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年度爛行銷》嘲笑單身、歧視肥胖,細數那些連麥當勞和Forever 21都踩過的雷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財經

年度爛行銷》嘲笑單身、歧視肥胖,細數那些連麥當勞和Forever 21都踩過的雷

年度爛行銷》嘲笑單身、歧視肥胖,細數那些連麥當勞和Forever 21都踩過的雷
撰文者:張庭瑋
商周頭條 2019.12.12
摘要

1. 想操作單身、肥胖、種族議題?這些Forever 21、麥當勞等大品牌都踩過的廣告地雷,「沒練過」可別隨便嘗試。
2. Peloton推出詭異廣告,網友看了「毛毛的」,竟害公司股價慘跌10%。

一個好行銷,能成功吸引大眾眼球,但若操作過頭,卻可能變成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美國媒體《Inc.》整理了今年7個行銷失敗案例,不只沒有達到成功行銷產品的目標,反而冒犯到消費者,讓產品有可能被貼上負面標籤。來看看,到底絞盡腦汁行銷「吸睛」之餘,有哪些地雷千萬不要踩。

1. Ancestry.com:浪漫化奴隸制

4月份,族譜研究公司Ancestry曾為加拿大市場製作了一個電視廣告「Inseparable」(不可分離),並將該廣告發表在其YouTube頻道上,宣傳消費者可以透過DNA檢測對祖先背景溯源。

廣告

廣告中,美國南方奴隸制度年代,一名白人男子拿著婚戒,要求黑人女性和他一起私奔到北方。但這個情節卻引起網友憤怒回應:「這則廣告過度浪漫化過去奴隸制歷史,完全忽視了有人因此受到勞力和性剝削的創傷,做了很不負責任的敘事。」

《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分析,這支廣告的加拿大受眾,有許多是當時從奴隸制逃脫「北漂」的人。在那個時代,白人男性和黑人婦女之間的性關係,經常是強制性的,因為南方奴隸主將女性視為自有財產,無力反擊的女性還因此懷孕生子。《CBS》就列舉了網友的尖銳點評,現在許多黑人有白人血統,根本是因為性侵害,而不是廣告中的浪漫愛情。

後來Ancestry撤下這則廣告,《衛報》(Guardian)猜測,參與製作這支廣告的人員可能不夠多元,因此忽略了某一群人的心聲,還以爲這能彰顯種族多樣性,犯下大忌。原先是想宣傳可以透過自家公司的DNA檢測能達到廣告結尾中:「發現你家族史上丟失的章節」,卻造成對歷史的大大不敬。

2.Revolut:單身歧視

被台灣人稱「英國歐洲旅遊神卡」的金融新創公司Revolut,是英國金融科技圈的「獨角獸」,卻在行銷上跌了大跤。

廣告

該公司在情人節前夕放上一個有「歧視單身」嫌疑的廣告看板。看板上寫著:「給那些在情人節只能點外送食品的12750人,你還好嗎?」

小有名氣的金融部落客Young Money Blog創辦人貝恩(Iona Bain)批評,該品牌利用客戶的消費數據當廣告,還讓所有人可以批判、嘲笑單身人士的生活方式,她不滿這則廣告完全沒有其他相關產品的資訊,完全只是為了博君一笑,消費「單身者的孤單」。

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報導,2016年Spotify曾經發表一系列宣傳海報,其中一張寫著「親愛的,你在情人節那天聽了『Forever Alone』的歌單長達四小時,你知道嗎?」,表達了對單身人士的關心。有人認為Revoult是想模仿Spotify的廣告。但金融資訊與歌單數據性質差很大,讓網友們大為不悅,甚至有人怒嗆:「再也不想跟這家銀行有瓜葛!」

《BBC》報導,這則廣告後來被投訴到英國金融行為監理總署(FCA)。貝恩分析,嘲笑單身者是一回事,更嚴重的是銀行竟然濫用客戶消費資訊。Revoult隨後澄清廣告中的數字是虛構的,但廣告冒犯到客戶,已是難以扭轉的事實。

3.Forever 21:肥胖歧視

快時尚品牌Forever 21今年宣佈破產時,佔據各大新聞版面,其實該公司的其他問題,早已浮出檯面。

今年夏天,有消費者在Forever 21上網購尺碼較大的衣服,卻在取貨後發現包裹中附贈了代餐棒(代替正餐的食品),一些顧客在推特上質疑這是一種「羞辱」,認為品牌在暗示他們要減肥。推特網友們於是大爆發:「Forever 21,你想告訴我什麼?我太胖所以要減肥?」、「這非常羞辱人,老實說我很愛買Forever 21,但我從未在買衣服時那麼不開心,會讓我認為自己穿這個尺寸是不應該的。」

