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不滿,越有力量:你也做得到的47個強心故事

出 版 社:商業周刊

出版日期:2015/2/6

定價:320元

規格:平裝

現在優惠價 79折 253

加入購物車 立即結帳 下次買

越不滿,越有力量:你也做得到的47個強心故事

商業周刊


不滿,是明顯的負面情緒,但總有那麼些人在歷練中以不同態度面對; 他們沉潛等待、他們低頭精進、他們轉念奮發……47位名人的故事,真誠分享在生命關鍵轉折處的心情與領悟。

生命,在面對未知時勇敢承擔,在困頓無助中重新定位。

這些故事不是奇蹟,關鍵只有一個:他們懂得「轉念」。

 

47個生命故事告訴你

一念之間,啟動改變的力量,你也可以揭開不同人生風景。

 

在人生轉角處,未知固然令人恐懼,停留在原地卻不保證安全。轉一個彎,轉一個念,總有一片不一樣的風景在等著你。

 

當回首來時路,才會發現:那種種不期而遇,那徬徨和流淚的時刻,那些你曾痛苦做出的抉擇,和義無反顧的行動,都是人生的禮物。

 「所有藝術家做到最好,都是因為憤怒;對事情的不滿,都會產生一種力量。」奧斯卡獎最佳藝術指導葉錦添如此處理從小被看不起的不滿之心,營造瑰麗迷人的電影玄幻世界。

 

「在時尚的天平之前,無論貧富,要讓追求美麗的人都可以平起平坐。」全球最大成衣製造商Zara創辦人、西班牙首富奧爾特加,不滿因家庭貧困被人鄙視,終而創造出傳統行業的世界新局。

 不滿,是明顯的負面情緒,但總有那麼些人在歷練中以不同態度面對;他們沉潛等待、他們低頭精進、他們轉念奮發……47位名人的故事,真誠分享在生命關鍵轉折處的心情與領悟。

第1章 享受熱情在燃燒的日子

人孤獨到極點,就能夠衝出極限/許芳宜_國際級舞蹈家

只要把心靈打開,你就會聽見/艾爾邦_《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作者

挫折只要碰到我內在熱力,一下子就被蒸發/施明煌_台灣小麥復育推手

複雜的房子很好蓋,簡單的房子,苦啊!/謝英俊_謝英俊建築師事務所負責人

對事情的不滿,都會產生一種力量/葉錦添_奧斯卡最佳藝術指導

已經決定要做這件事,就不說累/查馬克_排灣族古謠隊推手

永遠要具備足夠的能量,重新歸零、再度出發/蔡慧貞_知本形象設計總經理

我把挫折當作催促我起床的號角/史特龍_美國知名影星

越拒絕,我的心量越大!/陳秀苗_國泰人壽行銷總監

 

第2章  一手爛牌,也要好好打

巴你一巴掌的人,比捧你一下的人還重要/江朝瑞_宸鴻光電董事長

要創新,就要接受長期的誤解/貝佐斯_亞馬遜集團創辦人

我知道自己不靈光,我更相信腳踏實地/?雅人_日劇《半澤直樹》男主角

無論貧富,都可以平起平坐追求美麗/奧爾特加_Zara創辦人

各種打雜工作,是在替人生打底/盧俊賢_洋蔥先生餐廳總經理

當我跌倒,才知道什麼叫作站起來/許超彥_鋼鐵人醫生

不如意十常八、九,我只看一、二/吳惠瑜_鳳凰科技全球副總裁

 

第3章  每天起床,為了準備戰鬥

建立信心,學習就水到渠成/馬彼得_羅娜國小校長

與其輸得苟且偷生,何不壯烈發揮到極致/陳彥博_南極超馬亞軍

我相信只要想做事,老天一定會幫我/黃麗燕_李奧貝納廣告董事長

對自己非常嚴格,才能保有戰鬥力/安藤忠雄_日本國際建築大師

能遠仍須能忍,拿到一手爛牌也要好好打/林重文_中宏人壽總裁

躺在光榮簿上睡大覺,遲早會被陶汰/柴田和子_日本保險不敗女王

要認分,但不要認命!/郭昇_世界拔河金牌教練

只有一直打,才有機會變好,放棄就什麼都沒了/莊智淵_世界桌球雙打冠軍

 

第4章  成功,因為不想再失敗

恐懼,造就偉大/任正非_華為總裁

游泳時,頭要抬起來呼吸,才能看清前方/楊錦聰_風潮音樂創辦人

失敗一定會蘊含下一次成功的芽/柳井正_日本首富.優衣庫創辦人

老天爺拿走別的東西,就會再給我一個新的/陳劍威 撼訊科技總經理

自我肯定比別人肯定我還重要/徐立功_資深導演

凡事一定要反過來想!反過來想!/蒙格_巴菲特合夥人.波克夏副董事長

人沒有大死過,不會知道尊嚴有多貴/羅田安_克莉絲汀麵包董事長

有赴死決心,就不怕/楊得根_裕國集團總裁

 

第5章  轉念,路就寬了

就算你已經擁有財富,卻永遠都嫌少一分/廖炳煌_台灣探索體驗教育先驅

商人要期盼危險經常發生,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陳焜耀_羽絨霸王

成功並沒有躲著任何人,就看你怎麼看待自己/所羅門_保險界的歐巴馬

即使只有0.0001%可能性,也要堅持走下去/山口繪理子_日本社企創業家

可以失敗,但絕不能放棄/霍金斯_房地產銷售天王

與其溫水煮青蛙,不如一次砍掉,再快速翻回/潘健成_群聯電子董事長

到了谷底就會開始往上,最差、最差就到這裡/邱淑容_超馬媽媽

我只是看不見,其他還是能做得很好/黃裕翔_盲人鋼琴手

第6章  你是不敢?還是不行?

