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日本車廠生存突破三大關鍵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4/16(二) 晚上7:30直播看這裡!【高效率跨世代管理快論壇】
至頂箭頭

財經 | 產業動態

日本車廠生存突破三大關鍵

撰文者:日經技術在線
日經科技報 2012.07.05

--本文由日經BP社提供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汽車行業,日本廠商如何才能生存下去?從目前處於困境的日本家電行業身上應該能夠找到啟示。另外還需要明白EV(電動車)時代的競爭規則也將大幅改寫。

「日本汽車產業的優勢在於能夠集中日本國內的材料、零件及物流等供應鏈的綜合實力」。

廣告

新任日本汽車工業會會長的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在5月17日召開第一次記者招待會時做了上述發言。並指出「日本的優勢只有在保證日本國內擁有一定的生產規模的前提下,才能發揮出來」。


豐田汽車社長豐田章男(右起第三位)等各汽車廠商的高層

豐田希望儘快恢復2008年以前日本國內生產超過1000萬輛的狀態。在日元升值持續創歷史新高的背景下,日本汽車企業單獨結算均出現虧損。即使在不利於出口的情況下,豐田仍堅守300萬輛國內產量、日產汽車和本田分別堅守100萬輛的國內產量,這是因為他們知道保護日本國內「製造生態」的重要性。

最尖端的材料及部件等產業集中在本國,對日本企業而言,從開發到生產在所有方面都非常有利。這也是相對於德國福斯(VW)和南韓現代汽車的明顯優勢。死守日本國內產量是日本企業從世界競爭中勝出的第一步。

廣告

另外,要把握好隨著市場多樣化和各國新的環保規定而日益複雜的經營環境。熟悉汽車行業的科爾尼公司合夥人川原英司指出,經營戰略越來越重要,「需要在多個技術領域進行開發投資。要根據自己的規模和優勢來做好資源分配,比如自己生產還是合作生產,還是鎖定開發領域等」。

需要花費心思的仍然是商品製造。關鍵是如何利用品牌和技術,給汽車增加新的價值,以防被消費者單純當做代步工具。

日本家電產業是最好的反面教材。松下、夏普和索尼在2011財年分別陷入了數千億日元規模的最終赤字,這是有史以來最差的業績。 

從現代汽車的崛起也可以看出,汽車業和家電業一樣,僅靠優越的技術實力已經難以在市場上勝出。突破的關鍵在於「設計」、「標準化」和「軟體」。所謂「設計」,是指推進重視設計的汽車製造。日本的家電廠商正是因為認識到設計的重要性太晚才被南韓企業超越的。在汽車業,南韓現代汽車正憑藉先進的設計而飛快發展。日本企業需要打破日本車保守印象的大膽設計。 

「標準化」是指率先制定技術標準,召集眾多贊同企業,掌握主導權。其中與汽車聯繫越來越密切的電子領域的戰略要以完全不同於汽車行業的思路推進。因為只要是自主和壟斷的技術就能在市場上勝出並不容易實現。如何把自己的技術推薦為行業標準對業務開展至關重要。 

在自己開闢的「戰場」上,容易掌控戰局。歐洲廠商對制定左右汽車性能的車載軟體及車載網路等有關標準技術表現得很積極。德國包括國家在內在這方面都表現得非常老練。最近,日本、歐美、中國三者之間就EV(電動汽車)充電標準的爭奪備受關注。 

「軟體」是指構建不僅銷售硬體、還包含服務等軟體的商業模式。憑藉這一模式成功的典型實例是採用音樂發送服務獲得暢銷的美國蘋果的隨身音樂播放器「iPod」。

在汽車行業,提供自有的道路交通資訊服務等也向消費者表現了汽車的魅力。日本廠商在這一領域處於最前列,今後在全球開展業務以及其他新服務的問世令人期待。

EV改變的商業模式

不過,汽車廠商最應該警惕的或許是「看不見的敵人」。因為汽車產業的準入門檻正在降低。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EV。 

美國特斯拉汽車是EV新創公司的代表。該公司現在正準備建立矽谷第二大工廠——費利蒙(Fremont)工廠。定於6月上市的新款跑車「Model S」將在此生產。 

該工廠有一點與原有汽車工廠明顯不同。那就是EV不配備引擎而配備馬達。當然,費利蒙工廠就不需要生產引擎所需要的鑄造、機械加工及熱處理等大型設備。 

從事EV研究30年以上、擔任EV新創公司SIM-Drive社長的慶應義塾大學環境資訊專業教授清水浩指出「EV時代到來以後,就可以像電器那樣製造汽車了」。 

EV與引擎車不同,機械性結合較少。因此,元件之間依靠電信號「相連」的比例要高出元件之間通過微調才能發揮性能的「磨合」。 

在這方面,家電行業也是反面教材。2000年以後,隨著映像管電視逐漸變成組合型液晶電視,日本廠家被南韓企業超越,從此衰落。製造方法的改變與製造商的興亡有很大關係。 

清水為使自己開發的製造方法得以普及,於2009年成立了SIM-Drive。該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尋求資助企業,以1年1輛的速度合作開發試製車。企業通過開發,可以學到EV的製造方法。截至目前,有五十鈴汽車、三菱汽車、電裝、先鋒及奧林巴斯等企業參與了開發。 

該公司還根據廠家的需求進行技術轉讓。現在,正向台灣的電子廠商、東元電機提供馬達技術。SIM-Drive計劃只要汽車廠商需要,就涉足馬達的製造和銷售業務。 

SIM-Drive這樣的小企業不管如何努力,現在都無法立即動搖巨大的汽車產業。不過,重要的是商業模式開始變化。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本田 豐田 汽車 日產 日本
日經科技報
日經科技報
日經BP技術在線
展開箭頭

科技最趨勢每日精選由日經BP社技術在線網站提供的最新、最專業科技技術報導。

廣告
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