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 | 產業動態
有執行力不夠,新人才必修「學習力」
從柏林的市中心往西,不用十五分鐘,我們抵達樹立超過一個世紀的「西門子城」。
面對工業4.0的挑戰,擁有近一百七十年歷史、三十五萬員工的歐洲最大電子電器製造商西門子,一場從根本開始的變革,從這裡的紅磚建築中啟動。
成立:1847年
地位:歐洲最大電子電器公司
成績單:2016年度營收超過796億歐元,約合新台幣2.7兆元
轉型經驗:花1年半定義新的人才需求,翻轉120年培訓系統
看見職訓與現實出現落差
一年半前「人才製造所」打掉重練
這是西門子全球最大的「人才製造所」,百年來,不只是提供給西門子員工教育訓練,還擁有全德國唯一的全私立教育學校,每年在德國全境訓練七千個企業內的學徒,以及西門子員工。
但,一年半前,他們卻決定「打掉重練」。
「因為落差開始出現了,」史道克曼說,生產鏈走向自動化,新的設備、新的服務、新的客戶要求快速更迭,西門子發現,除非確定未來的職位,否則不可能靠著教學,讓學生做好百分之百的準備。再加上每一座工廠自動化的進程不一,過去職業教育的目標已顯得不切實際。
首先,了解與未來市場的差距
不再按職業教學,改教學習力
西門子砍掉重練的第一步是:理解現在跟未來市場的差距。他們用一年半的時間,跟人才訓練機構、市場研究單位、大學、企業高階主管、商會等專研工業4.0相關資訊的單位,盡可能對話,列出在不同產業別,生產鏈轉向工業4.0、數位化之後,其中關鍵的十五種角色、需要的二十五種能力。
他們發現,其中的核心不是執行力,而是:學習力(Learn how to learn)。
「你喜歡吃pizza嗎?」史道克曼邊笑邊推開老舊的大門,傳統的機台旁邊,學生圍繞著快速運作的3D列印機,印出來的正是一旁男同學的臉,原來,他們利用自己寫的軟體加上3D掃描辨識,造出一套複製任何立體物件的系統。依此做出各種零件之後,一旁,是一條pizza生產線。
當我在平板上點選口味與大小後,同時間,一個紙盤就在生產線上出發了,模擬的食材按照重量設定落在餅皮上,搭配相對應的烘烤溫度跟時間,一個pizza的生產線只需要一個接受點單的員工,在pizza出爐後,拿取輸送帶上的盒子、打包、送客即可。另一邊,還有一條咖啡的生產線。
接著,老師停止「按步驟教」
讓學生自己找資源,打造生產鏈
過去,在西門子的教室內,老師對學生,單向的教學是重點。
現在,老師提供各學門的基礎知識後,學生自己練習打造一條軟硬整合的生產鏈,因為選的題目不同,他們得自己找各種資源解決問題。「其實不難,像3D列印在網路上就可以學了,」一個男學生告訴我。
這對老師其實是新的挑戰。他們必須「忍住」坐在一旁,但也要對不同領域的基本知識理解,才能引導學生的專案流程。而在過程中,也要協助培養學生們看不見的團隊合作與跨領域溝通等能力。
西門子現在已經發展出德國工業4.0的示範工廠,而在工廠轉變的過程中,「我們刪掉一些舊的工作,但會創造一些新的職位出來,」史道克曼說。每年,西門子投入五億歐元(約合新台幣一百七十億元)進行教育訓練。史道克曼認為,從第一次工業革命後,人力被機器取代並不是一件新鮮事,關鍵是,人們能否乘勢讓自己升級。
只是這次激烈的浪潮,讓升級的路徑幾乎難以預測。這讓史道克曼有感而發的說,未來,「我們面對的是一輩子的學習,這是最基本的轉變,」而且無法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