怕,才有勁!怕才會提高警覺/李安_奧斯卡最佳導演

翻身只有一次機會,你就是要用盡全力/彭于晏_兩岸當紅演員

我不要被淘汰掉,我要留下來!/李東林_台灣黑狗兄.東林織襪創辦人

我不想妥協,我在等待,等著我的使命降臨/戴維斯_國家地理頻道探險家

我的賭不是衝動,是賭性加判斷/李烈_影一製作所負責人

魚有魚路,蝦有蝦途,能夠生存,就有生存之道/張瑞敏_海爾集團首席執行官

我是不敢?還是不行?我決定自己去證明/曾信哲_緯航企業董事長

人孤獨到極點,就能夠衝出極限==許芳宜_國際級舞蹈家

二○○七年,宜蘭社區大學董事長許祈財,收到一塊送給女兒的木匾,上頭刻著:

「許芳宜──用生命跳舞」。

這塊匾額意義非凡,它是已過世的前法務部長陳定南,生前來不及送出的禮物。

許芳宜是誰?她如何讓當年病榻中的陳定南感動?

「這位來自台灣的漂亮女舞者……,讓你不再遺憾葛蘭姆已不在人世!相信就連葛蘭姆本身,也未必能像許芳宜所詮釋的米蒂雅一樣,驚悚、畏懼、令人動容。」《觀察家報》(The Observer)如此形容。

當年三十七歲,來自宜蘭的許芳宜,赴美十年,一九九九年就成為美國最權威的現代舞團瑪莎‧葛蘭姆舞團的首席舞者,也曾是雲門舞集的首席舞者。二○○五年《舞蹈雜誌》(Dance Magazine)並獲選為全球最值得矚目的舞蹈家。

從小,許芳宜就只是中段班學生,「不管書怎麼念,就是進不去,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時父親甚至擔心,她以後只能到工廠當女工。

報考藝校舞蹈班,芭蕾僅三分

許芳宜的轉捩點出現在十一歲那年。她第一次參加民俗舞蹈比賽,原本在後台的她緊張得直發抖,然而當舞台燈一打亮,音樂響起,「我忽然覺得很安全,覺得我在扮演另外一個角色,已經不是功課很不好,而一直低著頭(的女孩)。」

這道光,讓許芳宜發現自己的「天才」,也慢慢愛上舞蹈。她隱約感覺,在舞蹈的路上,只要她肯付出,就可以有成果。只是,她並非從小學舞,因此,報考華岡藝校舞蹈班時,她的芭蕾只考了三分。

先天不足,許芳宜必須加倍努力才能趕上別人。當時,她的父親特別安排她住在華岡藝校旁的修道院裡,一個月零用錢只有四千元,每天除了上學、練舞,沒有其他的娛樂。果真,許芳宜後來保送進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台北藝術大學)。

國立藝術學院是她的第二個轉捩點。當時的現代舞老師羅斯‧帕克斯(Ross Parkes)一眼就看出她的潛力。「終於開始有人對我懷抱期待,那不只是一道光,而是很大的希望。」為了不讓老師失望,許芳宜每天都是第一個開教室的人,早上六點就到校,將昨天的功課重複練習。她聽著羅斯述說職業舞者的生涯而著迷,讓她決定當一個職業舞者。羅斯說,許芳宜就像「目中無人」的小孩。「上課的時候,許芳宜一直在拚命、一直在拚命,只專注自己的最好,眼中好像沒有別人。」

大學畢業,她是跳舞第一名畢業,但學業成績並不好,英文甚至在大一就被當掉。但為了成為職業舞者,一九九五年許芳宜申請到葛蘭姆學校全額獎學金與文建會獎助,毅然隻身赴美闖蕩。{DS}

隻身闖紐約,考進葛蘭姆舞團

在紐約大街上,她拿著一本舞蹈雜誌,翻著後面舞蹈教室和舞團的資訊,學著坐地鐵,搭地鐵去每一間舞蹈教室,一間間慢慢找,不會英文,就比手畫腳,以最笨的方式,尋找每個機會。

九五年底,她在兩百名應試者中脫穎而出,考入當年只招收兩名舞者的葛蘭姆舞團,開啟職業舞者的生涯。

「第一次拿到工作,我很興奮,站在十字路口的電話亭旁邊,想找個人分享,往前走、往後走,往左看、往右瞧,卻找不到方向,那時候,我不斷問自己,到底在做什麼?這才發現自己真的是一個人!」

街頭的徘徊,很孤獨,可就是這份隨著孤獨而來的專注,讓許芳宜成為一個頂尖的職業舞者。

當時,她靠著練舞來面對孤獨,連搭車、吃飯,腦子裡也都在想著走位、轉身、動作銜接。她不知道世界的標準是什麼,只是不斷的跟自己的極限挑戰。「只要人孤獨到極點,就一定能夠與你的身體對話,了解你的身體,衝出你的極限。」

