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

啟動成功關鍵,隨時掌握商周.com最新資訊

提供第一手新聞解析、財經趨勢、專屬活動

已加入收藏
已取消收藏
帳號頭像 帳號選單下拉箭頭
/
熱搜內容
現正閱讀
給你一棟房子 請閉嘴
畫重點
段落筆記
新增筆記
「請稍等」英文別直接中翻英說please wait a minute!一次掌握,常用的電話對談英文
0
/500
不公開分類 公開分類
儲存
至頂箭頭

焦點 | 時事分析

給你一棟房子 請閉嘴

給你一棟房子 請閉嘴
▲ 在搶快的政策下,村民被迫分居山上和山下,更讓急於重建的小林村陷入另一個資源搶奪的殘酷現實。
▲在搶快的政策下,村民被迫分居山上和山下,更讓急於重建的小林村陷入另一個資源搶奪的殘酷現實。 (攝影者:程思迪)
撰文者:劉致昕
商周茶館 2012.01.02

2011年8月15日出刊的商業周刊第1238期,記者劉致昕走訪了當時八八風災滿兩週年的小林村。關於政府和慈善團體,在短短的時間內,就為八八風災戶重建起永久屋;是的,許多人都很努力、也很辛苦。可是,新房子取代了部落被風災剷平的老房子,卻剷平了原本部落的差異化和村民的自主權。以下文章為記者在採訪後留下的心情紀錄:

我大部分的童年,都在眷村發生,就一個所謂的本省人來說,機會難得。我很喜歡對面的劉爺爺,他是一個獨身來台的老兵,一直孤獨著。

我很喜歡去那裡玩,他也總是容忍著我的吵鬧,我還記得他大大的笑。直到我們搬離開了,我還是很想念他、掛念他,一個人的背影總是落莫的,在這個小小的、暗暗的,不知道算不算家的地方。

不知道你有沒有去過眷村,水泥地、木板牆、亮的很不情願的一字燈管,後來有一些照片帶進了色彩,但我好怕那就是爺爺僅有的色彩。

八八水災快要兩周年了,我來到被稱為國際典範村的永久屋聚落。

我走進那一大片灰,人都坐在門口,硬坐在那,在等什麼嗎?他們說明天大人物要來,沒事做的人,等著、看著熱鬧,準備配合。

這一大片灰色建築中有六、七個部落,但每個部落已不再是部落,只是國際典範村中,整齊的、一致的村民之一。

另一個重建村中,原為吉路部落的巴小姐說,「當時還沒蓋的時候,現在看到的問題我們那時候就想到了,就是我們不是只有住而已,我們不是一般的部落說我們還可以回去喔,我們是永遠回不去,像小林一樣,山上我們回不去了,我們沒有地方住,一個永久屋,你能滿足我們嗎?那個時候老人家很沒有安全感,他們是逃難來的,」

永久屋這事一個月內就拍板定案,逃難的人、一棟免費的房子、想要付出以自我救贖的社會大眾,PERFECT。GOOD SOLUTION。

兩周年政績宣導上,寫著,「當時一兩通電話就決定了,」因為某慈善團體,全力配合。

「我看到的老人家的眼神,空洞的眼神,他沒有辦法對未來有任何想像,青壯年,我看到的是一股焦慮,現在還有很多補助,他們好像是想趁短短的這幾年抓住什麼。」住在那個慈善團體快速蓋起的村子內,巴小姐分享她的觀察。

「我再問他們說,你想要什麼?他說我想要一個家,永久屋很好,但我不知道要去哪裡種地瓜、種芋頭、種豐年祭的小米啊,而且我想要在庭院稍微坐一下還要申請哎, 我也沒有所有權,我想要改也不能改,原來這就是永久屋,永遠都這樣子,所以從心裡他們沒有辦法對那個地方有認同感。一個全部遷村的部落,一個永久屋真的能夠滿足他嗎?這樣的政策真的能夠一體適用嗎?政府非常辛苦、NGO(非政府組織)非常辛苦,災民也很辛苦,只要我們抱持同理心來看。我們沒有辦法去支配它,做什麼都要經過別人的同意,這真的是一個被設計的人生,一個被設計的人生。」

救災就是救急、暫時安置、重建。光中間那一段就可以長達三個月到兩年,海地是這樣、日本311是這樣、921也是這樣,這次不同了,有了社會大眾的善款,有了想要蓋典範村的團體,有了需要展現迫力、效率的政府,一切都不一樣了。

於是政府有了九成永久屋達成率的數字可用,典範村雖然還在改街道名、補建公共設施,但它們要的典範村的確是大剌剌的站著了。我們呢?我們捐了款,於是就沒事了,我們對的起自己的良心了,是嗎?

也是捐款者之一的我,無法忽略,訪問完後還無法跳脫。

我看到那些認真、努力重生的人,也看到在地官員將手機號碼交給災民們,試圖挽回的努力。我也看到村子裡,等不到明天的空蕩,被塞了棟房子就閉嘴的無奈,龐大八千萬平埔族博物館的荒謬。

更驚訝的,我還在村民的眼中,看見劉爺爺的落莫,也從村子裡找到,小時候眷村種族大熔爐的荒謬。

但,眷村房子至少還能按自己需要改建,永久屋居民則連加個擋雨蓬,都不行。眷村都是阿兵哥,還有個職業,這裡有的是八八零工,每天八百塊、半年輪一次、號稱是鼓勵青年回鄉就業的除草工作。

八八水災之後,有一萬多人面臨遷村選擇,永久屋的建造在各地發生,一次佔去了國內三大慈善團體的所有捐款,我的錢,該不會創造了第二個劉爺爺的故事?我不敢想,就像所有只看房屋數字不願看居民感受的人們,我不能再多想了。

延伸閱讀 永久屋猴急拍板 小林村走上分裂

下滑箭頭 下滑載入更多報導 下滑箭頭
閉嘴 棟房 房子
商周茶館
商周茶館
商業周刊編輯部
展開箭頭

每個星期四,熱騰騰的《商業周刊》準時上架。一周出刊一次、一年有52個星期;可是,還是有好多採訪幕後,還有好多現場第一手觀察,還有好多只有記者才看得到的小花絮,在一年一萬多頁的紙本雜誌上,你看不到。《商周茶館》開張,吃完了雜誌主菜,再來茶館喝喝茶;商周記者們把藏在報導背後的許多小故事,和讀者分享。

廣告
留言討論