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穫心態:跳脫滿分思維,當下成功和幸福,由你決定
丹.蘇利文Dan Sullivan、班傑明.哈迪博士Dr. Benjamin Hardy
「我們從童年就展開成功的旅程,總是在達成更大、更好的成就道路上,卻沒有學過該怎麼快樂。」──丹.蘇利文
完美結合「成功學」與「快樂學」的最強思維
徹底顛覆衡量成功的方式
捨棄「你與理想的差距」,改衡量「你與出發點的差距」
科學證明,能夠馬上轉換成功的心態
成功同時也能幸福快樂!
- 經20,000名人親身實踐, 能夠減輕壓力、轉化情緒、擁抱快樂
- 心態與思維練習不限成功人士、運動家,這是一項適用所有人、且可以實踐的幸福人生計畫
- 概念簡單、涉及最廣的心理應用:積極心理學、健康人際關係、自我動機、高績效表現
?長久以來我們錯誤地衡量成功模式,認為──
- 認為幸福是一種必須外求的東西;
- 成功路上本來孤獨,成功後幸福才會降臨;
- 不要往後看,往前看!如此才能專注達到目標、才能成長;
- 達到目標之後就該繼續追求下一個更高的目標,成功無止盡......
?國際級顧問大師、創業家教練丹‧蘇利文三十多年輔導發現──
大多數人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並不快樂,原因在於每個人心中有理想,並用理想來衡量自己,這就是用「落差心態」在衡量自己:
- 抱持落差心態→總是拿自己跟目標、跟別人做比較,眼裡只看到自己跟理想、跟你羨慕與忌妒的人差距有多大。
只要你願意往後看,專注在從起點到現在你已經進步了多少,這就是用「收穫心態」衡量自己:
- 擁抱收穫心態→你會開始欣賞進步的自己,專注於跟以前的自己相比,現在「收獲」了多少、「進步」了多少。
?組織心理學家班傑明‧哈迪博士進一步將此想法與科學聯繫起來──
- 積極心理學→人生經歷取決於你賦予的意義與框架,一旦改變詮釋方式,等於改變了內容的意義,而收穫心態能對心理和生理產生正面影響。
- 高績效表現→一旦陷入落差心態,「想要」會變成偏執的「需要」,反觀收穫心態使人感激所有收穫與進步,接納更多選項,有利做出明智的短期和長期決策。
- 健康人際關係→收穫心態可以脫離「我不夠好」「我需要達到這目標才會有價值」的無限循環,你懂得欣賞自己與他人的進步,也為此感到驕傲。
- 高自我動機→落差心態讓人迴避過去,成為過去經歷的受害者;收穫心態轉化經歷為收穫,由你來賦予意義,未來再遇到類似事件,你才能迎向挑戰。
?透過大腦練習建立收穫心態──
定義「你的」成功標準
- 清楚你為什麼想要、不盲從
- 以自己為成功的參照點
- 自我決定提升動機與掌控權
- 不在乎外在標準與刺激
寫下每天的3項小勝利
- 量化成功收穫
- 每天有所成能提升信心
- 持續進步的感覺是幸福的必要條件
- 好情緒促進睡眠品質
還有更多:為你的心態命名(收穫心態與落差心態)、神奇1小時、2分鐘收穫報告、5分鐘的落差心態時間、心理減法……讓你可以自然而然養成收穫心態的小習慣。
【本書特色】
‧顛覆傳統,追求卓越的路上享受快樂:收穫心態看似簡單卻有多層次的心理概念,讓你擁抱衡量當前與過去自己的巨大心理優勢,奮鬥同時也能感激已經取得的收穫,不再盲目追求外在的幸福和自信。
‧具有強大、正向累積效應:落差心態和收穫心態都有累積效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放大,擁抱收穫心態時,你會擁有無窮盡的正向能量,讓你有「高恆毅力」、「高自我動機」來追求成功,絕不會半途而廢。