找到了命定狂熱,不跳舞會死

她不斷思考葛蘭姆的技巧:以呼吸為原動力,肢體吸氣時挺直外揚,吐氣時縮腹內省,復以脊椎為軸,使身體作螺旋式旋轉。

然而,舞跳得再好,也只是一名舞匠。許芳宜的技巧,能否在葛蘭姆舞團脫穎而出的最後一關,必須掌握人性,才能舞出精髓。「葛蘭姆的作品,事實上就是在說她自己的故事。」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解釋,葛蘭姆是一個只有高中畢業,靠著自我進修,改變世界的女人。她所有的劇碼,都是在形容她自己,一個好鬥又好強的女人。因此,葛蘭姆舞作的主人翁不是美國拓荒先民,就是希臘悲劇人物,貫穿她一百八十齣作品的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奮鬥精神。

正如葛蘭姆在自傳《血的記憶》裡對自己的形容:「所謂『命定狂熱』,是指天生注定要對某樣事物,有不計代價、不問辛苦的狂熱。」「葛蘭姆的故事,就是許芳宜的故事。」林懷民說,芳宜為了跳舞可以不吃、不喝,她是個不跳舞會死的人。

這位被譽為瑪莎‧葛蘭姆傳人的許芳宜,憑著對舞蹈的狂熱,舞出一片天,也扭轉了父親擔心她只能當工廠女工的命運,成為華人之光。{DS}

怕,才有勁!怕才會提高警覺==李安_奧斯卡最佳導演

在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八十五年的歷史中,只有十九個導演曾經拿下兩次以上最佳導演,李安,不僅位列其中,更是唯一一位華人。

二○○八年,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找上李安,拍攝號稱有史以來最難改編的奇幻小說《少年Pi的奇幻漂流》。故事背景橫跨兩大洋三大洲,主角只有一名少年與一隻老虎,十分之九的故事都是在水上發生,這對電影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部電影有多難?在李安之前,福斯曾找過三位國際知名導演,分別是曾經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奈特.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執導過《哈利波特》的墨西哥名導艾馮索.庫阿隆(Alfonso Cuarn),以及以奇幻風格享譽國際的法國導演尚皮耶.惹內(Jean-Pierre Jeunet)。前兩人在看完劇本之後,因為難度太高而拒絕,第三人則是在花了長達一年的時間進行前置作業之後,覺得拍不出來而作罷。

李安,是唯一一個敢接下任務的人。這次的任務不一樣,除了要征服拍片難度之外,他還要征服那個當年慘敗在《綠巨人浩克》手下的自己。

勇敢面對慘敗,重新克服恐懼

二○○三年,美國最大漫畫公司漫威(Marvel)找李安執導《綠巨人浩克》(The Hulk)。李安當時不懂電腦特效,題材又是他最敏感的父子關係,加上首次碰到好萊塢的商業與發行機制,讓他面臨龐大壓力。結果,這部砸下一億六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七億元)超高製作成本的電影,慘賠收場,甚至被評為「悶到爆炸的爛片」。之後,雖然《斷背山》讓李安扳回一城,但在好萊塢主流商業片,他仍然缺席。

關於失敗,一般人的反應是避之惟恐不及,極少有人敢回到過去,重新面對心中的恐懼。李安恰巧就是個例外。

「每過一條路、翻一座山,我便要去克服或繞道!」這,就是李安給自己的承諾,他一直沒有忘記《綠巨人浩克》的慘痛經驗。

接下《少年Pi》,有人問他說,難道不怕再次失敗嗎?「怕,怕才有勁!怕才會提高警覺。」

在醞釀《少年Pi》時,3D技術根本不成熟,而要做出模擬上百種浪型的造浪池,讓主角跟老虎一起在船上拍片,根本不可能。李安像主角少年Pi一樣,拿著棍子,瞪著眼前的老虎,想辦法與牠周旋,然而眼前的老虎不只一隻,除了之前《綠巨人浩克》的失敗經驗,另個害怕是要回台灣拍片。

放棄資源豐富的洛杉磯,把整個好萊塢團隊拉到有如電影荒漠的台灣拍攝,製片公司問李安,台灣沒人才、沒經驗、沒資源,去那邊幹什麼?李安堅持說:「如果不讓我在台灣拍,就請另外找人吧!」製片公司只好退讓。從那一刻開始,李安就背負了一億兩千萬美元的龐大壓力。

喜歡做的事,一定是不安全感的

他曾經自嘲,「名字裡頭有個『安』字,但是我其實一直都在不安當中。」正是這個不安,成為促使他創作不絕的動力來源。「人家沒有做成功,對我來講是很有吸引力的,我想做電影……,但是我敢說一句話,我絕對不是一個要安全感的人,喜歡做的事情,一定是不安全感的。」

李安說,「我經過失敗、我經過成功,可是永遠沒有安全感。……當我覺得有安全感的時候,反而覺得好像什麼東西不對勁。」

不同於其他的奧斯卡知名導演,都有主要的拍片類型,李安的作品從《理性與感性》、《臥虎藏龍》、《斷背山》、《色.戒》,一直到《少年Pi》,類型從文藝、武俠、同志、政治歷史、英雄、到奇幻都有,一再顛覆挑戰自己。

「你能夠撐過那個痛苦點跟低潮,新的東西就會找你。」「你不要想你受的苦,你就給它拚下去……,你不要說人家不接受你,算了。你一定要把它解決,一天、兩天、三天,一個月、兩個月,一定會有一個突破,trust me!」

