書《原則:生活和工作》是《紐約時報》暢銷冠軍和亞馬遜年度商業書冠軍,全球銷量超過三百萬本,翻譯成三十多種語言。他的三十分鐘YouTube影片《經濟機器如何運作》和《成功的原則》總共被觀看一億多次,他的《大債危機》一書同樣受到經濟學家、政策制定者和投資人的好評。
在這本新書《變化中的世界秩序》中,達利歐將用他看待世界的獨特方式來研究主要儲備貨幣帝國的興衰。他希望在這本書中分享的模型能夠幫助讀者為接下來不斷變化的時代做好準備。
欲知更多訊息,請參見www.principles.com
譯者簡介
陳儀
目前為專業投資公司高階主管,曾任投信基金經理人,財經與投資實務經驗豐富。譯作有《史迪格里茲改革宣言》、《大債危機》、《物聯網革命》、《索羅斯金融煉金術》(中文新譯版)、《貿易戰就是階級戰》、《大查帳》與《不公不義的勝利》等,譯著甚豐。
鍾玉玨
台大外文系畢,夏威夷大學傳播系碩士。譯作涵蓋政治、經濟、心理、管理,譯有《應許之地:歐巴馬回憶錄》、《跑出全世界的人》、《長勝心態》等。
顧淑馨
從事翻譯多年,已出版譯作七十餘種,主要有與《成功有約》、《樂在溝通》、《季辛吉理想主義者》、《逆齡社會》、《最嗆的貿易史》等。
陳世杰
國立成功大學統計系畢業,美國林肯大學企管碩士。金融業工作資歷二十年,曾跨足證券、銀行及國內外資產管理公司。著有《小資向錢衝:用錢賺錢加倍奉還》、《100張圖輕鬆變成股市大亨》、《找一個真正會幫你賺錢的理專》等書;譯作《FinTech金融科技聖經》、《原則》。
責任編輯:張慧妮
核稿編輯:張勝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