‧賦予負面經歷正向意義,有利從經驗中學習與成長:克服創傷的兩個步驟:首先不逃避並正視你對創傷事件的想法和感受。第二步是思考事件中你得到的收穫來改變你的記憶。而這全依賴保有收穫心態來勇於面對。
‧靠思維轉換擴展幸福感,驅動自我動機:當你陷入落差心態,你會基於外在設定的標準來理想化自己,你無法享受當下的一切。然而當你處於收穫心態,你活在當下、享受過去至今所有收穫與進步,這種幸福感會驅動你的繼續往前邁進。
‧透過大腦練習,將所有體驗變成你的收穫:人長久以來習慣用落差心態來看待事物,以至於很難長久處於收穫心態中。本書提供了很多技巧練習,幫助大腦從落差心態轉向收穫思維,重新構建你的過去和現在。
【誠摯推薦】
李河泉/台積電「跨世代溝通」課程指定講師、商周CEO學院課程王牌引導教練
黃山料/療癒系暢銷作家
薑餅資/知識型YouTuber
蘇予昕/蘇予昕心理諮商所所長、暢銷作家
推薦序
幸福應該是起點,而非終點/李河泉
衡量「與一開始的進步」而不是「與目標的差距」/薑餅資
各界讚譽
作者序 獻給正在閱讀本書的你
序章 為什麼大多數人都不快樂?──擁有什麼樣的心態很重要
想要快樂成功,先認識落差心態與收穫心態
從比較目標與自己的「差距跑步機」下車
收穫心態會讓你看到別人的優點,落差心態則只會看到別人的缺點
第一篇 別在意現在的你與理想差距有多遠
第一章 擁抱你「想要」的自由,避免依附別人的「需要」
認清你的熱情是強迫型還是和諧型
和諧型熱情與內在動機可以產生高恆毅力
擁有更高層次的自由,你可以自己選擇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重點一次看
第二章 勇於自我決定──定義你自己的成功標準
設定你的內部參考點,成為自我決定的人
由你定義自己的「成功標準」
運用你的篩選系統,成功路上走得更快、更遠
重點一次看
第三章 落差心態與收穫心態的複利效益──訓練大腦注意收穫心態
停止與他人做比較,練習感恩是唯一的解藥
掌握落差心態和收獲心態的語言,等於有了改善人生的方向
增加快樂與感恩的心理減法
擬訂掉入落差心態的應變計畫,就能順利回到收穫心態
重點一次看
第二篇 專注從過去到現在你進步了多少
第四章 學會用過去來衡量自己──增進希望與韌性
不斷進化的大腦容易忘記收穫與進步
輪到你了,來衡量你的收穫吧!
重點一次看
第五章 每天三個小收穫──用一天中最具效能的一小時槓桿出最大影響力
每晚寫下三項小勝利──你總是在勝利的路上
花二分鐘分享──每天回報你的收穫
重點一次看
第六章 把所有經歷轉變為收穫──掌控你的過去
學會成為自己經歷的主人
經歷不是用來比較,而是用來轉化
重點一次看
結語:生命、自由,和擴展幸福
你需要走多遠?
丹的謝辭
班傑明的謝辭
原文註釋
參考文獻
幸福應該是起點,而非終點
李河泉
台積電「跨世代領導」課程指定講師
商周CEO學院課程王牌引導教練
習慣接受的思維,未必是正確的思維
從小如果沒有一百分,在父母「追求滿分」的思維下,很可能面臨「差幾分,打幾下」的威權處罰。進入企業如果訂定業績,主管也會要求我們每個月按照百分比差距,說明未達成原因。
多年以來,我們認為「要求完美」沒有什麼不對,針對目標不斷努力,找出差距加快腳步,假以時日就能成功。沒想到習以為常的觀念,竟然被這本書打臉,書中把這個觀念稱為「落差心態」,並且提到這是大多數卓越人士,心中「不快樂的主要根源」。
跳出「落差心態」,擁抱「收獲心態」
大多數的人都會追求理想或成功,為什麼這樣的過程中會不快樂?