這,就是李安,一個不斷向自己挑戰,從而兩度登上高峰的男人。{DS}

恐懼,造就偉大==任正非_華為總裁

華為,一家神秘的中國企業,它的創辦人任正非,一個退伍軍人,四十三歲的時候,以人民幣兩萬元創業,一路攻城略地。

華為,是一家百分之百民營企業,也是《財星》(Fortune)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唯一一家沒上市的公司。根據華為公布數據,二?一四年營收將達四百六十億美元,穩坐全球通信產業龍頭。它的營收,七成來自海外,超過二十億人每天使用華為的設備在通信。

《時代》雜誌稱它是「所有電信產業巨頭最危險的競爭對手」,愛立信全球總裁衛斯伯(Hans Vestberg)則說:「它,是我們最尊敬的敵人。」早在二○○三年,當時全球最大網路設備公司思科(Cisco)便曾在美國控告華為侵犯智慧財產權,起訴書多達七十頁,求償天價。

一個產業龍頭向當時才冒出頭的華為宣戰,道理很簡單,正是因為意識到華為技術、價格雙雙產生威脅之下,如果不剷除,將會是可怕的後患。果然,十年後華為的確成為思科如芒刺在背的對手。

唯惶者能生存,天天思考失敗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說這話的,正是任正非。

如果說,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是台灣的成吉思汗;在中國,帶著部隊征服全世界的,非任正非莫屬。

任正非四十歲才從軍轉商,剛開始不熟悉如何做生意,曾被騙走人民幣兩百萬元,這筆錢相當於今天的人民幣一億元,四十三歲,他失業了,有兩個小孩,因此創立華為。

這些挫折,教會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有高度的危機意識。今日就算多成功,明日都可能會翻船。

任正非曾說:「唯惶者能生存。」「鐵達尼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海,」他說,「什麼叫成功?像日本企業那樣,經九死一生還能好好活著,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因此,當昔日的網路通訊巨頭: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紛紛面臨衰退危機時,任正非所帶領的華為不斷逆勢上升,未來五年,營收年複合成長可望續衝一○%。{DS}

只求活下來,做出世界第一流怕

「自華為成立之日起,任正非就變成了一個怕死的人,華為就成為一個怕死的公司,『活下來』成為華為最低,也是最高的戰略目標,」任正非好友、《活下去,是最大的動力!》作者田濤說。

怕死,是對於環境隨時充滿危機感。一九九二年,華為營收突破人民幣一億元,任正非卻毫無喜悅,他在該年的年終大會上只說:「我們活下來了,」就淚流滿面到無法繼續。

為了改革,他全面導入IBM管理制度。習慣打游擊戰的中國員工無法接受制度化的西方管理模式,紛紛反彈,抗議「外國那一套不適合我們!」但任正非堅持:「我們是買一雙美國鞋,不合腳,就削足適履!」

長期研究華為的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指出,大部分的企業都是等到危機發生才會產生動力或被迫改革,像華為這樣,在順風時會想要大刀闊斧的變化,「不要說在中國,連全世界都很罕見。」「他們永遠在問『世界第一流是怎麼樣做的?』」一位美系顧問說。

年近七十歲、動過兩次癌症手術,任正非深知,自己不可能永遠領導華為,也不願意給華為太多的負累,所以更強調當下和未來。

怕死的領袖,讓全世界都害怕

二○○一年四月,任正非和田濤一起參觀了日本松下電器博物館,田濤提議華為也建一座博物館,任正非堅定的講:「華為不需要歷史,華為要忘掉歷史。」因此,他從高層中選出三位戰功彪炳的猛將,擔任輪值CEO,每半年一次,擔綱他的角色做決策,他自己則隱身幕後。

「恐懼造就偉大,如果沒有與你成長所相伴隨的那種不安全感,那種始終追隨著你的不安的影子,在一個猝不及防的打擊面前,你的安逸,你對危險的麻木,會導致組織快速的崩潰掉。」

這一個「怕死」的領袖,靠著如狼般的敏銳嗅覺與對環境的危機意識,創造了一家讓全世界都害怕的企業。{DS}

失敗一定會蘊含下一次成功的芽==柳井正_日本首富.優衣庫創辦人

東京最貴的商業地段六本木中心點,日本首富、優衣庫創辦人柳井正在他三十一樓的辦公室向外眺望;天氣晴朗時,從這兒能看到日本的第一高峰富士山。

身為家中獨子,父親從小告訴他:「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做第一名!」為什麼非要第一名?柳井正解釋:「第一與第二不是數目只差一位,而是有本質上的差異。在事業經營中,能夠讓事業持續受益、擴大的,只有第一,第一之外的事業發展前途相對來說比較渺茫。」

四十多年前,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畢業的柳井正,接手父親的小西裝店事業,因為曾經在外商賣場工作過,覺得家裡事業組織鬆散、員工效率不彰,於是導入美式管理,卻被員工抵制,六名員工跑掉,剩下一人,他由小老闆變成進出貨、會計出納、幫客人量身長訂做西裝,一手包辦。

「我接手家裡事業,腦筋裡只有兩個念頭,一個是拚命學習怎麼做生意,一個是不能讓公司倒閉,不倒閉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讓公司成長。」當西裝業績無法成長,他決定轉型休閒服。

靠一萬封抱怨信,找出致命傷

一九八四年他成立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優衣庫前身),在廣島開設一號店。開幕當天六點不到,門外已擠滿人潮,他模仿美國陳設,挑高屋頂、加寬走道,營造出倉庫簡潔感,訴求低價一千九百日圓起,連兩天都擠滿人潮,他笑著說「當時簡直像是挖到金礦!」