事後,Forever 21發表公開聲明,聲稱所有網購訂單不分商品和尺碼大小,都會附贈免費試吃品,已經停止贈送。但是,送給大尺碼女孩減肥食品,這種失誤就像送美白產品給黑人女性,是極度遲鈍和不負責任的表現。

4.Match.com:感情欺騙

根據《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報導,今年九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對交友網站Match.com提告,指控該公司使用人頭帳號當廣告,欺騙數十萬用戶付費加入,讓用戶暴露在詐欺風險中。

FTC在新聞稿中說明,Match的非訂閱戶,會透過電子郵件接收到誰喜歡你、誰寄訊息給你的信件,鼓勵他們透過訂閱,知道對方是何方神聖,但是其中有很多都是假帳號,這造成感情詐騙、網路釣魚、詐騙廣告和勒索詐騙等問題。甚至從2013年到2016年之間的某幾個月裡,Match上有超過半數的聊天談話都是被Match認定詐欺的假帳號在進行。

Match事後回應,這是不實的指控。目前雙方孰是孰非仍在法庭攻防中。然而,可以想見,在情場中尋覓心儀對象的人們,一聽到交友網站涉及這類行為,恐將影響使用意願。

5.金.卡戴珊(Kim Kardashian):錯誤的文化挪用

金.卡戴珊今年6月推出新塑身衣系列商品,將這個系列命名為:KimOhNo(日文和服的意思)。沒想到在網路上引起撻伐。

原來,每當人們提到和服,就會聯想到日本傳統服飾。對於日本民眾而言,這個詞彙可以說是大和民族的文化象徵之一,因此對於卡戴珊將此做為塑身內衣褲的品牌名稱,感到被冒犯,覺得卡戴珊奪走了日本傳統服飾的文化詮釋權,國家傳統文化受到侵犯。

《BBC》新聞日文編輯加藤裕子(Yuko Kato)質疑,卡戴珊將塑身衣取名為「和服」,有意將日語中極具文化意涵的詞彙,抽換成代表個人品牌的意義。

事實上,這種「文化挪用」所產生的爭議,並不在少數,過去迪士尼也曾因此被批評。

《Inc.》報導,幾年前,迪士尼電影《可可夜總會》原先是想以將墨西哥的「亡靈節」命名,還將「亡靈節」作為商標申請版權,遭到墨西哥人大力抨擊。後來迪士尼撤回了商標申請。這回卡戴珊同樣抵不過批評,更換了該系列名稱以平息眾怒。

6.麥當勞:血腥聖代

葡萄牙的一家麥當勞在今年10月使用「血腥聖代」(Bloody Sunde)這個詞,來宣傳自家草莓聖代。但消費者很快將廣告文字,跟U2樂團的著名歌曲「Sunday Bloody Sunday」聯想在一起。這首歌是描述1972年1月發生在北愛爾蘭「流血星期日」事件,當時英國士兵射擊並殺死了手無寸鐵的民權示威者,導致14人死亡。

批評者認為,麥當勞並未考慮到經歷該事件的人的心情,也不尊重歷史事件。不過,當年「流血星期日」的受害者家屬接受《BBC》 訪問時,倒是表示一點也不覺得被冒犯,「這個標語出現在葡萄牙,他們不太可能一群人坐下來,存心拿這件事情來開玩笑」這位家屬表示,想出這個標語的人應該沒有惡意。但後來麥當勞還是撤下廣告並道歉。

7.Peloton:性別歧視

美國運動器材品牌Peloton今年面臨許多艱鉅的挑戰,包括因未經許可在健身影片中使用流行歌曲而被告,首次公開募股也是困難重重,最近的障礙則是一支為聖誕購物季所製作的廣告。

根據《BuzzFeed》報導,廣告以「會給予回饋的禮物」(The Gift That Gives Back)為主軸,希望民眾能夠趁著聖誕節,購入這款健身器材,但片中女主角在器材上揮汗如雨時,雖面帶微笑,卻像被挾持的人質一樣,有一股陰森感覺,笑得讓人心裡發寒。

Peloton推出這則廣告後,引來各界紛紛議論。許多網友認為,這則廣告帶有性別歧視,不斷要求女性要保持苗條的身材,而且影片讓人看了「毛毛的」,宛如有驚悚元素的美劇《黑鏡》,相當不舒服。

《彭博》報導,廣告發表之後,Peloton股價甚至一度暴跌近10%,為錯誤行銷付出慘痛代價。

核稿編輯:蔡靚萱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地雷 肥胖 單身 麥當勞 行銷
商周頭條
商周頭條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除了每個星期四,熱騰騰準時上架的《商業周刊》以外,「商周頭條」將提供你來自商周記者第一線的採訪觀察、更即時的時事話題分析,與更深度的觀點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