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日本Uber Eats服務夯,連銀髮族都搶當外送員!為何誠實蜜蜂卻經營不善?
日本將餐飲食品業依照消費者使用的型態區分成「外食」、「中食」以及「內食」3種型態。「外食」指的就是到餐廳、小吃店由店家提供烹飪調理服務,「內食」則是消費者自己在超市、賣場購買食材之後,回家自己烹煮,這當中包括現在網路電商「生鮮蔬果箱」這類的服務。介於這兩者之間的型態,像到便利商店、超市買個飯糰、小菜、便當帶回家吃,或利用Uber Eats等外送服務,將餐廳的餐點外帶,都被歸類為「中食」。
隨著單身世代以及女性勞動人口增加,加上今年( 2019 年)10月後,日本消費稅制將作調整,未来在店內飲食的消費稅將提高到10% ,但是外帶的稅金則維持在8% 。這樣的差別勢必造成日本的外食、中食以及內食產業,過去清楚區隔的界線被迫打掉重組。過去台灣餐飲業最常被提起的CP值( Cost Performance ) ,在日本已被中食產業興起的TP值( Time Performance )所取代。
根據日本Hot Pepper外食總研的報告指出,日本現在的中食市場規模將近10兆日圓。「雖然中食市場,最主要還是來自於便利商店購買便當、飯糰,這一類快速、便宜高性價比的商品,但隨著日本消費稅新制上路,未来強調好吃、省時不用等美食,將是中食市場的主流。」
Hot Pepper外食總研的稲垣昌宏上席研究員指出,隨著Uber Eats外送服務加入,未來的消費趨勢將是讓好吃、但一位難求的餐廳餐點,成為外送主流,消費者希望能不排隊就吃到好食物,他們願意多付一點費用,因為TP值遠勝過CP值。
一家專門做高級餐廳外送服務的TAPGO,就標榜可以提供銀座高級壽司店的外送,「我們解決了,許多人沒有時間排隊訂位,但是又想要吃一餐好吃料理的問題。」TAPGO的社長井上健,為了區隔Uber Eats的外送服務,特別聚焦在高級餐廳餐飲外送服務上。日本外送服務從2016 年Uber Eats Japan加入之後,煙硝味就越來越濃。
Uber Eats目前以東京都為中心,簽約合作的店家已經超過1萬家以上,另外Line Japan也在今年4月宣布推出他們自己的外送服務。如果加上早在2000年,就已投入外送市場的老舖「出前館」,日本的中食產業戰況激烈可以想像。
不過這場戰役中,可以發現一件事情,越是要依賴現代網路科技完成快速的「外送物流網」所必須投入的成本也就越高,這個問題從日本外送老舖「出前館」所發表的業績報表可看到。雖然在最新發表的數字中,預估2019年8月的業績可達到76億日圓,但如果扣掉增聘的人員以及設備費用之後,利潤呈現負成長。
即便像Uber Eats與配送員簽約的型態,也不一定比較輕鬆。3年前Uber Eats登陸日本之後,憑藉著原本Uber的用戶,快速地建立起外送服務鏈,也因擴張速度快,每個Uber Eats簽合作契約的配送員,工作量也開始增加,這些配送員與Uber Eats之間,比較像是承包的個體戶,並沒有直接的僱傭關係。
但隨著外送的頻率越來越高,外送員在外送時,發生意外交通事故的機會也變大。這些外送員一旦發生事故,由於不是Uber Eats的聘僱員工,並沒有任何勞保或是雇用保險可以支付醫療費用,這也讓Uber Eats外送員們心生不滿。最近這一群外送員與律師組成了勞動組合,要求Uber Eats Japan能夠提出一個相互保障的合作條件。
不過最近Uber Eats的配送員多了一群銀髮族,許多退休的工薪族趁著身體還算硬朗的時候,背著Uber Eats的袋子送餐,也算是日本Uber Eats的一大特色。(編按:Uber Eats通常以單車或機車運送餐點,在日本因人口高齡化與勞動市場萎縮等問題,越來越多長者報名想當外送員,可作為賺外快的管道。甚至有高齡外送員穿運動鞋步行送外買,一邊賺錢一邊運動,成了日本獨有現象。)
目前使用手機外送服務的年齡層,大都集中在10~30歲的手機原生世代,但隨著單身人口增加,以及高齡者更習慣使用智慧型手機之後,日本的中食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就在看似一片美好榮景背後,外送市場也出現烏雲。新加坡誠實蜜蜂( Honestbee )因為快速擴張以及用補貼的方式搶攻市場,這2個錯誤決定,讓它被打垮。
誠實蜜蜂員工人數最多的時候曾經高達1,400人,這些人不但薪資優渥、福利也比一般公司來得好。這麼快速找到的人才,究竟是不是符合公司需求?成了一個懸案。另外為了搶佔市場割肉補貼,卻不注重成效,也是讓誠實蜜蜂掉入財務黑洞的原因。最後造成資金運轉失靈,在台灣的業務已宣布停止。這也印證未来要提供食物外送市場服務,不但要比服務、比速度、比合作店家數,更要比較,誰背後的資金雄厚,耐得住市場的挑戰。
責任編輯:葛林
核稿編輯:洪婉恬
在日本十年的新聞記者特派經驗,走遍了日本1都、1道、2府以及43縣,目前用心於日本與台灣的地方創生事業,帶領台灣學生與日本地方企業進行深度的合作。曾任熊本縣觀光推廣大使,並且在各大學進行觀光經濟以及地方創生的演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