以為成功可以複製,他迅速開出二號店,占地是一號店四倍大;但廉價熱潮一過,二號店營收不佳,他把先前獲利全部賠上。

這次經驗,養成他對成功具有高度不安感,「成功中潛伏著失敗的芽。」他學會冷靜的看待自己。

一九九五年,優衣庫業績正好,他卻在媒體刊登「誰能講出優衣庫壞話,我就給他一百萬。」結果,批評信如雪片般飛來,一萬封回信多數指向品質問題:「洗了兩回腋下就破了」、「T-shirt洗一次領口都鬆掉,爛死了」、「樣式是歐巴桑才會穿的吧!」

這些批評讓柳井正知道,看業績彷彿成功,看品質卻是失敗。摸著西裝料長大的他,很難容忍自身品牌被視為品質不佳,決心做到「便宜且品質好」。{DS}

刷毛衣熱賣,一雪賣爛貨恥辱

「面對失敗,或把它丟到一邊,全看經營者,」他說:「每個人都討厭失敗,如果你把它蓋上蓋子埋葬,只會重複同一種失敗。失敗不只讓你受傷,失敗一定會蘊含下一次成功的芽,一邊思考一邊修正,才不會有致命的失敗。」

品質的第一戰是刷毛外套(Fleece)。當年一件刷毛外套約五千日圓起跳,限登山時穿,顏色只有藍紅色系,柳井正希望把它的價格與使用都大眾化。

剛開始研發時,布料不保濕、光澤度不好,直到柳井正與日本纖維大廠東麗公司合作,把布料做得薄些,降低成本仍足夠應付都市的寒冷,價格壓低到一千九百日圓,並發展各式亮麗顏色。

一雪賣爛貨的恥辱,他從一萬封抱怨信中,挖掘出成功的芽。之後三年刷毛外套總共賣出近三千六百五十萬件。店鋪也在三年內由三百多家突破五百家,打響優衣庫便宜又品質好的名號。

成功一日可捨棄,避免沖昏頭

柳井正有一套三年理論,公司每三年一定會遇到成長瓶頸,用同一套邏輯無法成功,必須改變模式。另外,在日本,主管通常升了就不會降,但柳井正採取實力主義,就像日本相撲選手一樣,有橫綱、大關、關肋這些等級,比賽成績好就往上升,差就往下降。

在他的強人意志下,○八與○九年金融海嘯中,優衣庫不但營收增幅高於Zara、H&M,且在全球國際都市最昂貴的地段,開起大型旗艦店。

他說:「大部分的人,會把一點點小成功當成連戰連勝,因為他們的標準非常低。」為避免被小成功沖昏頭,他隨時警惕自己:「成功一日就可捨棄!」站在已能眺望富士山的高度,他評價自己:「我只給自己打七十分。」「七十分只是及格,我的目標是一百分,但我永遠看不到一百分的樣子!」

人孤獨到極點,就能夠衝出極限==許芳宜_國際級舞蹈家

二○○七年,宜蘭社區大學董事長許祈財,收到一塊送給女兒的木匾,上頭刻著:

「許芳宜──用生命跳舞」。

這塊匾額意義非凡,它是已過世的前法務部長陳定南,生前來不及送出的禮物。

許芳宜是誰?她如何讓當年病榻中的陳定南感動?

「這位來自台灣的漂亮女舞者……,讓你不再遺憾葛蘭姆已不在人世!相信就連葛蘭姆本身,也未必能像許芳宜所詮釋的米蒂雅一樣,驚悚、畏懼、令人動容。」《觀察家報》(The Observer)如此形容。

當年三十七歲,來自宜蘭的許芳宜,赴美十年,一九九九年就成為美國最權威的現代舞團瑪莎‧葛蘭姆舞團的首席舞者,也曾是雲門舞集的首席舞者。二○○五年《舞蹈雜誌》(Dance Magazine)並獲選為全球最值得矚目的舞蹈家。

從小,許芳宜就只是中段班學生,「不管書怎麼念,就是進不去,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當時父親甚至擔心,她以後只能到工廠當女工。

報考藝校舞蹈班,芭蕾僅三分

許芳宜的轉捩點出現在十一歲那年。她第一次參加民俗舞蹈比賽,原本在後台的她緊張得直發抖,然而當舞台燈一打亮,音樂響起,「我忽然覺得很安全,覺得我在扮演另外一個角色,已經不是功課很不好,而一直低著頭(的女孩)。」

這道光,讓許芳宜發現自己的「天才」,也慢慢愛上舞蹈。她隱約感覺,在舞蹈的路上,只要她肯付出,就可以有成果。只是,她並非從小學舞,因此,報考華岡藝校舞蹈班時,她的芭蕾只考了三分。

先天不足,許芳宜必須加倍努力才能趕上別人。當時,她的父親特別安排她住在華岡藝校旁的修道院裡,一個月零用錢只有四千元,每天除了上學、練舞,沒有其他的娛樂。果真,許芳宜後來保送進國立藝術學院(現為台北藝術大學)。

國立藝術學院是她的第二個轉捩點。當時的現代舞老師羅斯‧帕克斯(Ross Parkes)一眼就看出她的潛力。「終於開始有人對我懷抱期待,那不只是一道光,而是很大的希望。」為了不讓老師失望,許芳宜每天都是第一個開教室的人,早上六點就到校,將昨天的功課重複練習。她聽著羅斯述說職業舞者的生涯而著迷,讓她決定當一個職業舞者。羅斯說,許芳宜就像「目中無人」的小孩。「上課的時候,許芳宜一直在拚命、一直在拚命,只專注自己的最好,眼中好像沒有別人。」