作者說明許多優秀的人容易擁有「落差心態」,因為他們不斷在意「和成功之間的落差」。在看待自己「一直不夠好」的過程中,很容易鞭策和否定自己,久而久之掉入負面深淵,鑽進牛角尖和死胡同內。
相反地,要學會運用「收穫心態」,就是別只看自己還不夠的,要專注看自己每天擁有的,也就是「不要每天計較我還差多遠?」,把重心放在「我每天不斷進步的各種收穫。」
人們希望「好還要更好」,卻不曾愛惜自己
自古以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的觀念深植人心,都在教化每個人只要想成功,必須千錘百煉,不能鬆懈。
這個觀念大家都懂,然而真正的成功者仍然鳳毛麟角,優秀的人這麼多,為什麼達成理想的人卻只有少數?
原因是,人們總是不斷鞭策自己,卻很少愛惜自己,也讓自己越來脆弱無助。人們習慣不斷要求自己,卻很少找機會肯定自己,也讓自己越來越不快樂。
如果可以從「愛惜自己」和「肯定自己」出發,會不會擁有更健全的富足心態。如果能夠「不談差距,只談收穫」,是不是更能夠應付接下來的所有挑戰?
書中給了肯定的答案。
幸福應該是起點,而非終點
所有的童話告訴我們「從此,公主和王子,就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為什麼要經歷各種苦難,才能享受真正的幸福?書中告訴你,可以現在開始就感到幸福。
簡單整理書中的概念,就是:
不是為了追求真正的快樂,
才能得到最終的幸福。
而是每天都找出一點點幸福,
那就能真正的快樂。
不妨看看這本書,讓今天,成為幸福的開始
衡量「與一開始的進步」而不是「與目標的差距」
薑餅資
知識型YouTuber
我在剛開始經營YouTube頻道的時候,常常想著,如果達到10萬訂閱,我應該會很開心吧?
當我真的達到10萬訂閱的那天,雖然當下覺得很高興,但這快樂的感覺卻只持續了幾天,因為我很快地又開始追求下一個目標:100萬訂閱。
我這才意識到自己陷入差距心態(Gap mind)。
丹蘇利文分享,很多人過得不快樂,是因為他們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總是抱持著落差心態:認為只要達成理想目標,就會感到快樂。所以他們總是在衡量自己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只要這個差距存在,他們永遠也不會覺得滿足;即使達成這些目標,他們也不會感到快樂,因為他們的眼裡只看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進步。
於是很快地,他們又會開始比較自己和下一個目標之間的差距,接著感到「還有好多事情還沒有做到」或是「還沒達到自己理想的狀態」,陷入負面情緒以及不斷追求外在目標的惡性循環。
相反地,如果能夠抱持收穫心態(Gain mind),便會發現快樂一直存在。
在看完這本書之後,我開始回想經營YouTube的這一年來,自己成長了多少。
我從一開始不知道怎麼規畫影片內容、害怕面對鏡頭、不會剪影片,到現在能輕鬆地面對鏡頭、創造很多有價值的影片,並且擁有一群喜愛自己的粉絲。
當我觀察到自己的進步與成長,內心就不自覺得充滿快樂和滿足的感覺。這樣的滿足比起諸如訂閱人數和觀看次數這樣的外在因素更激勵人心且持久。
所以,如果你常常覺得自己不快樂,或許是潛意識裡太在意未來理想的目標,而不小心陷入比較的落差心態。這時不防試著問自己:你比一開始多擁有了什麼?轉換成收穫心態後,心情會輕鬆快樂很多。
自從達到10萬訂閱之後,這樣的轉念過程讓我深刻體會到,衡量「與一開始的進步」,而不是「與目標的差距」,才是更為持久的動力,讓我繼續享受做一件事情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