大學畢業,她是跳舞第一名畢業,但學業成績並不好,英文甚至在大一就被當掉。但為了成為職業舞者,一九九五年許芳宜申請到葛蘭姆學校全額獎學金與文建會獎助,毅然隻身赴美闖蕩。{DS}

隻身闖紐約,考進葛蘭姆舞團

在紐約大街上,她拿著一本舞蹈雜誌,翻著後面舞蹈教室和舞團的資訊,學著坐地鐵,搭地鐵去每一間舞蹈教室,一間間慢慢找,不會英文,就比手畫腳,以最笨的方式,尋找每個機會。

九五年底,她在兩百名應試者中脫穎而出,考入當年只招收兩名舞者的葛蘭姆舞團,開啟職業舞者的生涯。

「第一次拿到工作,我很興奮,站在十字路口的電話亭旁邊,想找個人分享,往前走、往後走,往左看、往右瞧,卻找不到方向,那時候,我不斷問自己,到底在做什麼?這才發現自己真的是一個人!」

街頭的徘徊,很孤獨,可就是這份隨著孤獨而來的專注,讓許芳宜成為一個頂尖的職業舞者。

當時,她靠著練舞來面對孤獨,連搭車、吃飯,腦子裡也都在想著走位、轉身、動作銜接。她不知道世界的標準是什麼,只是不斷的跟自己的極限挑戰。「只要人孤獨到極點,就一定能夠與你的身體對話,了解你的身體,衝出你的極限。」

找到了命定狂熱,不跳舞會死

她不斷思考葛蘭姆的技巧:以呼吸為原動力,肢體吸氣時挺直外揚,吐氣時縮腹內省,復以脊椎為軸,使身體作螺旋式旋轉。

然而,舞跳得再好,也只是一名舞匠。許芳宜的技巧,能否在葛蘭姆舞團脫穎而出的最後一關,必須掌握人性,才能舞出精髓。「葛蘭姆的作品,事實上就是在說她自己的故事。」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解釋,葛蘭姆是一個只有高中畢業,靠著自我進修,改變世界的女人。她所有的劇碼,都是在形容她自己,一個好鬥又好強的女人。因此,葛蘭姆舞作的主人翁不是美國拓荒先民,就是希臘悲劇人物,貫穿她一百八十齣作品的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奮鬥精神。

正如葛蘭姆在自傳《血的記憶》裡對自己的形容:「所謂『命定狂熱』,是指天生注定要對某樣事物,有不計代價、不問辛苦的狂熱。」「葛蘭姆的故事,就是許芳宜的故事。」林懷民說,芳宜為了跳舞可以不吃、不喝,她是個不跳舞會死的人。

這位被譽為瑪莎‧葛蘭姆傳人的許芳宜,憑著對舞蹈的狂熱,舞出一片天,也扭轉了父親擔心她只能當工廠女工的命運,成為華人之光。{DS}

怕,才有勁!怕才會提高警覺==李安_奧斯卡最佳導演

在美國奧斯卡金像獎八十五年的歷史中,只有十九個導演曾經拿下兩次以上最佳導演,李安,不僅位列其中,更是唯一一位華人。

二○○八年,二十世紀福斯影片公司找上李安,拍攝號稱有史以來最難改編的奇幻小說《少年Pi的奇幻漂流》。故事背景橫跨兩大洋三大洲,主角只有一名少年與一隻老虎,十分之九的故事都是在水上發生,這對電影來說是不可能的任務。

這部電影有多難?在李安之前,福斯曾找過三位國際知名導演,分別是曾經入圍奧斯卡最佳導演的奈特.沙馬蘭(M. Night Shyamalan),執導過《哈利波特》的墨西哥名導艾馮索.庫阿隆(Alfonso Cuarn),以及以奇幻風格享譽國際的法國導演尚皮耶.惹內(Jean-Pierre Jeunet)。前兩人在看完劇本之後,因為難度太高而拒絕,第三人則是在花了長達一年的時間進行前置作業之後,覺得拍不出來而作罷。

李安,是唯一一個敢接下任務的人。這次的任務不一樣,除了要征服拍片難度之外,他還要征服那個當年慘敗在《綠巨人浩克》手下的自己。

勇敢面對慘敗,重新克服恐懼

二○○三年,美國最大漫畫公司漫威(Marvel)找李安執導《綠巨人浩克》(The Hulk)。李安當時不懂電腦特效,題材又是他最敏感的父子關係,加上首次碰到好萊塢的商業與發行機制,讓他面臨龐大壓力。結果,這部砸下一億六千萬美元(約合新台幣四十七億元)超高製作成本的電影,慘賠收場,甚至被評為「悶到爆炸的爛片」。之後,雖然《斷背山》讓李安扳回一城,但在好萊塢主流商業片,他仍然缺席。

關於失敗,一般人的反應是避之惟恐不及,極少有人敢回到過去,重新面對心中的恐懼。李安恰巧就是個例外。

「每過一條路、翻一座山,我便要去克服或繞道!」這,就是李安給自己的承諾,他一直沒有忘記《綠巨人浩克》的慘痛經驗。

接下《少年Pi》,有人問他說,難道不怕再次失敗嗎?「怕,怕才有勁!怕才會提高警覺。」

在醞釀《少年Pi》時,3D技術根本不成熟,而要做出模擬上百種浪型的造浪池,讓主角跟老虎一起在船上拍片,根本不可能。李安像主角少年Pi一樣,拿著棍子,瞪著眼前的老虎,想辦法與牠周旋,然而眼前的老虎不只一隻,除了之前《綠巨人浩克》的失敗經驗,另個害怕是要回台灣拍片。

放棄資源豐富的洛杉磯,把整個好萊塢團隊拉到有如電影荒漠的台灣拍攝,製片公司問李安,台灣沒人才、沒經驗、沒資源,去那邊幹什麼?李安堅持說:「如果不讓我在台灣拍,就請另外找人吧!」製片公司只好退讓。從那一刻開始,李安就背負了一億兩千萬美元的龐大壓力。

喜歡做的事,一定是不安全感的

他曾經自嘲,「名字裡頭有個『安』字,但是我其實一直都在不安當中。」正是這個不安,成為促使他創作不絕的動力來源。「人家沒有做成功,對我來講是很有吸引力的,我想做電影……,但是我敢說一句話,我絕對不是一個要安全感的人,喜歡做的事情,一定是不安全感的。」

李安說,「我經過失敗、我經過成功,可是永遠沒有安全感。……當我覺得有安全感的時候,反而覺得好像什麼東西不對勁。」

不同於其他的奧斯卡知名導演,都有主要的拍片類型,李安的作品從《理性與感性》、《臥虎藏龍》、《斷背山》、《色.戒》,一直到《少年Pi》,類型從文藝、武俠、同志、政治歷史、英雄、到奇幻都有,一再顛覆挑戰自己。

「你能夠撐過那個痛苦點跟低潮,新的東西就會找你。」「你不要想你受的苦,你就給它拚下去……,你不要說人家不接受你,算了。你一定要把它解決,一天、兩天、三天,一個月、兩個月,一定會有一個突破,trust me!」

這,就是李安,一個不斷向自己挑戰,從而兩度登上高峰的男人。{DS}

恐懼,造就偉大==任正非_華為總裁

華為,一家神秘的中國企業,它的創辦人任正非,一個退伍軍人,四十三歲的時候,以人民幣兩萬元創業,一路攻城略地。

華為,是一家百分之百民營企業,也是《財星》(Fortune)世界五百強企業中唯一一家沒上市的公司。根據華為公布數據,二?一四年營收將達四百六十億美元,穩坐全球通信產業龍頭。它的營收,七成來自海外,超過二十億人每天使用華為的設備在通信。

《時代》雜誌稱它是「所有電信產業巨頭最危險的競爭對手」,愛立信全球總裁衛斯伯(Hans Vestberg)則說:「它,是我們最尊敬的敵人。」早在二○○三年,當時全球最大網路設備公司思科(Cisco)便曾在美國控告華為侵犯智慧財產權,起訴書多達七十頁,求償天價。

一個產業龍頭向當時才冒出頭的華為宣戰,道理很簡單,正是因為意識到華為技術、價格雙雙產生威脅之下,如果不剷除,將會是可怕的後患。果然,十年後華為的確成為思科如芒刺在背的對手。

唯惶者能生存,天天思考失敗

「十年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敗,對成功視而不見,也沒有什麼榮譽感、自豪感,而是危機感。也許是這樣,才存活了十年。」說這話的,正是任正非。

如果說,鴻海集團總裁郭台銘是台灣的成吉思汗;在中國,帶著部隊征服全世界的,非任正非莫屬。

任正非四十歲才從軍轉商,剛開始不熟悉如何做生意,曾被騙走人民幣兩百萬元,這筆錢相當於今天的人民幣一億元,四十三歲,他失業了,有兩個小孩,因此創立華為。

這些挫折,教會他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有高度的危機意識。今日就算多成功,明日都可能會翻船。

任正非曾說:「唯惶者能生存。」「鐵達尼也是在一片歡呼聲中出的海,」他說,「什麼叫成功?像日本企業那樣,經九死一生還能好好活著,這才是真正的成功!」

因此,當昔日的網路通訊巨頭:摩托羅拉、阿爾卡特朗訊、諾基亞西門子紛紛面臨衰退危機時,任正非所帶領的華為不斷逆勢上升,未來五年,營收年複合成長可望續衝一○%。{DS}

只求活下來,做出世界第一流怕

「自華為成立之日起,任正非就變成了一個怕死的人,華為就成為一個怕死的公司,『活下來』成為華為最低,也是最高的戰略目標,」任正非好友、《活下去,是最大的動力!》作者田濤說。

怕死,是對於環境隨時充滿危機感。一九九二年,華為營收突破人民幣一億元,任正非卻毫無喜悅,他在該年的年終大會上只說:「我們活下來了,」就淚流滿面到無法繼續。

為了改革,他全面導入IBM管理制度。習慣打游擊戰的中國員工無法接受制度化的西方管理模式,紛紛反彈,抗議「外國那一套不適合我們!」但任正非堅持:「我們是買一雙美國鞋,不合腳,就削足適履!」

長期研究華為的長江商學院院長項兵指出,大部分的企業都是等到危機發生才會產生動力或被迫改革,像華為這樣,在順風時會想要大刀闊斧的變化,「不要說在中國,連全世界都很罕見。」「他們永遠在問『世界第一流是怎麼樣做的?』」一位美系顧問說。

年近七十歲、動過兩次癌症手術,任正非深知,自己不可能永遠領導華為,也不願意給華為太多的負累,所以更強調當下和未來。

怕死的領袖,讓全世界都害怕

二○○一年四月,任正非和田濤一起參觀了日本松下電器博物館,田濤提議華為也建一座博物館,任正非堅定的講:「華為不需要歷史,華為要忘掉歷史。」因此,他從高層中選出三位戰功彪炳的猛將,擔任輪值CEO,每半年一次,擔綱他的角色做決策,他自己則隱身幕後。

「恐懼造就偉大,如果沒有與你成長所相伴隨的那種不安全感,那種始終追隨著你的不安的影子,在一個猝不及防的打擊面前,你的安逸,你對危險的麻木,會導致組織快速的崩潰掉。」

這一個「怕死」的領袖,靠著如狼般的敏銳嗅覺與對環境的危機意識,創造了一家讓全世界都害怕的企業。{DS}

失敗一定會蘊含下一次成功的芽==柳井正_日本首富.優衣庫創辦人

東京最貴的商業地段六本木中心點,日本首富、優衣庫創辦人柳井正在他三十一樓的辦公室向外眺望;天氣晴朗時,從這兒能看到日本的第一高峰富士山。

身為家中獨子,父親從小告訴他:「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做第一名!」為什麼非要第一名?柳井正解釋:「第一與第二不是數目只差一位,而是有本質上的差異。在事業經營中,能夠讓事業持續受益、擴大的,只有第一,第一之外的事業發展前途相對來說比較渺茫。」

四十多年前,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畢業的柳井正,接手父親的小西裝店事業,因為曾經在外商賣場工作過,覺得家裡事業組織鬆散、員工效率不彰,於是導入美式管理,卻被員工抵制,六名員工跑掉,剩下一人,他由小老闆變成進出貨、會計出納、幫客人量身長訂做西裝,一手包辦。

「我接手家裡事業,腦筋裡只有兩個念頭,一個是拚命學習怎麼做生意,一個是不能讓公司倒閉,不倒閉最安全的做法,就是讓公司成長。」當西裝業績無法成長,他決定轉型休閒服。

靠一萬封抱怨信,找出致命傷

一九八四年他成立UNIQUE Clothing Warehouse(優衣庫前身),在廣島開設一號店。開幕當天六點不到,門外已擠滿人潮,他模仿美國陳設,挑高屋頂、加寬走道,營造出倉庫簡潔感,訴求低價一千九百日圓起,連兩天都擠滿人潮,他笑著說「當時簡直像是挖到金礦!」

以為成功可以複製,他迅速開出二號店,占地是一號店四倍大;但廉價熱潮一過,二號店營收不佳,他把先前獲利全部賠上。

這次經驗,養成他對成功具有高度不安感,「成功中潛伏著失敗的芽。」他學會冷靜的看待自己。

一九九五年,優衣庫業績正好,他卻在媒體刊登「誰能講出優衣庫壞話,我就給他一百萬。」結果,批評信如雪片般飛來,一萬封回信多數指向品質問題:「洗了兩回腋下就破了」、「T-shirt洗一次領口都鬆掉,爛死了」、「樣式是歐巴桑才會穿的吧!」

這些批評讓柳井正知道,看業績彷彿成功,看品質卻是失敗。摸著西裝料長大的他,很難容忍自身品牌被視為品質不佳,決心做到「便宜且品質好」。{DS}

刷毛衣熱賣,一雪賣爛貨恥辱

「面對失敗,或把它丟到一邊,全看經營者,」他說:「每個人都討厭失敗,如果你把它蓋上蓋子埋葬,只會重複同一種失敗。失敗不只讓你受傷,失敗一定會蘊含下一次成功的芽,一邊思考一邊修正,才不會有致命的失敗。」

品質的第一戰是刷毛外套(Fleece)。當年一件刷毛外套約五千日圓起跳,限登山時穿,顏色只有藍紅色系,柳井正希望把它的價格與使用都大眾化。

剛開始研發時,布料不保濕、光澤度不好,直到柳井正與日本纖維大廠東麗公司合作,把布料做得薄些,降低成本仍足夠應付都市的寒冷,價格壓低到一千九百日圓,並發展各式亮麗顏色。

一雪賣爛貨的恥辱,他從一萬封抱怨信中,挖掘出成功的芽。之後三年刷毛外套總共賣出近三千六百五十萬件。店鋪也在三年內由三百多家突破五百家,打響優衣庫便宜又品質好的名號。

成功一日可捨棄,避免沖昏頭

柳井正有一套三年理論,公司每三年一定會遇到成長瓶頸,用同一套邏輯無法成功,必須改變模式。另外,在日本,主管通常升了就不會降,但柳井正採取實力主義,就像日本相撲選手一樣,有橫綱、大關、關肋這些等級,比賽成績好就往上升,差就往下降。

在他的強人意志下,○八與○九年金融海嘯中,優衣庫不但營收增幅高於Zara、H&M,且在全球國際都市最昂貴的地段,開起大型旗艦店。

他說:「大部分的人,會把一點點小成功當成連戰連勝,因為他們的標準非常低。」為避免被小成功沖昏頭,他隨時警惕自己:「成功一日就可捨棄!」站在已能眺望富士山的高度,他評價自己:「我只給自己打七十分。」「七十分只是及格,我的目標是一百分,但我永遠看不到一百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